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3-22 19:51:59流浪者
嚮導
被台灣高山多變雄奇的景緻吸引,想造訪玉山,看看山上的冷杉、鐵杉、玉山圓柏以及馬醉木,順道撿幾片台灣紅榨槭作為學生的獎勵卡;就在這個週日蹤走白賓山與真笠山,算是登高山前的考驗。考驗嚮導的能力、考驗自己的體力、考驗團隊的默契、更考驗決心與年紀,因為擔心自己活著的只有一張嘴。
白賓標高八百多公尺、真笠1166公尺,向東遠眺霧台與北大武,向西可以俯瞰屏東平原的隘寮溪與三地門,山路陡峭直上,沿途樹根盤著碎石,沒有歐陽修:「行者歌於途,負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的暢快喜悅,耳邊盡是沉重的喘息與凝重的呼吸,迎面下山的人加油打氣兼問早,上山的人只能面露苦笑半應付;但見老嚮導如履平地的遠遠拋開了隊伍,年輕人只能望塵莫及的談談這個初見面猶如原住民老婦的客家男人,到底爬過幾座山?有些陡坡明明找不到什麼著力點,但是他仍然一手平衡一手握繩的順著地勢溜了下去;歲月讓他的聽力衰老,山卻讓他的體力年輕。
中午於「小溪頭」用餐,老嚮導說他爬山是為了看風景(浪漫又簡單的理由),尤其台灣的高山由於氣候多變,日出、雲海、森林與地景都是令人感動與百看不厭的原因,每次下山後雙腳起水泡,都會想把他那縫得不能在縫、補得不能再補的登山背包燒掉,但是只要山友(兼損友)一找,又去傲笑山林了。
西羅多德於450BC左右遊歷埃及時(金字塔建成後2000年),認為古夫王金字塔是強徵十萬奴隸,為帝王的後世「需要」而建,然而近代考古的發現否定了這項說法,認為當時的平民約二到三萬人,自願或以服役的方式,「想要」證明埃及與自己的存在而建(國家地理雜誌,2001年十一月號);想要與需要的差別,在這裡下了最好的註腳。
如果不是「想要」爬山而讓自己在山路上汗流浹背,恐怕下回就不會踏上登山口;日漸功利的環境,用「想要」的浪漫去調和「需要」的現實會是一劑良方,如同過分浪漫時別忘記現實的必要。話說回來,就是爬山嗎!想那麼多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