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03 14:27:05flyccblue

陳綺貞花的姿態 - 轉載自asiamuse - 3

如果陳綺貞的姿態值得注視,如果當她的名字有了意義…
那可能是因為在主流市場裡,一種獨立而稀有的高度與態度成就了陳綺貞的音樂與地位,在紛擾世界不妥協的忠於自由與最初的信念,她的每一首作品沒有市場標準只 有誠實情感,沒有格式框架只有存在的意義,在街頭在地下道…在城市裡每一個角落走著唱著,在台北車站完成一次特殊意義的錄音…,她的每一場演出沒有裝飾的矯情只有揮灑的音樂,不拘型式與排場的唱著每一個當下她的認為與自在,她一直低調甚至有些頑強與任性的用自己的方式在寫自己的紀錄,所以當她獨立發行的作品連續創下台灣市場的驚人銷量、當2006年”花的姿態”演唱會在三天之內票券銷售一空,當網上的票價喊價至上萬…,當腥羶的娛樂版面罕見的用”陳綺貞, 你真屌!”這樣的標題來報導她所帶來的現象…,這樣的成就讓所有關心音樂的人意識到了一個關於陳綺貞的現象已悄然來臨,你無法再視若無睹這樣一個從純粹音樂的出發點與創作的自由意志,正以一種不容侵犯的姿態得到了市場的共鳴與尊敬。

如果陳綺貞成為一種風格的描述,如果她的名字變成形容詞…
提到獨立音樂的成功,你無法不提到陳綺貞,與其說是第一人,不如說她是一位在台灣開創了獨立姿態的女歌手,對於許多其他國家的音樂愛好者而言,她甚至已如誠品一般成為台北僅存的美好象徵,那是一種活在城市裡特有的人文精神與生活態度,在陳綺貞之後,台灣的音樂市場即使日益凋零,她所代表的獨立音樂卻更顯美麗與展現生機,後起的很多音樂創作者也都試圖依著她的途徑,找到自己的尊嚴與出路。

陳綺貞的的聲音有一種輕盈溫柔的穿透力,她似乎總在你耳邊用最近的距離對你說話,卻在內心產生最大的撞擊,陳綺貞的創作有一種從自我察覺而來的細膩敏銳、聰明感性,而那穿刺後所渲染開的感動力與共鳴感成就了獨立卻不孤單的陳綺貞,她長期在音樂裡累積了一種自我而獨特的狀態,這個狀態不受時空轉移而遷徙,不為潮流所淹沒。

如果陳綺貞變成一個形容詞,如果陳綺貞變成一個現象,那是因為她夠獨特、夠勇敢夠誠實的用音樂信仰與生活態度來面對一個最渾沌與最紛擾的世界,綻放著屬於她的花朵與美麗。
她如同CD般精準的歌聲,讓全場氣氛一直處於沸點。 ---------- 自由時報

全場沉浸她時而溫柔,時而爆發的歌聲中,情緒也跟著盤旋起伏。 ---------- 中國時報

陳綺貞「花的姿態」演唱會門票三天內就銷售一空。因為演唱會門票賣太快,主辦單位萬世國際的廣告預算根本來不及花,最後就出現了「謝票」的電台、捷運廣告,感謝歌迷的支持,也創了歌手的先例。 ---------- 聯合晚報

陳綺貞昨晚在「花的姿態」演唱會上果真姿態百變,別緻又華麗儼然像朵綻放的薔薇。 ----------蘋果日報

全場爆滿觀眾沉浸在她搖滾的柔情旋律裡。 ---------- 民生報

陳綺貞…妳真屌啊!周日晚上,我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看陳綺貞的演唱會。坐在被音控台擋住視線的座位區,我幾乎看不到舞台,只能眼巴巴的望著兩旁大銀幕的影像,原本我以為我聽了3首歌就會走人,但舞台那一端像是有魔力飄散過來,讓我逐漸忘記想要離去的意念;那正如許多人平常聽陳綺貞唱歌,乍聽覺得輕柔舒服,最終卻深陷其中的悲涼愁悵,不可自拔。 ---------- 中國時報

