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4-21 10:50:28重新燃燒小宇宙的卡門

請假避詢的憲政危機

2002.04.21  中國時報
請假避詢的憲政危機
中時社論


被懷疑是劉冠軍洩密所引爆的國安局祕密帳戶案,在近月的發展之後,不再成為國會、媒體關注的話題。整個社會的注意力被其他議題移轉。一個被國際媒體以﹁台灣門﹂、﹁醜聞﹂稱呼的政治風暴,似乎歸於平靜。

我們注意到兩件事。國會朝野原本要成立的專案小組,至今仍無影無蹤。我們更注意到,身為最高情治首長,國安局局長蔡朝明寧可開記者會痛批媒體洩密,卻一次也不曾到立法院備詢、說明。如此動見觀瞻的政治事件,國會卻如此軟弱無力,我們的憲政體制顯然存在巨大危機。


立法院外交、預算、法制等委員會曾經四次邀請蔡朝明出席祕密會議並備詢。但蔡朝明四次均請假。請假的理由分別包括﹁本局刻正針對部分媒體刊載本局有關大陸情報工作執行、國際合作及掩護機構等情報工作機密資料,為爭取作業時效,全力進行危機處理﹂︵三月二十一日︶、﹁因劉冠軍洩密案影響,須與國際情報合作友方洽談危害處置事宜﹂︵四月一日︶、﹁本局刻正針對媒體所披露之重大情報工作活動等機密資料,全力進行危機處理,以確保國家安全及利益﹂︵四月三日︶。由於不具備聽證、調閱、彈劾等重要制衡權力,當行政部門不理會國會的備詢要求時,國會似乎也無可奈何,加上內有朝野的護航角力,外有民粹的壓力氣氛,憲政體制最基本的監督機制幾乎崩潰。

提蔡朝明,只是拿洩密案做例子說明目前憲政倫理遭破壞的嚴重性。其實,豈只蔡朝明?部會首長以各種理由﹁請假﹂不到立法院備詢,漸成風氣。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總統府秘書長陳師孟、行政院副院長兼經建會主委林信義、主計處主計長林全、財政部部長李庸三,甚至公營行庫主管,面對立法院,政府首長可謂﹁抗傳成風﹂。包括聽演講都敢報﹁公假﹂,棄國會,親國師,國會做為憲政精神的核心角色確實蕩然。

從各種請假理由,甚至如陳師孟﹁陰謀論式﹂的公開發言,讓人感覺政府官員有一股競相以﹁蔑視﹂國會為尚的流行風。國會的形象或許不好,國會議事文化或許很糟,委員的品質或許良莠不齊,但我們必須強調,民主政治的實務基礎,建立在國會對行政的有效監督。這個監督的權利與被監督的義務,必須像內建基因一樣天經地義。行政官員沒有預判國會邀詢意圖,再決定去或不去的權利。行政部門對國會的輕慢,就是對憲政倫理的根本褻瀆,不論從憲法本文五十七條,或是增修條文第三條,都明確規範了質詢之權利,與備詢之義務,部分抗傳的首長和抗傳的理由,已有違憲之虞。

﹁團結的行政﹂與﹁分裂的國會﹂是民主國家共同的結構問題。行政部門代表單一政黨意志,不論任何黨執政,都有民意的基本盤。但國會不然,國會是朝野共治,甚至一人一國,形象的經營、維持遠比行政部門困難。全世界大概找不出滿意度比行政部門高的國會,但這些都不能構成行政部門輕視、不尊重國會的正當理由。

我們的國會屢次榮膺﹁社會亂源﹂之首,確實存在嚴重的選制、選風與內部結構問題。但不久前的國會選舉,為了改變朝小野大的政治形勢,政黨領袖,甚至行政首長,競相以社會運動的形式和能量,不斷放話攻擊國會,甚至帶頭拋出﹁國會改革﹂議題,確立﹁反國會﹂的政治正確性。到財劃法覆議成功之後,現在,連財經首長都動輒以﹁請假﹂為手段,規避備詢的憲政義務。整個行政體制儼然站在﹁道德高位﹂,睥睨國會一切依憲政而來的要求。

我們也提醒朝野政治人物,國會有其不分朝野應共同維護的憲政角色。捍衛此一角色,要求行政部門尊重國會,是每一位委員共同的責任。確立此一原則,國會的秩序與紀律才能有所期待。

我們支持國會改革,但更相信,一切的國會改革都必須還原到行政部門對國會的起碼尊重之上。行政部門與國會不妨從蔡朝明和洩密案開始,從新確立此一憲政主體的可尊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