2014-05-24 14:27:54家嘉

你的股票有發股息,那你一定要懂 ”可扣抵稅額” (含所有個股扣抵稅率喔!)

2014年5月 23

立法院這個月 三讀通過 新的所得稅法

 

其中股民最關心的

就是其中一條 “股東可扣抵稅額 減半”

這個詞 可能股市新手們 完全看不懂

 

什麼是”可扣抵稅額”?

 

其實對於有在領股息的股民來說

這個修法 算是一件大事

 

如果你現在 或未來會領股息

那你一定要弄懂”可扣抵稅額”喔!

 

因為我看網路上 大部分在講解 可扣抵稅額 的文章

不是講的不完整

就是講錯了

 

我自己在教CFP(理財規劃師證照)的課程時

都會教到這個內容

所以我決定寫一篇文章 向大家解說

 

--------------------------------------------------

 

什麼是"可扣抵稅額"?為什麼它對你很重要?

如果一間公司賺了錢,會有”稅前淨利”,

繳了營所稅後(目前17%),就會剩下”稅後淨利”

 

公司會把”稅後淨利”的一部份,發給股東,也就是”股利”

但是股東拿到這些收入,如果也要再繳一次個人所得稅,

就等於是繳2次,這樣不公平

 

所以,財政部實施了一個制度:”兩稅合一”

就是根據每個股東自己的個人所得稅率,政府只拿每個股東該繳的稅

 

 

整個流程是這樣

公司先繳營業所得稅

 

發股利後,等到股東要繳自己的所得稅時

會根據自己的所得稅率

計算出 此筆股利收入 該繳的稅

 

如果自己該繳的稅,比公司先繳的營業所得稅低,就會退你錢

但如果你該繳的稅,比公司先繳的營業所得稅高,你就要補繳稅

 

 

 

聽不懂正常,我來舉個例子
我先舉例 可扣抵稅額還沒減半前的 舊制

假設1家公司稅前淨利100元,目前營所稅率17%

繳完營所稅17元後,就有83元稅後盈餘

假設全部都以現金股利,發放給1位股東:

 

(假設該公司股數83股,每股發放現金股利1元)

 

你的扣繳憑單金額

 

1. 先決定”股利淨額”

我們拿到的扣繳憑單,就會如上表

以這個例子來說,你有83股,每股現金發1元,那你會有83元的 “股利淨額”

 

2. 計算”可扣抵稅額”

如上圖,我們常看到的”可扣抵稅額比率”,就是 營所稅 / 稅後淨利

所以在這個例子 就是17 / 83 = 20.48%

接著,可扣抵稅額 = 股利淨額 X 可扣抵稅額比率

也就是83 X 20.48% = 17元

 

3. 計算”股利總額”

然後,我們要算出 股利總額 = 股利淨額 + 可扣抵稅額

也就是 83 + 17 = 100元

 

為什麼要算 “股利總額”呢?

因為二代健保的2% 和 你要繳的稅, 都是用”股利總額”去算的

以這個例子,二代健保費就是100 X 2% = 2元

 

所以,你就實領 83 – 2 = 81元

 

 

重頭戲來了!

算出你該繳的稅、可扣抵稅額後,多退少補,如下表

如果你的綜所稅率為 5%,那你應繳的稅 = 股利總額 X 綜所稅率

也就是100 X 5% = 5

因為 可扣抵稅額 = 17

所以還可以退稅12

 

如果你的綜所稅率為30%,那你應繳的稅是 100 X 30% = 30

但因為 可扣抵稅額 只有17

所以你還要再補稅13

 

 

然而,按照目前財政部的新聞稿說明

可扣抵稅額減半後,你的扣繳憑單 會變成:

“可扣抵稅額”只剩下以前的一半,所以 股利總額 會只剩83 + 8.5 = 91.5

二代健保費 = 股利總額 X 2%

所以 二代健保費 會比以前少一點點(因為”股利總額”變少了)

實領股利 會多一點點

 

但是要繳的稅 卻多出很多,比較如下:

 

幫大家重點整理:

1. 新制實行後,未來要繳的稅會變多,可以退的稅變少

2. 差異數大約等於 股利淨額 X 可扣抵稅額比率 X 0.5

3. 一般而言,傳產業繳的營所稅高,所以可扣抵稅額比率高,這對於買傳產股領股息的人來說,是個好處

4. 一般而言,科技業因為租稅優惠多,所以可扣抵稅額比率低

5. 一家公司過去幾年的可扣抵稅額比率,極具參考價值

6. 補充保費(二代健保)是用股利總額來計算,投資人卻領的股利是股利淨額

 

 

來個真實照片

 

股利淨額 = 46845

可扣抵稅額 = 22556

 

所以股利總額 = 46845 + 22556 = 69401

補充保費 = 股利總額 X 2% = 69401 X 2% = 1388

 

因此 實領股利 = 46845(股利淨額) – 1388(補充保費) – 10(郵資) = 45447

 

以上講解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這個軟體可以選出 高殖利率的股票 以及並列出 它們的可扣抵稅額比率

這個是我自己的選股邏輯,大家也可以參考看看>> 會計師教你用財報挑好股

文章來自http://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11713&fb_action_ids=744576578897562&fb_action_types=og.lik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