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米星空特展感想文
好長一段日子沒有看過幾米了。原來,由認識到愛上可以在一瞬間發生,就在我決定翻開繪本那一刻;由愛上到淡然都可以一樣怱促,就在我決定闔上繪本的那一刻。
愛上幾米,因為他剔透的文字、細緻的插畫、纖細的情感,總是道出我來不及發現的心情又或是經已錯過的心聲。不再愛了,是因為他的文字再也沒有味道,看不出感動也讀不出情緒。不敢懷疑是幾米的功力退步了,只道這幾年的自己生活得好麻木。對生活的細膩度、對人對事的敏銳度也直線下降。不再傷春悲秋、不再風花雪月、不再多愁善感。
幸好,在幾米的《星空》下,我跟那個差點被自己弄丟的「我」重逢了,並憑著那依稀的模樣戰戰兢兢地跟它相認,一起在那白色小屋裡悠然自得地渡過了一個奢侈的下午。這些年的分別令我跟它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這麼近又那麼遠……
《星空》是一個關於長大的故事。少女認識了一個不說話的少年,他們都不是最快樂的孩子。有一天,他們逃離城市,翻山越嶺,來到少女的爺爺曾經住過的山中小屋。在山裡的夜晚,他們看到了最美麗的星空。回到城市之後,少女生病了,而少年不知去向……後來,他們到底有沒有好好兒長成大人呢?
這個故事既單純卻又複雜。它單純,因為這就是一個描述兩個人相遇之後又分開的故事。但它也複雜,因為這故事會讓讀者把自己放進某個畫面,在某一句話上徘徊,並且回憶起自己的青春---青春,是多麼一言難盡的話題,人們不是說得太多而仍然覺得說不清楚,就是找不到適當的語言來描繪因此只能無言以對;我們,總是要到錯過了之後才發現自己其實曾經擁有。
展覽除了幾米的手繪外還有十四位藝術家和設計師參展,作品都跟幾米《星空》的故事有異曲同工之妙。那些作品想要表達什麼樣的訊息我就不在這邊說了,因為不同的人看了總會有不同的得著,自己看到什麼就是什麼了,無需別人來詮釋。(有興趣的話就到相簿去看吧,那邊有我小小的感受分享。)正如幾米的作品一樣,在文字手繪中的留白讓故事留縫隙,讓讀者根據自己的經歷將故事「據為己有」。
這是在十四位參展者中我最喜歡的一件作品,出自林夕的手筆,是他憑著看完空《星空》後的感覺寫的。
星空/林夕
小孩 要 永遠 長 大不 鯨魚 才能在浴 缸中遊玩
大人 要有小 小的殘念 才能想像星塵是未謝的眼神
才能看不見 有人一 小步
踏出地 球 一 大步
大 到星空變為生存的後路
我們 看著 涼如水的夜色
撲息 人 間煙 火
而梵谷沒有畫出來的一顆星
上面 也有 人
把 我們的 槍火
看成天幕中 一下佻皮的眨眼
讓他們享受陰影帶來的曙光
最好 沒有人 知道
誰 是 誰 的星空
人 與人之間
在 光 年 中
曾經交換過這樣 印象派的
慰 藉
寫的仍是人類最可貴的---一顆最真的最初的心。繁星點點,說穿了也不過是一點光,卻帶給人類無數的想像;古多有多少詩人墨客以此為題,譜出一篇又一篇引人入勝的詩畫。靠的是人類那豐富的想像力,將一顆顆星化成一個個五角形,創造出一個歷久不衰的圖形。唯有童心仍在,星空會才顯得燦爛,星光才更覺閃耀。
今次的台灣之旅我看到了人生中第一次的星空。那是一種筆墨無法言喻的感動。
要看星,就要選一個絕對黑暗沒有光害的地方。就如飛行一樣,當所有人認為順風更能讓人飛得更高更遠時,我們卻不知道原來逆風的方向更適合飛翔。在最漆黑的地方,星星的光芒才最耀眼。(雖然我這個城市人啊,很怕黑,不敢走太入,但看到的星空也夠我感動的了。)很多時我們都埋怨,為什麼我們會碰見黑暗,卻忘了光與影是同時存在的。
在有陰影的地方,就定必有光。
看著看著,又無端的為滿天繁星傷感起來。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星光就由來有一個淒美的故事。當我們在地球上看到閃爍的星光時,太空中那顆發光發亮的星已不復存在。我們看到的星光其實是它墜落燃燒時所發出最後的光芒。當那光芒穿越不知幾個光年來到地球為我們肉眼所看見時,那顆星早已墜落於無形化為星塵。正如幾米說的,「後來,你出現了,又離開了。我們等待著青春,卻錯過了彼此。」等待,錯過,再等待,然後錯過。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從不斷的追尋與失去中學會把握與珍惜?
但願當二十年後的我像繪本中的女孩那樣回望現在的自己時,能坦然的說一句無憾無悔,仍有著那些最真的最初的心。
「那時候,未來遙遠而沒有形狀,夢想還不知道該叫什麼名字。
我常常一個人,走很長的路,在起風的時候覺得自己像一片落葉。
仰望星空,我想知道:有人正從世界的某個地方朝我走來嗎?
像星光那樣,從一顆星到達另外一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