我想歌迷會越來越習慣搖滾的陳綺貞,這是她在創作音樂的過程中所具備的一個隱藏的特質,那並非決然的顯性,所以歌迷不用擔心印象中她將會逐漸消失不見,不過,在一場演唱會中,如此的安排反而需要勇氣,我看見一些歌迷從一開始有些錯愕的表情逐漸轉換成搖滾的投入,而陳綺貞有了這些群眾基礎也越能將真實的一面毫無保留的釋放開來,因此我更加期待她接下來的作品。 ---------- 知名樂評 吳建恆

節目進行到三分之一場的時候,我才突然驚覺,這場演唱會叫做[花的姿態]的原因。沒有腐朽 怎麼會重生 沒有失去 怎麼懂擁有,我看著台上的綺貞,小心翼翼地唱著自己…直到唱到後三分之一的時候,燈光氣氛突然明亮起來,原來陳綺貞開了我一個大玩笑,其實她在台上放了面鏡子,從頭到尾,她都在唱我,但我卻一直不願意看見自己。她是多少倍遠的望遠鏡,讓我看見生命的渺小;她是多少倍近的顯微鏡,解剖我所不認識的我自己。被她提醒的,那個死過無數次的我,在這場 Live裡,甦醒重生。 ---------- 文字工作者 葛大為
學生時代: 一次現場演出的震撼 轉變聆聽音樂的角度... 高中接觸搖滾樂,開始了陳綺貞”不務正業”的學生生活。除了穿梭於學校樂隊、吉他社的活動外,陳綺貞也抓緊課餘時間打工,不論是圖書館的計時館員、麥當勞服務員、家教老師或是勤做手工塑膠花的女工,所有賺取的微薄薪資都成了觀賞演唱會及購買CD的基金。當時正是國外演唱會來台演出的旺盛萌芽期,在眾多知名歌手與樂團的表演場所裡,舉凡Bon Jovi , Roxette , Inexs, Skid row,Sting ,Pearl Jam, Alanis,Morisette....都可捕捉到陳綺貞的身影。這段從宿舍偷溜出來,追逐著所有來台舉辦的搖滾演唱會的學生生活,從高中延續到大學。既是瘋狂叛逆也是青春熱血的發洩,更是開拓陳綺貞音樂視野的重要階段。

一次藍調之王B.B.KING來台的現場演出強烈地扭轉陳綺貞對音樂表現的既定想法。過往聆聽的音樂演奏會多半發生在國家音樂廳或是文化中心,此類莊嚴靜謐的場所,充滿著正襟危坐端莊正經的嚴肅感。當時70歲的他率領百樂門樂隊共同表演,現場高溫熱烈的氣氛、火花四射的即興演出,以及台下群眾歡欣鼓舞的模樣,深深震撼著陳綺貞:原來音樂是可以這樣被聆聽,原來肢體是可以這樣被搖擺,原來掌聲喝采是可以這樣被放大的!乖乖坐著聽表演似乎被視為一件與現場氣氛非常格格不入的行為。隨著台上人的即興演出,台下的觀眾也能在瞬間給予即興的回應,雙方默契相互流動感染的現場氣氛,也讓陳綺貞對這類型的現場演唱上了癮,從此愛上了瀰漫在演唱會裡表演者和閱聽人的共鳴氛圍。

演唱會是經過設計、濃縮汲取的創作極品... 真正讓陳綺貞意識到演唱其實是經過精確算計、環節相扣,音樂工業下產出的極致品,是在1993年中山足球場連看了2場麥可傑克森「危險之旅」演唱會之後。整場的精湛表演是所有幕前幕後細節堆疊所呈現的高水準音樂饗宴,在熱鬧喧囂過後,陳綺貞的情緒依舊停留高點,短短2個小時恍如歷經一場華麗夢幻的嘉年華表演,空氣中盤旋著久久未能散去的激情與高潮,她與觀眾一樣躺在草地上不願離場。第一場門票是用陳綺貞用她那所剩無幾的工讀費購買的,這對高中剛畢業的學生來說這是一筆奢侈的開銷,但在歷經看完第一場目不暇給的精采演出後,陳綺貞當晚立刻向朋友借錢出高價買最前區的黃牛票,只為再次更貼近的感受這場聲光色十足的演唱會。

