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新竹IC之音訪談:留學與產業的群聚效應
今天接受「愛上新竹IC之音」的訪談,與電台聽眾分享日據時期京都同志社學園的台灣學生,以及風城產業是怎樣發展來的。而此兩件不同的經緯都有個共通之處,那就是群聚的作用。
自1905年第一位台灣學生周再賜(後任群馬共愛學園的校長,第一位擔任日本學校校長的台灣人)開始進入同志社,後來怎麼造成長老教中學校、淡水中學校南北兩大校的學生就讀風潮。
(謝謝兩位主持人:中國時報前記者潘國正先生、新竹縣前文化局長蔡榮光先生)
二戰前約有7、800多位的台灣學子,魚貫進入同志社中等學校、同志社高等商業學校、同志社女子專門學校、同志社大學接受教育,影響了個人的出路改變了家族的命運,真是應驗「教育是家庭十年後的工業革命」一點不假。
不說台灣其他的地區,單以新竹此地來說的校友是有:李澤藩的哥哥李澤祈(新竹幼稚園園長劉玉英女士的先生,清大教授劉遠中博士的尊翁),新竹第一位醫學博士李克承醫師(新竹人都稱他為新竹第一博),東寧宮對面開設齒科的湖口人范松炎,香山人橄欖球健將楊廷謙(中央大學橄欖球隊隊長,返台後開設營造公司並積極推廣橄欖球運動)。
有趣的事情是,以上這幾位都是淡江中學校前後期的校友。
新竹早年的橄欖球運動,即由一群曾在京都就讀的學生,像是京都大學畢業的黃繼圖律師擔任協會的會長,時齡37歲的李克承醫師也參加在台大舉行的第一屆台灣省運會。此項激烈的Rugby運動,日人後用漢字稱它為”樂苦美”即打球快樂、受傷痛苦、動作優美。新竹商校、工校的學生受到先輩的感染,前副議長郭根章先生,紀政的恩師許明薰老師等也都曾是橄欖球的選手,竹虎橄欖球隊昔日曾也名噪一時。
還有北門鄭家的鄭大明(曾任新竹市會議員)、北埔金廣福姜家的姜重柟、姜重烈以及北埔鄉長的姜重燾,也是自同志社校門出來的學生。
群聚作用真的有這樣的魔力嗎?
我們再來看看今日執世界牛耳的新竹IT產業,探究緣由,可就不得不說「新竹天然瓦斯研究所」成立後之影響。
校友河口充勇博士所撰寫的《台灣矽谷尋根》日據時期台灣高科技產業史話的此書得知從瓦斯、玻璃、陶瓷、化工…以至於後來的IT產業造成群聚效應,「新竹天然瓦斯研究所」一開始僅是點燃火苗而已。
但要沒有這個”受け皿”(托盤的器具)往後的工業發展仍在未定之天。所以又得再說說新竹產業的源頭「雲置佗位起,雨置佗位落」此一事情,更不得不提「竹東圳」的開發。
(竹東圳第一號隧道相片摘自網頁,如有侵權敬請告知)
二重埔的林春秀先生倡議集資開挖的竹東圳,從上坪溪之燥樹排攔河堰取水口起點,穿入軟橋里後進入第一號隧道,接著另有多座隧道、水路橋、虹吸式工法以及明暗渠等多重的結構物。穿行竹東丘陵東北山麓之竹東圳,途中經員崠子、資源莊、上公館、大窩、菜窩園及油車窩等地區,流到三重埔南處大約一公里處為圳路終點。將原本海拔約165公尺上坪溪之燥樹排攔河堰,下降至寶山水庫附近海拔約142公尺,總長約21公里。同時灌溉田地面積將近800餘公頃。後因新竹科學園區用水需求之下,將由寶山水庫海拔約142公尺,下降為海拔約90公尺於新竹科學園區,促使帶動新竹科學園區之科技產業升級。
至於屬於桂山發電廠(此發電廠位於新店,最早是由同志社中等學校畢業出身奈良人士的土倉龍次郎所設立)之軟橋電廠,是目前全台灣發電量最小的水力發電廠。位於新竹縣竹東鎮軟橋里;水源攔取上坪溪,利用竹東圳豐沛水量供應發電,發電後之尾水則可提供竹東圳的農田灌溉,並可引入寶山水庫,供給新竹科學園區之工業用水。(以上兩段參考自:維基百科)
因要灌溉農田必需開挖水圳,導引水路又不得不開鑿隧道,意想不到居然碰著了瓦斯,有了瓦斯接下來…那只好請各位看官連結到如下的延伸閱讀:
https://mypaper.pchome.com.tw/carawayseed711/post/1381314635
新竹產業的緣由
嚴格來說「竹東圳」厥功甚偉,要說她是新竹工業的母親河更不為過?任何「群聚效應」共通之處,真可見其相似之處的啊!
(新竹在地人挺在地人的IC之音,屢獲金鐘獎的主持人歡迎大家的收聽)
上一篇:新竹產業的緣由
下一篇:日本皇宮「歌會始之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