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珍珠商情5
白蝶貝珍珠的產地印尼和澳大利亞,該域出產的南洋珠價格上漲2~3成,法屬波里尼西亞的黑蝶貝珍珠,看起來好似沒什麼漲價似的,事實卻不如此。業者表示:「以全體來說,品質差的增多了的緣故,以前光僅買漂亮珠子是被允許的,可現在賣方規定得搭配購買成為交易要件,買方也不得不遵守好壞都得買的方式。」
珍珠全體的品質下降,購入的平均單價自然也就被拉了上去。品質下降的原因是,大溪地珍珠養殖作業的工人多延聘外籍勞工,疫情迫使他們離境返回自己國家,珠棚乏人管理黑蝶貝的狀態因而不佳。「印象中我們採購的美麗黑珍珠,價格是每個月略呈10%的趨勢在上漲,換年度來計算,這兩三年來根本已經漲了2~3倍!」不少業者是發出這種難以承受的聲音。
話題再回到阿古屋珍珠,很多人或許都不知道香港也有養殖珍珠,是在2018年那時,該特別行政區的農林水產部門獲得外部團體的資金,而以香港珍珠養殖協會為中心,開始進行阿古屋貝的觀光養殖、教育之珍珠事業。
其實香港早先也曾有過珍珠養殖的歷史,主要在深圳附近一個叫做的大埔的地方(大鵬灣西邊一處),且當地同日本一樣也有著”海女”(女性的潛水者)這樣的專業人員。不過1997年香港返還中國大陸後,海洋上從事養殖不被允許而中斷,一度消聲匿跡!如今算是重操舊業或是恢復傳統,且養殖珍珠只需吊掛浮在海上的珍珠筏之下,這對香港來說是象徵著非凡的意義!
設在西貢(香港新界白馬角附近的海域)的珍珠觀光養殖場,讓小朋友體驗剝貝、認識珍珠、嘗試製作飾品,將養殖、觀光、教育結為一體的珍珠關聯產業,據側面了解,此還創造了3,000餘人的就業機會。
雖此不具商業價值,但也年產40,000多粒大小約7~8mm為主的阿古屋珍珠來,品質佳、光澤好的比例着實不高。
香港除外,中國大陸的阿古屋珍珠產地在廣東省大亞灣,年獲20,000多粒之中,花珠的產量比例甚低。以前以兩年養殖的隔年珠居多,現以春天殖核,只經十個多月後的春天隨即採收為主,原因不外養殖區的海洋環境惡化,不得不縮短時間所導致。另外,廣西省合浦(北海港)等地,久來盛產海水的阿古屋養珠,如能再多加強品質管理,上軌道的珍珠養殖作業該會有30,000粒的規模,前往考察的日本專家是做此表示。
不僅當地人甚至一般人普遍認為「西(中東阿拉伯灣)珠不如東(日本)珠,東珠不如南(南海北部灣)珠」這朗朗上口的話其實是「癩痢頭的兒子還是自己的好」舊有觀念的作祟下所導致。南珠果真有這麼好,為何這幾天的香港珠寶展,華人買家會不惜重本紛紛下手搶購日本的阿古屋珍珠呢?
延伸閱讀:
https://mypaper.pchome.com.tw/carawayseed711/post/1381585022
疫後珍珠商情1
上一篇:疫後珍珠商情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