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4 11:44:03蔡蟳

遼、金、宋的消長(二)

 前金的完顏阿骨打是一位狠腳色的楞頭青對當時的現實世界根本就是個野蠻人

 

(圖片摘錄自維基百科如有侵權敬請告知)

 

  根據推估女真人,當時約在3050萬人之間,但他們都過著原始的漁獵生活,遼國當下已有900萬人之譜,光是契丹族人就150萬,又他們也進入到先進的農耕生活 因此在力量上的對比也不是同一級別的要這樣,女真可以打敗契丹,用文明來打敗野蠻這樣的邏輯來解釋,這肯定是說不通的用人多的打被人少的,大的打敗小的說法去解釋也是說不通的,那麼女真得以打敗契丹所憑恃的又是什麼呢

 

  有一說法是說,契丹人被漢化了戰鬥的能力因此不行了

 

  在遼宋簽訂「檀淵之盟」之後,遼國100多年確實再也沒有打戰了,慓悍之風就再也不存在了是嗎

 

  遼國在被金國滅亡之前,有一位叫耶律大石的人是遼國開國君主的第八代子孫,遼與金一開戰,北宋隨即背棄了當年與遼國簽的盟約,跑去跟金國結盟並派兵15萬去攻打遼國的南京,即現在的北京這時守城的將領就是耶律大石,那時他僅有契丹2000名騎兵,來抵擋前來攻打的千萬大軍他一直堅守到援軍的到來,遼國之後調來的援軍也不過才三萬多人,耶律大石就指揮著這些人打敗了來犯的15萬大軍

 

  由此戰役可看出契丹軍隊還是很強且很有戰鬥力的,那這樣是不是宋軍太弱了呢再看看女真打敗了遼國的主力軍隊後遼國的天祚帝人呢他自己也就跑掉並躲了起來而耶律大石呢他同樣也跑了但他往蒙古大草原方向奔去一邊跑也一邊收攏了被金國打散的遼國殘兵敗將,到達蒙古時,他又擁有著一萬多人的軍隊接著一路再向西打,想在溪邊找個落腳處盤個根據地,囤積力量捲土重來恢復遼國

 

  結果他居然征服了大半個蒙古即征服了西域,並打下了中亞的大部分地區, 後來他建立了西遼國,與當時在中亞的一個強國,塞爾柱帝國並打了一仗 1141年塞爾柱帝國號召了周圍幾個穆斯林國家,共同組成了十萬大軍,按記載耶律大石僅才三萬人的部隊,憑著這些人他卻打敗了對方,之後,西遼的威名遠播,中亞地區不僅無人能敵,契丹的西遼名聲更傳到歐洲,以至於現代的人考證,為何現在的俄語阿拉伯語、拉丁語裡頭,都把中國的發音讀做契丹的發音就是因為通過耶律大石這一位契丹人的豐功偉績的呀!

 

  所以說,契丹並沒有因為漢化就不能打戰了,依舊很能打而且都打到中亞去了,但就是打不過女真人

 

  那麼,金人能打敗契丹人既然與政治或文明程度無關,跟遼國軍隊是否退化了也無關,那到底跟什麼有關呢這答案可能會出乎你我的意料,最大的主因是與馬的品種有關當時女真人的土地裡,有更好的駿馬品種僅此而已

 

  我們生活在今天的人想像一下,你若能擁有著更好更佳的機動能力,就能擁有什麼樣的軍隊,同時也決定了你能做什麼樣的戰術

 

  好比當時的馬最好的是突厥馬,即今日的新疆伊犁馬和哈薩克馬,身高平均在1.451.5公尺的突厥馬,體重在450公斤左右,奔跑速度極快的突厥馬由於產地離中國相當遙遠,來源稀少,無論是遼國宋國、西夏還是金國,僅止於達官權貴才得以使用,一般軍隊士兵只能望興嘆

 

  至於另外的四種軍馬是西南馬」,此種的馬為戰馬裡最差的一種,平均身高在1公尺到1公尺25,體重在155255公斤之間,這也是北宋後期時所使用的馬種

 

