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偶發而是頻發的海產物受難記
地球整體天氣的變化影響著世界等同連鎖反應,台灣的蚵仔日本的珍珠,都受到氣候變化、環境改變、人口老化、成本高漲…在地生產的價格無法抵抗進口替代品,境況已達刻不容緩的地步。
這次,來談談台灣海中牛奶的蚵仔與日本海中寶石的珍珠,同病相憐之他們的故事。
台灣先民養殖蚵仔的技術,無疑是從中國大陸祖籍地帶來的,方式有:蚵殼散播法、堆石法、撒石塊法、插竹法(相傳三百多年前鹿港即以插竹此方式來養蚵),後來,又發展出有平掛式、垂下式、浮筏式。
以往,河川會把有機質、礦物質給排到海裡,帶給藻類營養促成牠們生長,蚵仔栽也就有東西可吃。但當西螺溪上游集集攔河堰蓋好了後,加上幾年來颱風沒進入台灣,河川少水,蚵仔栽(ô-á-tsai)的產量自然變得越來越少。
普通一片蚵殼上頭會沾上卵,卡著一咪仔(tsi̍t-bî-á)一撮仔(tsi̍t-tshok-á)點點如黑芝麻似的,蚵仔栽以蚵殼疊蚵殼,許多粒的蚵栽附著於上的著殼方式,陸續長大後蚵殼都是黏在一起。
日本的珍珠養殖,開始其實是模仿宋朝那時的附殼方式,御木本幸吉首先人工養殖出的也是此樣半面珠。當大面積養殖得有無數的阿古屋貝種苗,起先他們學習義大利的養蚵方法,砍來樹幹插入淺灘,再綁上繩索飄在水中讓其附著於上。收集到的稚貝用竹籠往海底放養至某個大小,再移到舖有瓦片或岩石深約三尋至六尋(1尋=1.5m)的海域,換句話說,要是沒有海女配合來逐一鋪上瓦片和排列養的親貝,剛發軔的這項事業根本是無法上軌道的。
此事業成熟後,人家再研發出全圓珍珠的外套膜殖核法,將親貝掛在鐵籠綁於珠筏之下,原本海女的潛水任務自此告一段落。後來,再有一些革命的創舉,像是稚貝人工食餌的開發(稚貝小如芝麻,能讓牠來吃的植物性浮游物可見是要小到何種程度),親貝插核前臭氧產生器除卵去精的工具及作業(避免殘存的精卵腐爛,影響到珍珠表面及收成),以X光線檢查插核過了的定着率如何,採收時用數字化顯現死亡率與職人效率比對…等等。
(您可別被廣告騙了,蚵仔可是不會長出珍珠來的,因為牠的內殼層僅是碳酸鈣沒有珍珠質)
養珠與養蚵的場地最大的不同是,養珠需要島嶼星羅棋布風平浪靜的里阿斯海域,雨水沖刷海島上的植物後直接掉入海裡,沒中間有沙灘的阻隔,此和養殖蚵仔得要中介海灘來培養藻類不同。
延伸閱讀:
https://mypaper.pchome.com.tw/carawayseed711/post/1371414163
日本志摩半島2---鳥羽
https://mypaper.pchome.com.tw/carawayseed711/post/1327343245
沉降海岸---里阿斯與梨明日
當養殖技術達到某種的程度後,本來養蚵一條龍的:搭蚵棚→穿蚵串→卡蚵栽→起蚵厝→巡蚵埕→撿蚵仔→剝蚵仔的方式,此即出現所謂的專業戶來,台西的蚵仔種苗收集和供應,高達全台的7、8成,東石攕(tshiám)蚵仔的青蚵仔嬷技術不僅厲害,人工價格相對也比他地便宜。養殖珍珠同個意思,稚貝養殖幾乎都在四國的愛媛縣,離水收成後的珍珠調色等處理,多是拿到神戶的專門工場。
再來看看近幾年台灣蚵仔產量的變化,2017年23,279噸(進口1,437噸),2018年22,111噸(進口1,810噸),2019年19,473噸(進口1,931噸),2020年19,243(進口2,601噸),到了2021年17,954噸(進口3,457噸)自越南進口的已占總產量的1/5,自己的產量是越來越少。
按資料記載,2016年國外進口的蚵仔只有5噸而已!這像早年日本琵琶湖的淡水珍珠,1971年自中國大陸進口僅0.6kg,引兵入關的結果,後來竟然好幾百好幾千好幾萬倍的在成長,並將他們的養殖戶給打趴跪地求饒!人家不都嘛在探測水溫適不適合,可不可行?
今天,越南北越海防市一旁的下龍灣,南越芽莊市附近的雲峰灣、海上明珠的富國島(當年黃杰將軍自中國大陸退守後,曾領數萬軍隊於此島待了幾年),目前也成為全球海水珍珠的養殖聖地。
(當產量比不過人家,就要用心思在設計與製作,以及銷售的方法了。)
無論蚵仔、珍珠,當原本產地環境不行了,人口老化了,技術落後了,本來是人肯定勝天的優勢,卻變成人大不過天的劣勢,前有斷崖,後有追兵,一招失靈招招出錯,正如:
丟了一根釘子,
壞了一只蹄鐵。
壞了一只蹄鐵,
折了一匹戰馬。
折了一匹戰馬,
傷了一位騎士。
傷了一位騎士,
輸了一場戰鬥。
輸了一場戰鬥,
失了一片江山。
失了一片江山,
亡了一個帝國。
等到“蚵攕插上壁,腹肚貼尻脊”(Ô tshiám tshah tsiūnn piah, pak-tóo tah kha-tsia)想要叫苦就也叫不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