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9 20:46:13Caroline

111學年度 台大政大台灣文學研究所準備心得(上)

 

【前言】

  寫這篇的主要目的是想回饋之後的考生。因為準備考試期間把網路上能找到的準備心得全部印下來,得到很多幫助。很多人可能會問台文所有什麼好的出路,恩…我會慢慢摸索的哈哈哈,我只知道自己有一些很明確的目標:讀大量的文學作品、做研究、創作。

 

【成績】

台大:國文72/英文94/臺灣文學史71;加權後124.25/文學理論57;加權後85.50

      考試總分375.75 錄取最低分數359.00 (正取5)

政大:國文63/英文A 69/臺灣文學史75/文學理論與批評62

      考試總分269 正取最低分數243 最低錄取標準225 (正取6)

 

【背景】

  法律系應屆畢業生。雖然大約大二的時候就知道自己對法律沒熱情,但還是決定唸完。最近幾年一直思考自己到底要做什麼工作,於是學了英文翻譯,也一度想報考翻譯研究所。但後來思考了一下,覺得翻譯和文學兩者,更喜歡文學,所以還是考了台文所。

  其實我在決定報名前也猶豫過很久:長輩希望我去有前景的公司上班,而我又是一個很容易動搖的人。暑假去長輩推薦的公司實習後,非常確定那不是我以後想要過的生活,所以下定決心要考台文所。考試也是我偷偷去報名的,我報名完後隔一陣子才跟家人說哈哈。

 

【備考生活作息】

  準備時間大約半年。因為要以準備研究所考試為主,所以系上的課都選比較涼跟甜的。另外去選了本校的台灣文學史課程(老師人很好,但對考試幫助不大XD失策)。也去北教大修了孟樊老師的當代文學理論、陳淑玲老師的作文教學(這部分是為了增進國文作文)。為了督促自己念書,所以有去辦理校際選課手續,成績會納入本校的學期總成績。(但不納入畢業學分數)

  非常推薦大家去修北教大語創系的課程。師資很好,課程內容也非常有啟發性,對考試有很大的幫助。

 

  除了念書以外,一週有兩天練系籃。一開始也猶豫過能不能兼顧考試,但是覺得最後一年了不打會後悔,而且我很喜歡和隊友練球和比賽的感覺,也認為考試之餘還是要運動比較健康。

 

  修課和練球以外的時間,基本上都會去圖書館念書。

  從前我是常常需要睡午覺的人。但自從看到考試時間表後,發現要調整自己的作息:台大跟政大都是早上8點多開始考試,中午吃完午餐就要接著考。開學後開始不睡午覺,然後考前兩個月開始,晚上11點多睡覺,早上7點起床,讓身體習慣固定作息。

 

  也發現自己在準備考試期間的情緒容易受影響,所以減少社群軟體的使用,考前一個月卸載所有社群軟體。

 

【準備方式】

●國文

  政大歷年的國文題型不固定,但幾乎都有作文。原本有想要準備一下國學常識,但發現投資報酬率不高,所以還是以準備作文為主。

  平時一個禮拜上一次陳淑玲老師的作文課,然後考前一個月開始,一個禮拜練一篇台大或政大的國文作文考古題,寫完後給蝦皮上的作文老師改。(推薦:「風花雪月 文學教室」!)

 

●英文

  一開始我先寫台、政以外研究所的英文考古題,發現自己除了文法,其他部分都需要重新複習加強。所以每個禮拜多多少少都會碰一點英文,維持語感。假如這個禮拜背單字,下個禮拜可以看片語,再下個禮拜可以看常春藤雜誌的文章。

  英文作文的部分,考前只有練一篇

 

  書單如下:

 ◎《英文歷屆試題詳解》 王靖

  東吳寫3回、輔仁寫2回、台科大寫3回。之後另外去印台大、政大近年考古,各寫一回。一開始分數會很慘,很正常,寫到後面會慢慢進步!