  西夏崛起之後北宋丟掉了涼州,自此北宋就喪失了北方馬種的來源,所以他們只能被迫買西南馬,比驢大不了多少的西南馬,卻成為了宋軍的主要裝備,載重能力不足之故官兵基本不能穿戰甲,只好一手挽著保命的盾牌根據史籍記載宋朝的軍隊裡諸處軍馬,每一都槍手()13人,其80餘人並繫弓箭手書上又提到「馬軍一分,習刀槍,餘皆習弓」裡邊10%的士兵是在練習刀槍,其餘皆都在練弓箭,宋騎的騎兵90%為弓箭手,原因即配備的西南馬不堪負重,此種馬的衝擊力不行防護力更加不行,只能打遠戰,所以北宋末年的騎兵根本不是騎兵,僅是機動力好一些些的步兵而已。

 

  他們與北宋初期有好的騎兵戰馬相比,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第二種的蒙古馬是契丹人騎的馬,大家的印象裡既然是契丹人騎的馬,應該是很不錯但這裡不就還有個字對吧其實牠並不如大家所想像的那樣,契丹人當時稱呼他們的叫契丹馬這種的其實是今日的蒙古馬或說是蒙古馬的祖先,身高1.251.35公尺,體重在260360公斤,牠也僅屬於一般很普通的馬種,奔跑的速度不快載重的能力也不怎麼強,唯一的優點是耐力很好

 

  那契丹人用這樣的馬為何能夠一度天下無敵呢很大的原因是這種馬很好養,不挑飼料且經濟實惠,數量換質量,每位騎兵都有3匹這樣的馬(就好比最最最高級的運動「馬球」每位選手不準備若干匹默契良好的駿馬,汰疲換精輪番上陣根本不足擔當大任) 自資料顯示,遼軍的騎兵都是具裝騎兵,就是人和馬都是披甲的,最早的鐵林軍即從契丹人開始,雖然他們的人多馬多,那還是限制了他的騎兵水準,所以號稱的重騎兵仍無法抵擋刀槍,達不到刀槍不入的境界

 

  宋當時使用神臂弓,可在百步之外即能進行射殺,但只能射穿一層披甲的遼軍騎兵。有一篇《騎兵兵器與盔甲的改革和發展》透過這披露出來的研究成果是,要想擋住神臂弓的騎兵,至少要穿兩層當時標準厚度的盔甲,至於萬無一失可那就得三層方可 給馬穿的又必須是鐵甲 皮甲是遠遠不夠的

 

  當時一套騎兵穿的單層鐵甲的重量是4550斤,一套馬的鐵甲大約是80100斤,要這樣人的體重盔甲武器弓箭再加上戰馬身上的鐵甲,單匹戰馬至少要負重350400斤的重量,如此之負重外,同時馬匹還得快速移動衝刺個幾公里蒙古馬是達不到這一程度要求的,所以契丹的騎兵只穿一層的皮甲,戰術只好也和戰馬匹配他們的騎兵主要以突襲和騎射為主,騎兵得要的衝鋒陷陣僅作為輔助而已

 

  還一種馬叫河曲馬西夏人所騎的就是這種馬,牠比蒙古馬更大一些,身高在1.331.43之間,體重在330公斤到400公斤,載重能力明顯比蒙古馬高了不少所以西夏的騎兵人和馬都是冷鍛甲的鐵鷂子(是宋、遼、西夏時期西夏皇帝元昊創建的一支騎兵隊伍)西夏的騎兵戰術和戰馬相配合,以中央突破為主 靠騎兵衝鋒來擊垮敵人,不過根據宋史記載,他們的河曲馬還是有弱點的,西夏兵玩的就是一錘子的買賣,只要能抵擋住他們一次的衝鋒,戰鬥機本就結束了他們無法再進行第二輪的衝鋒,河曲馬要是馱著350400斤左右的負重,頂多只能高速的衝擊幾里的地而已,再多牠也就跑不動了所以說馬的能力,限制了重甲和騎兵能力的發揮

 

  由此即能理解什麼樣的馬就有什麼樣的軍隊,時空往前推移,也就能理解漢武帝為何當時想得到大宛馬,就是我們傳說的汗血寶馬,不惜耗費大量的國力,兩次派出李廣率領數萬人去遠征萬里之外的大宛國,耗時四年的戰爭損失慘重,但最終也達到目的搶來了大宛馬的馬種後有很多歷史學家對漢武帝的出兵有些指責,說這窮兵黷武只為幾匹種馬毫不值得

 

  但真是如此嗎以往馬匹的素質,真的可以改變一支軍隊的素質和戰術(反思現在是什麼呢)甚至改變一國命運,通過馬的品種來改變國運的這等事情女真人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

