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三會考103年上路
國三會考103年上路
http://parenting.cw.com.tw/web/docDetail.do?docId=3591
作者:張舒涵 出處:台灣立報
十二年國教政策轉彎!教育部宣布103學年度免試入學不採計在校成績;不過為瞭解學生學習成效,將在國三進行「國中教育會考」……
教育部宣布103學年度免試入學不採計在校成績;不過為瞭解學生學習成效,將在國三進行「國中教育會考」,國一、國二安排「診斷性測驗」,為基測轉型。老師、家長認為會考應與12年國教入學方案脫鉤,避免重蹈覆轍。
教育部調整「十二年國民教育草案」,13日公佈「特色招生說帖」、「國中教育會考說帖」兩大說帖,規畫從今年國一新生實施。教育部次長陳益興指出,「特色招生」部分,103學年度規劃0%至25%招生名額,配合機制成熟逐年調降,至民國109年降至15%。參加特色招生應擇一招生區,不限於學籍所在地。
「免試入學」部分,民國103年開始75%的國中畢業生可免試升高中職和五專,不採計在校成績。為確保國中學生學習品質,教育部端出「國中教育會考」,陳益興解釋,101年開始,國一、國二生要在5到7月參加「診斷性測驗」,作為補救教學依據,老師可在暑假幫學生加強輔導。國三生要參加「國中教育會考」,每年4月舉辦,是3年來的成就測驗,各科評量結果以「精熟」、「基礎」、「待加強」3個標準,由心測中心命題。
學習成效 老師可評量
心測中心主任宋曜廷進一步說明,國中教育會考是學力監測機制,從基測發現,近半數通過免試入學的學生也參加應考,可見學生有測驗學習成果的需求,由於評量只有3個標準,屬於低風險測驗,不至構成學習壓力。
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劉欽旭對教育部的「配套」不解,為檢測學習成效而辦理診斷測驗,但評量學生學習成效是教師專業,他痛批:「老師並非都「腦殘」,還需要這種統一評量才能判斷。」他認為不需大費周章舉辦全國性測驗,分明與教師職責重疊。
他認為舉辦會考提供評估學生國中3年學習成就尚可理解;但應與12年國教入學方案脫鉤,教育部該清楚研擬免試入學方法,而非多此一舉,不如考基測較乾脆。
恐重回惡性競爭循環
「這不是我們期待的牛肉!」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表示,不論診斷測驗或會考,評量結果
中教司長張明文說明,對於免試入學將參酌學生性向、興趣、能力,提供升學、志願輔導。透過登記入學,若未超出學校招生名額則全額錄取;倘若超出名額,各縣市正討論適性輔導機制,陳益興表示,各校可能採用會考成績做為輔導參考,但非主要考量。張明文表示,2個禮拜後才能知道各縣市的討論結果。
會考、基測四大不同
出處:親子天下Web Only
http://parenting.cw.com.tw/web/docDetail.do?docId=3593
今天教育部公佈十二年國教方案取消採計在校成績,要以會考取代基測。但到底什麼是「會考」?和基測有什麼不同?對學生與學校的影響為何?
親子天下特別專訪測驗與評量專業的機構─
師範大學心測中心主任宋曜廷,清楚整理會考與基測的四大差異與三大挑戰…
今天教育新聞的頭條「基測改會考」。讀者第一個反應多半是「又來了,換湯不換藥」。所有的父母
首先應該要先問,難道不能「馬上」、「全面」廢除所有的升學考試嗎?以現在的狀況而言,恐怕是真的沒有辦法立即實現。全面依照學區入學,超額採取抽籤決定的方式,並不是現在的民意主流。那麼針對僧多粥少的狀況時,到底要怎麼決定,誰可以入學?誰不能?
會考提出了一個新的選項。《親子天下》訪問負責規劃會考的師範大學心測中心主任宋曜廷,分析會考和基測四大不同,以及三大挑戰。
一、考試目的不同,會考是成就評量,不是唯一的升學依據,會考目的希望掌握學生的學習品質,而不是把學生依照成績排序。
二、考試計分方式不同,基測目前採用的量尺,是百分量尺。把所有當年參加考試考生依照成績高低,分成100等份,也就是現在大家熟悉的PR(percentile rank)值。因此會有現在的亂象:PR95的學生,為了提升3、4等PR值,把所有的精力投入,放棄考試以外的人生。但會考的區別刻意模糊化,目前教育部規劃只區分為3個等份:「精熟」、「基礎」、「待加強」。
三、計分的參照點不同,基測是常模參照,也就是根據當年考試學生的成績常模。但會考則是標準參照,也就是先有一個標準,訂出「精熟」叫做什麼,國三該有的數學能力達到「精熟」,應具備什麼能力;「基礎」又是什麼?;「待加強」又是什麼?若是能把這些國家標準清楚的定出來,透過這樣的考試,也可以很明確的把需要補救教學的學生鎖定。
這個標準是由國家來確認,標準參照考試方式是世界的趨勢。其他國家十年前就在做這件事情。這個國家標準,也是目前心測中心在努力的事情。
四、選校主體不同,過去基測因為切分區別很細,每一位考生都會被貼上一個分數的標籤,被學校選擇。但是,未來因為計分模糊化,學生的會考成績,也只會被分為三類,學生選校的主動性將會大為增加。
但會考也未必是12年國教的萬靈丹,眼前就有3大挑戰必須克服,否則還是可能變成「另外一種基測」。
會考挑戰一,基本能力指標必須定義清楚且有共識。宋曜廷指出,會考是一種標準參照的考試,那個標準就是基本能力指標。這個指標必須能夠定義清楚,還必
會考挑戰二,明星高中不能只靠明星學生要靠特色。未來因為考試分數模糊化,所謂明星學校,也愈來愈不能只靠一群好學生創造的升學率來支撐光環。學校本身怎麼創造出特色的學習環境,協助學生適性發展將是最大挑戰。
會考挑戰三,父母和考生要改變「分分計較」的心態。整個教育改革的長期目標就是希望可以協助下一代適性學習,發展專長。父母也應該對孩子有自信,而不是只靠分數來累積自信。分分計較的心態若是不改變,無論哪一種入學方式都可能被扭曲。
上一篇:那條有牛的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