 ◎《研究所英文字彙》 謝靜芳

  只看到L開頭的單字。看過的部分至少有複習3遍。

 ◎《萬用700英語慣用片語》 漢字語言教學群

  逛書店挑的。因為覺得自己對片語要接哪些介係詞的敏銳度很弱。只看到G開頭。

 ◎《第一本英文會話X例句X情境分類的字根字首字尾大全》 吳悠

  也是逛書店挑的。主要是針對單字題,想說有時候就算不知道單字意思,也可以靠字根、字首、字尾去聯想、猜測。不過這本我一樣看太慢…()

 

 

●臺灣文學史 書單

 ◎《台灣新文學史》 陳芳明

  78月的時候開始讀這本,而且我念的方式很慢(因為想看很仔細)。現在回過頭來看,其實應該要挑重點念,因為考試範圍很廣,記憶力有限。

  台文史我是用電腦做筆記。大約考前兩個禮拜開始,我用筆記搭配陳芳明老師的「民視台灣學堂」—台灣新文學史複習,從頭run過一遍歷史跟文學之間的脈絡。(民視台灣學堂的內容比《台灣新文學史》更深一些,尤其針對作家的作品內容)

 ◎《台灣文學史綱》 葉石濤

  有提到許多舊文學時期的文人,但我其實沒有記很熟還好台大今年沒考人名

  這本大約看兩遍,而且只有從第一章到第四章。(不可取)

 ◎《古典臺灣:文學史、詩社、作家論》 黃美娥

  台大考試必看。從考古題可以抓出幾個重要的方向讀:日治時期台灣詩社的發展情形;北中南三大詩社:瀛社、櫟社、南社;擊缽吟;代表性作家的作品與風格。

 ◎《從沈光文到賴和—台灣古典文學的發展與特色》 施懿琳

  台大考試必看。也是像看《古典台灣》一樣,抓重點讀。

 ◎《同志文學史:台灣的發明》 紀大偉

  這本我當工具書讀(因為時間來不及QQ),比如以前考古題有考過邱妙津、陳雪,我就有翻到那幾章整理一下重點。但如果時間允許,還是建議讀整本。像今年台大出了一大題「情慾書寫」,讀這本就有很多材料可以發揮。

 ◎《世界中的台灣文學》 黃美娥

  論文集。這本是針對預測台大出題買的。只讀兩個章節:「台灣文化協會與台灣文學」、「現代主義與台灣現代詩的發展」。

  「台灣文化協會與台灣文學」:因為去年剛好是台灣文化協會成立100周年,當時就有猜台大應該會考(時事)

  「現代主義與台灣現代詩的發展」:以前考古題有考過,剛好這部分的記憶比較弱,所以有讀。

 ◎《20世紀台灣文學專題I:文學思潮與論戰》 陳大為、鍾怡雯 主編

  論文集。針對以前出過的考古題買的,但建議打好基礎再看。

 ◎《20世紀台灣文學專題II:創作類型與主題》 陳大為、鍾怡雯 主編

  同上。

 ◎《臺灣文學學科入門》 古遠清

  逛博客來的時候看到的。裡面有很多文學關鍵詞,比如以往的文學論爭、文學集團、創作類型與主題。(但我一樣沒看完,結果政大今年出了裡面有的「中西文化論戰」,分數直接拜拜)

 

●文學理論 書單

 ◎《批判思考:當代文學理論十二講》 賴俊雄

  我起初是照學長姊提供的書單看《當代文學理論導讀》和《文學理論導讀》,但可能慧根不夠,讀好幾遍都無法吸收,之後果斷放棄。後來在網路上誤打誤撞找到賴俊雄老師在中華開放教育平台開設的「當代文學理論課程」,發現他講的概念淺顯易懂,於是就搭配他的講義看影音課程。

  所有單元run過一遍後,就開始看《批判思考:當代文學理論十二講》。我覺得這本是很好的打底書,很多考古題考過的基本概念都有寫出來。

 ◎《文化理論詞彙》 作者:Peter Brooker  譯者: 王志弘、李根芳

  這本是針對政大的「解釋名詞」。我只有看歷屆政大有考過的名詞,然後反覆默背。(因為我覺得蠻難記住的哈哈)

 ◎《圖解文化研究》 陳瀅巧

  考前臨時抱佛腳用…(???) 真的還好今年沒考太多相關ㄉ……

 ◎《華語語系十講》 李育霖

  台大有兩年考了「文學作品語言混用現象」,但我一直找不到適當的文本。後來逛書店看到這本的第十講有寫到,就買了。(我也只有看這章…)