 

  女真人擁有了當時戰場上最好的戰馬黑龍江馬同時他們還擁有各種改良的戰馬即雜交馬。那黑龍江馬又分兩類一種是速度快的另一種載重的

 

  牠的平均身高在1.491.56,體重在500公斤上下,要比西夏人用的河曲馬大上了一圈,至於雜交馬具體情況現在不清楚,但以目前的東北雜交馬鐵嶺挽馬為例,進行比較,鐵嶺挽馬身高1.55公尺,牠拉著一噸重的東西45分鐘可以跑完8.5公里,推測當時的雜交馬本輾壓了前三種的馬

 

  再來提個聽說書的說,金人的兩大利器拐子馬和鐵浮屠

 

  拐子馬是金軍的兩翼騎兵最早拐子馬這種的叫法,是宋軍的兩翼騎兵開始叫的後來宋軍失去戰馬的來源,拐子馬就變成了專指金軍的兩翼騎兵

 

  鐵浮屠是金軍的重甲騎兵,牠可以說是古代軍史上的顛峰之作了鐵浮屠牠重到什麼樣的程度呢古書提到金軍的頭盔極為堅固,只露出兩隻眼睛,槍和箭都砸不透又,金軍身上披著兩層的鐵甲,他們的騎兵當時可說是刀槍不入所向披靡,宋軍想要殺掉對方必須先挑掉對方的頭盔,方有機會,另外還有一點,女真人的騎兵不像西夏騎兵,他們能夠來回衝殺十餘次,所以女真人的騎兵和契丹人的披甲騎兵是有很大的差距,可不是一點半點啊

 

  戰場上的女真人是完全吊打契丹人除鐵浮屠外拐子馬又是一絕女真人兩翼的輕騎兵,拐子馬憑藉的是黑龍江馬對蒙古馬在速度上的絕對優勢,戰場上,只要想追你對方根本跑不掉,反之女真人真想要跑掉對方也絕對追不上所以遼國當時有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這麼的一句話。

 

  金同遼打打和和持續多年遼雖然出個幾個奸臣也出了多次問題但是契丹人是女真人的人口十幾倍軍力也是如此, 雖然出個幾次錯誤但不足以影響大局, 可是軍事上面技術的差距, 雙方真正開戰以後契丹人一場勝仗也沒贏過不只遼國,宋軍也是被打得潰不成軍,擅長陣地戰的宋軍只要用此契丹人根本討不到好處,所以她們之間可以和平相處一百多年但當宋軍與金軍交鋒宋軍發現這個戰根本完全無法打連最拿手的陣地戰也栽入金軍的鐵浮屠衝擊下簡直像極了螳臂擋車完完全全被衝得七零八落宋朝的徽欽二宗只能就被抓走了

 

(岳飛大破鐵浮屠拐子馬圖片摘錄自網絡如有侵權敬請告知)

 

  所以說不管宋朝發展出多麼高級的文明不管創造出多麼偉大的經濟神話當戰爭來臨的時候都不如你恰好擁有一匹好馬

 

  金國的完顏阿骨打就靠著當年給遼國當小弟的時候學會製造盔甲的技術再配合當地他們自家擁有的戰馬,以及發展出的拐子馬和鐵浮屠13年內滅了遼國和北宋兩大帝國一直等到岳飛和韓世宗訓練出了背嵬軍,此種軍隊拿著長刀和巨斧專砍馬蹄,才了結金軍騎兵不敗的神話

 

  金國憑著一項軍事技術上的革新,就實現了落後戰勝先進,野蠻戰勝文明,從歷史的規律來看雖然最終它也會被文明所同化,他們為了治理更高文明的國度,也會學習高級文明使自己也文明起來,但是結局很可能是文明再一次被野蠻所征服

 

  能在短短幾年內滅了遼又占了北宋的女真人,既然那麼樣厲害,怎後來又被騎著略遜一籌蒙古馬的蒙古給滅了呢尚武的風氣被文弱、懶惰的奢靡風氣給取代「捨戎狄鞍馬之長,而從事中州浮靡之習」蒙古人總結女真人「金以兵得國,亦以兵失國」給下的評價可極為真確!從歷史來看誰征服誰,跟野蠻與文明沒有太大的關係,反而誰能製造出更先進的殺人武器,倒是有很大的關係,看倌大家認為呢?(以上文章摘錄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