之前觀賞演唱會對她來說是以沸騰熱血,叛逆宣洩居多,帶著搖滾不羈的使命。經過麥可傑克森演唱會的煽動,也讓陳綺貞正視自己對音樂的自覺,『..以後也要站在台上唱歌…』、『…我也要為音樂作點事..』這些認知,無形中也內化為陳綺貞對未來音樂事業必定完成的使命。現場演唱當然地也成了她最愛的、最習慣的、最自在的一種與外界交流溝通的方式。

卸下學生身分正式成為歌手發片以後,前往國外朝聖觀賞各纇演唱會也是陳綺貞定期為自己準備的音樂補給劑,U2、Coldplay、Patti Smith、Travis、Ani Difranco與各種音樂劇,或是像個BACKPACKER一樣遊走倫敦、日本大型音樂祭觀摩學習,吸取更多專業與音樂知識,從眾多觀看經驗中摸索出自己對音樂表現的想法與格局。置身於這些演唱會現場,即使不一定懂得台上歌手透過喇叭傳遞出來的每一句歌詞是什麼,但陳綺貞用力感受來自舞台上放大的情感,用力的浸泡在搖滾的氣息裡,這些都足以彌補陳綺貞常常遺憾自己不是出生在自由解放Woodstock的60年代。

歌手時期: ... 音樂起源於LIVE魅力衍生於LIVE在LIVE裡讓創作得到驗證
「現場演唱」這一詞放在陳綺貞身上,是成立且非常理所當然的形容。最早的現場演出是在國小5年級,因為被學校合唱團老師帶去錄了第一張關於動物兒歌的唱片,便有了之後各縣市的動物園巡迴表演。學生時期擔任學校樂隊獨奏小號手,加入吉他社拎著樂器到處走唱。成了歌手之後,參與過所有大型音樂季(例如春天吶喊 海洋音樂季 台客搖滾 simple live…..)的草創時期,曾和朋友在環亞圓環地下道和台大地下道演唱過,天橋、女巫店、台北車站….從簡陋陽春的一個喇叭外加一支麥克風的草皮硬地,到華美燈光繁複場佈機關重重的高台,所有能唱不能唱的場所都是陳綺貞發聲的舞台。

一直以來LIVE是陳綺貞最重要的表演形式,多年征戰積累了一批忠實朋友跟著她東奔西跑,在現場裡感受綺貞情緒的高低起伏悲傷快樂,在吉他聲線裡經歷綺貞生活的細小繁瑣枝微末節,往往這些小而擁擠昏暗幽黃的場合也成了聆聽綺貞發表新作的據點。不論是何種形式的演出,總是會有認真熱心的歌迷錄下各個場合的表演送給綺貞,但以前的她不喜歡聽自己現場演出,生活在自認為是美好的幻想裡的她,不太會去瀏覽過往發生的片段。

後來的綺貞成為一名歌手,發行「讓我想一想」、「還是會寂寞」「吉他手」3張專輯,舉辦「溫室花朵」、「吉他手」多場台灣香港的售票演唱會後,越來越多聲音催促著陳綺貞發行演唱會專輯。不論是旁人慫恿或是唱片公司階段性的發行策略,綺貞也在所謂的﹝政治正確﹞氛圍下被迫面對現場專輯的籌備,但那時的她始終懸宕著不踏實的疑慮,缺乏穩固的信念完成此類的產品,後來因故無以繼續演唱會專輯的發行工作,作品雖然被擱置了,但發行現場專輯的計畫仍擺入綺貞腦海裡,不被遺忘。
推翻演唱會專輯為副產品之說 投注一年心力完整呈現「花的姿態」演唱會...
同樣的計畫,不變的想法,發行現場演唱會專輯的態度在歷經「花的姿態演唱會」後更為強大確實,陳綺貞也為自己和自己的創作找到更正確的位置來看待出道以來第一張現場演唱會專輯。過往的她認為,或許是時候未到,或許是磨練淺薄,音樂作品也不足以豐富到能夠架構一場演唱會該有的密度與厚度,那時的停擺反倒是好事。這場「花的姿態演唱會」的音樂概念、硬體設備、樂手演出及身為演唱者的表現,呈現出一種全面到位的高水準表現。演唱會的成功不僅進化自己,也讓她重新 用另一種角度審視「演唱者」位置。「以往的自己比較自私,只在乎自己的表現優劣,卻忽略外圍的細節與情緒」。同時她也體認到演唱會其實是概念重於規模大小,演出者和觀眾的反應行動是相戶牽動,這種「即興的、集體參與的過程成就了一場意外的完美」,這也正是現場演唱會迷人之處。於是製作現場演唱會專輯的火花再度被點燃。如何重現那晚「花的姿態演唱會」的氣氛,對陳綺貞和工作團隊來說,成了一道艱鉅卻也充滿挑戰性的課題。陳綺貞的角色又由演唱者轉為影像導演,她變成了決定觀賞者如何回味發生過的事件的守門人,創作角色的轉換也是一種有趣的經歷。