 ◎《反離散:華語語系研究論》、《視覺與認同:跨太平洋華語語系表述.呈現》 史書美

  因為時間有限,所以我只針對考古題曾經考過的內容去找答案。

 

●文學作品 書單

 ◎《臺北人》 白先勇

  整本看完。因為去年是《臺北人》出版50周年,猜想台大可能會考。歐陽子在書中的評論很重要,有助於理解這部作品。

 ◎《殺夫》 李昂

  是女性主義文本很好的素材。今年台大的文學理論有考性別理論,我就舉了《殺夫》的例子。

 ◎〈我愛黑眼珠〉 七等生

  之前有去戲院看《消瘦的靈魂》,覺得七等生本人很酷,也很喜歡他的作品風格。如果考到現代主義手法,可以舉這篇為例。

 ◎《餘生》 舞鶴

  全文不分段,讀起來蠻吃力(但知道這是一種寫作技巧哈哈)。可作為新歷史主義、後殖民主義的素材。

 ◎《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 卷一血的預感》

  針對台大110年考古買的。只看完郭松棻的〈月印〉。

 ◎《日治時期台灣小說選讀》 許俊雅

  全部都有看。收錄了幾乎所有日治時期代表性小說家的作品。

 

 ◎《新編賴和全集:貳.小說卷》

  只看幾篇代表性的。(某年考古有考〈歸家〉在講什麼)。如果時間允許,可以注意一下作品中的語言混用現象。

 ◎《臺灣同志小說選》 朱偉誠 主編

  它有出其他系列,有時間也可以多看,但不是每個系列都會有解析。

  這本裡面我超愛朱天心的〈浪淘沙〉~

 ◎經典解碼:文學作品讀法系列叢書(全套13)

  在紀州庵文學森林逛的時候看到的。買這套是因為我那時候遇到一個瓶頸:知道理論,但不知道如何運用在文本。這系列的解析蠻有幫助的。

 

【小結】

  我覺得自己讀書算是蠻隨興的人,想看什麼就讀什麼。這樣的風險其實蠻大的。這次準備的過程中,每個禮拜一我都會給各科分配要讀的東西,但實際讀起來效率不算太高。我覺得自己在論文、文學作品方面都讀得太少。能同時錄取兩間學校有很大的運氣成分(比如沒有考我很弱的:舊文人的名詞解釋和華語語系理論),也讓我知道自己的不足。

  後期快接近考試的時候,因為知道讀不完,所以採考古題導向和時事導向的策略:去找和考古題相關的書和論文、注意2021-2022的台灣文壇發生哪些事(可以去網路上找自由副刊的文學備忘錄)

  然後考前寫了台大、政大某兩年的臺灣文學史、文學理論考古題。寫完之後上網找台文所學姐幫忙看哪裡需要補充。

 

【一些小小的確幸】

  1.每周有兩天要到北教大上課。雖然通勤有點小累,但是學到新的知識很開心。而且我蠻喜歡北教大的校園環境跟氛圍~學校附近還有五桐號!我常去買來喝哈哈。而且在語創系上課就會有一種自己是念文學本科的錯覺,也是我嚮往蠻久的生活,也是一種唸書的動力吧!

  2.一開始念文學理論覺得太抽象,很吃力。但後來發現它背後的哲學體系跟流變後,覺得很有趣,也反思了很多議題。

  3.我國高中時期的歷史成績在班上一直不是太好,所以我其實很排斥念歷史。但我發現念了台文史後,我對台灣歷史的發展開始有一個完整的脈絡架構(以前的歷史概念超零碎)。文學作品的內容、主題會和當時的歷史情境息息相關,我覺得蠻有趣!

  4.某次看到考古題考了羅蘭·巴特的「刺點」理論,好奇上網查。發現是他對於攝影的一種理論,後來我用他的這個概念寫了一篇短篇小說,當作課堂作業,老師看了之後說她很喜歡(好感動)。其實當初想考台文所就是因為想多讀自古以來代表作家們的作品、學習他們的手法跟技巧、讀懂文學理論,覺得也能成為自己創作的養分。我覺得這是一次很棒的實踐~而且我在寫這篇小說的時候也稀釋了一些難過的情緒。

 

 

~下集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