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飲食養生
蘆筍田.jpg
秋季飲食養生
秋季裏你最應該吃什麼,最不應該吃什麼,怎樣讓家人在大飽口福的時候,身體倍兒棒,營養豐足。如果你看過前幾期關於春夏兩季養生的內容,你一定會迫不急待地往下看去。
秋季三個月的飲食總原則:宜少食辛味,多食酸味,即減少食用辛辣口味的食物,如:蔥、薑、蒜、韭菜;多食用口味酸澀的水果、蔬菜。秋季的養生準則與春夏兩季截然不同,是以養人體陰氣為本。飲食以滋陰潤肺,回收陽氣為主,即平穩地完成夏冬兩季熱、冷的交替。多食性溫之食,少食寒涼之物,以固攝人體正氣。由於天氣燥涼變化不同,飲食原則可依據節氣的變化相應調節,即依據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個節氣做相應調整。
立秋、處暑節氣常人的飲食養生
立秋、處暑是秋季的前兩個節氣,是人們還未忘記夏日暑熱的時期。常人飲食宜食用口味酸澀、性溫的食品。主食宜選用高粱、小米、馬鈴薯,有條件者可食用藕粉糕。高粱又稱米稷、稷秫,味甘、澀,性溫入肺、胃經。本品炒香與焦大棗共研細末,加適量白糖,溫開水送下,可治療小兒消化不良。高粱的糠皮內含大量鞣酸與鞣酸蛋白,收斂止瀉作用非常強,是秋季收斂陽氣的飲食佳品。小米又稱粟米,味甘、鹹,性涼入脾、胃、腎經。粟米又稱硬粟,山東最多,五穀中最硬,但得漿水則易化。它含較高的蛋白質、脂肪,含豐富的谷氨酸、脯氨酸等,補益作用極強。小米鍋巴又稱黃金粉,健脾消食,止泄作用佳。馬鈴薯俗稱土豆、山藥蛋、洋山芋,味甘,性平入腎、大腸經,我國大部分地區均見,本品可補中益氣,健脾腎,消炎。藕粉糕,取藕粉、糯米粉、白糖各
蔬菜以蘆筍、慈菇為佳,有條件者可食用驢肉湯。蘆筍又稱小百部、門冬薯,味苦、甘,性微溫入肺經,是滋肺陰的上品。《食補與食療》中:“蘆筍
果品宜選用梅子、秋梨。梅子又稱梅實、青梅,味酸、澀,性平入肝、脾、肺、大腸經。本品具有良好的生津止渴作用,是防止秋燥的佳品。現代科學研究,梅子含有豐富的鉀,長期服用可利尿。秋梨又稱快果,味甘、微酸,性涼入肺、胃經。《本草通玄》稱其:“生者消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臟之陰。”
立秋、處暑節氣好發疾病人群的飲食養生
立秋、處暑兩個節氣氣溫已漸漸轉涼,但這兩個節氣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秋天,空氣中仍夾雜著暑濕之邪。故三伏天的潮濕、暑濕及秋日早晚的寒涼之氣,仍可導致痧病的出現(處理見《飲食科學》2003年第6期)。此外注意預防腸炎、乙型腦炎、痢疾等疾病。飲食配以生地粥為主。生地粥,取生地黃
白露、秋分節氣常人的飲食養生
白露、秋分是真正意義上的秋天,早晚溫度下降很快,天氣轉涼,正午依舊很熱。身體逝去了暑濕的粘膩,但又仿佛增添周身的乏力,故適時調解飲食,就顯得尤為重要。白露、秋分兩個節氣飲食宜選用味酸、平,性溫的食品。
主食宜選用玉米、大米、甘薯、蕎麥,有條件者可選用山藥茯苓包子。
大米、玉米是本節氣的主食,兼配蕎麥、甘薯,若能佐以山藥茯苓包子則更佳。蕎麥又稱烏麥、花蕎,味甘,性涼入脾、胃、大腸經。《本草求真》:“蕎麥,……能降氣寬腸,消積去穢,凡白帶,白濁,泄痢……,是其所宜。”蕎麥全草中含大量蘆丁,常服可預防高血壓引起的腦溢血,對外傷出血有止血作用。本品俗稱淨腸草,能消積,與牛奶搭配食用最佳。甘薯又稱紅薯、白薯,味甘,性平入脾、腎經。古人常把甘薯煨熟食用,治療醉酒而致腹脹痛。現代研究表明,甘薯可提供人體大量粘液物質,能夠保護人體呼吸道、消化道和骨關節的粘膜組織,並起到潤滑、消炎的作用,同時可保護血管壁的彈性,減少和消除血中膽固醇的含量。可煮食,蒸烤食用味更美。山藥茯苓包子,取山藥
蔬菜宜選用水芹、白木耳、鴿肉,有條件者選用百合雞子湯相配而用。水芹又稱芹菜,為家常菜,味甘性涼入肺、胃經。芹菜食嫩莖,做菜肴,味香美,久食能消火。本品含鐵量較高,為缺鐵性貧血的食補佳品。芹菜葉中含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可作餡心、拌菜食用,但大便溏薄者不宜多食。白木耳又稱銀耳、雪耳,味甘、淡,性平入肺、胃、腎經,是滋陰潤肺的佳品。本品被譽為菌中之冠,是名貴的營養滋補佳品,又是一味扶正壯陽良藥,以黃白色、朵大有光澤、肉厚為佳,對高血壓、血管硬化、便秘、月經過多者應經常食用。可作拌菜,或做銀耳冰糖粥食用。取幹銀耳