以專輯的製作標準重新定義演唱會錄音標準 原音重回現場的震撼及爆發力
歷經一年時間製作此張演唱會專輯,其實有一半的時間都在思索放棄?繼續?這類的問題。為了抓回當時演唱會音樂熱度就是第一個面臨到的難題。3場演唱會的收音狀態不盡人意,所有音樂都得歷經還原現場再重組的艱鉅工程,光是處理現場雜音部分就耗了半年時間。而後完成的專輯母帶更是邀集國外重量級工程師Bernie Grundman進行母帶後期處理(多座葛萊美獎得主,曾為Jack Johnson Alanis Morissette、Joni Mitchell、 Michael Jackson 等大牌歌手專輯操刀,「華麗的冒險」也是由其後製),對錄音工程的重視不亞於一張全新專輯。其二是,超過30捲的DV拍攝帶需要重新放大檢 視,從練團、採排、到演出,包含自身的與樂手的畫面,陳綺貞抽絲剝繭、認真嚴謹地篩選所有畫面。以DV紀錄片的形式呈現演唱會影像以及幕後花絮,影片中穿插陳綺貞親自拍攝珍貴八釐米紀錄片段,也一一捕捉了演唱會中三次台下觀眾鼓噪安可的熱烈場景。這其中繁瑣反覆的過程就像整理房間一般,耗時又費力,所有物品反而越堆越多,東西越分越細,最後總有無法歸類的疲憊和怠惰感。

因為懷抱著『自己很喜歡很喜歡的東西,別人一定也會被打動!』的心態,所以面對必須被呈現的內容,陳綺貞絕對不允許馬虎過關。製作過程停停走走,時而興高采烈時而低潮擺蕩,琢磨最後逐漸成形,原本被澆息的小火花又慢慢的轉為小希望,信念越來越強大,在所有團隊通力合作下,陳綺貞第一張現場演唱會專輯,終於宣告完成。
花的姿態演唱會經典實錄 視為陳綺貞創作歷程的濃縮與精華 ...
演唱會的美好經驗讓綺貞習慣了成就每件事情的完整性,喜歡為了一件重大事件而專注目標,學會了精確控制自己表演的情緒,甚至允許自己偏激地讓每個行為都是為了目的而動作的,此場演唱會完成了陳綺貞階段性的夢想,也讓[陳綺貞想像力充分實現。結束過往腐朽黑色深沉的陳綺貞,接下來的創作將帶領她轉往重生階段前進。創作歷程有低沉也有昂揚,演唱會就像是試圖讓創作者的生命在一個晚上濃縮發生,之前的隱晦是為了一瞬間的發光。

一直認為自己是個平凡人的綺貞,不希望被外界注意談論,也不曾覺得自己的生命是高潮迭起的,很多時候事情的變化情緒的轉折是在看不到的時候發生的,雖然無聲卻力量巨大,如同花的成長歷程有著韻律與節奏,經過腐朽、重生而綻放三個階段,柔弱但卻很有生命力的存在著,充滿尊嚴的不容許被侵占,生活中的黑暗與美好,醜陋與沉重,這全都是滋長綻放能量的養分。

所以,期待陳綺貞,即便在一個腐朽凋零的年代,我們將望見那最綻放的姿態。

資料來源:轉載自http://www.asiamuse.com/cheer/jsp/about.j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