果品的首選為楊梅和杏。楊梅又稱機子,它不同于梅子,味甘、酸性溫入肺、胃經。楊梅浸燒酒可治療痢疾,取紫紅熟楊梅,浸以酒,一周後即可啟用,每次1至2個,日服2至3次,清虛熱,止渴除煩,止瀉作用好。需注意的是,多食能損齒及筋,令人發熱、發瘡,特別是血熱火旺之人不宜多食,忌與生蔥同食。杏又稱杏實,味酸,性溫入肝、腎經,是生津止渴止瀉的佳品,但小兒不宜多食。
白露、秋分節氣好發疾病人群的飲食養生
白露、秋分兩節氣已經進入秋天的境地,早晚與正午的溫差大,人們極易感受風寒,易生腹瀉等疾病。飲食上忌食生冷、硬粘食品,有條件者可選用豆蔻草果燉烏雞,調理脾胃、止瀉。制法:取烏骨母雞1只,草豆蔻
寒露,霜降是秋季最後兩個節氣,氣候特點偏涼,為西曆的十月初至月底,豐收的喜悅已逐漸被葉落凋零的悲憂而取代。本節氣的養生宜以調暢情志為主,加之飲食保健定會事半功倍。
寒露,霜降節氣常人的飲食養生
常人飲食宜選用大米,小麥,糯米為主,配食松子粥。大米,小麥,糯米可交替配食,佐以粥填補。松子粥,取松子
蔬菜宜選用黃豆芽,雀肉,有條件者可選用莧菜。黃豆芽,味甘,性寒入脾,胃,膀胱經,為黃豆浸水發芽而得。黃豆發芽後不但保存了其原有的營養物質,還消除了吃黃豆引起腹脹的現象。同時有礙於吸收的植物凝血素也幾乎全消失。由於酶的作用,更多的磷、鋅等礦物質易被人體吸收,維生素B2、胡蘿蔔素等高於黃豆10多倍。此外黃豆芽中不含膽固醇,被素食者稱為“三霸”。發芽時可不需過長,烹調時要加入少量醋,味道鮮美,同時也保證了維生素不被破壞。雀肉,又稱麻雀肉。味甘,性溫入心,小腸,腎,膀胱經。《日華子本草》:“雀肉,壯陽益氣,暖腰膝,縮小便,治血崩帶下。”深秋食用壯陽益精,老年人臟腑虛損羸瘦,陽氣乏弱者,取雀肉五隻,粟米
果品宜選用南瓜子,枇杷,山楂。南瓜子,又稱南瓜仁,白瓜子,金瓜子。味甘,性平,入脾,胃經。本品是秋季日常食用的乾果,有止咳、驅蟲的作用。如身覺乏力,面色萎黃,食欲不振,可經常與花生仁、胡麻仁同服,不限量。《中國藥植圖鑒》:“炒後煎服,治產後手足浮腫,糖尿病。”枇杷,味甘,酸,性涼,入脾,肺,肝經。《滇南本草》:“治肺痿癆傷吐血,咳嗽吐痰,哮吼。又治小兒驚風發熱。” 枇杷葉可以有效防止秋季溫燥,即降氣化痰,同時還有清肺和胃的功效,是秋季止咳潤肺的佳品。若遇胃寒嘔吐及風寒咳嗽者,不宜服用。山楂,又稱山裏紅果、赤棗子。味酸、甘,性微溫,入脾,胃,肝經。《本草求真》:“山楂,所謂健脾者,因脾有食積,用此酸鹹之味,以為消磨,脾食行而痰消,氣破而泄化,謂之為健,止屬消導之健矣。”經臨床觀察與實驗表明,證明山楂有擴血管、降低血壓、降低膽固醇含量和強心作用,可預防秋季好發的心腦血管疾病。體外抑菌試驗表明,焦山楂及生山楂均有很強的抵制痢疾桿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的作用,可預防秋季腹泄。服山楂後,能增加胃中酶類,促進食物消化。小兒脾虛久瀉可取鮮山楂(去核皮)、淮山藥各等份,加入適量白糖,調勻後蒸熟,製成山楂餅,飯後服用。
寒露、霜降節氣疾病人群的飲食養生
寒露、霜降這兩個節氣是向冬季過渡的時期,已經具有了冬天的特徵。好發的疾病有風寒感冒、寒性腹瀉、心腦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統疾病。預防的最佳方法是飲食調養。流行性感冒、呼吸系統疾病可取馬齒莧單味中藥適量,水煎服,也可將其研末,與糯米煮粥早晚服用。這樣可以增加人體的自身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預防寒性腹泄可取山藥湯圓佐以紅糖醴食用。山藥湯圓,取山藥
文章來源:中漫網-營養保健
http://www.zhongman.com/Article_im1/Class1/Class11/200405/5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