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在自家店鋪辦博覽會
「廟會」「市集」是目前的展會前身,拙作大河小說《情深天津珠寶店》內文介紹過天津的人們,定期在城內和東、西、南、北門各地輪流來開集,後來加上城外的總共十集,每旬一次,輪過來剛好一天一個,讓商家與買客有市可集,有市可逛。
(1935年「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簡稱「臺灣博覽會」除了台北並在台灣各地設有副展館。相片採自網頁如有侵權敬請告知)
古早日本各地方也有「定期集市」比如“三八市”即逢每月的三號、八號,農民、匠人、商人之類的,挑著載著自己的東西到某個約定的場子擺起攤位,聚成市集。他們將展覽會說成“見本市”翻為中文即我們說的“樣本市場”現在另有Trade show及Exposition為略稱的EXPO或Fair這樣的外來語來稱呼。
歐美也不例外的「展覽會」據說它源自德國,中世紀時的德國各中心位置都設有教堂,前面自然有極為寬敞的廣場,因此,星期天的“做禮拜”教友說的“彌撒”結束過後,大家就到這樣的交易市場買賣東西。教會的彌撒來自拉丁語:Missa,德語叫“彌些”(Messe)稱呼此樣的市場也是這麼個叫法,後也延伸成了展覽會的名詞了。
以往的露天現貨或訂貨買賣之模式,演變為室內臨時性的最成功展售方式,當屬1851年英國倫敦海德公園的萬國博覽會,首開先河。那時除有一名叫「水晶宮」用鐵鑄件為骨架的巨大玻璃屋,裡邊展示許多很是先進的軌道蒸氣牽引車、高速汽輪船、起重機、以及來自美國的收割機等,上萬件各種新穎的展品引來600多萬人次參觀,更加確立英國成為全球霸權的地位。
此舉刺激到了法國拿破崙三世,接著舉辦1855年的巴黎萬國博覽會,之後,法國又辦了1867、1887、1889、1900年共五次的巴黎萬國博覽會。
此之前,僅有皇室貴族和富人才知道的奢華珠寶,才與一般大眾的視線有所接觸。以往視之畏途、壁壘分明、難於入手的珠寶首飾,於工業革命獲得財富的新興資本家或中產階級們,摸著石頭過河的學起怎樣挑選、訂購珠寶首飾。19世紀的下半,珠寶商從此在世博會上找到好大一塊的新綠洲。
展、展、展、出去展,拉、拉、拉、拉進來,蜜蜂得要出巢採蜜方才能行,不就這個道理,對吧?
1862年,日本傾全國之力參加倫敦萬國博覽會,在此之前不得不提1858年,日本與美國簽訂城下之盟的《日米修好通商條約》這可算是該國文明開化的起始點。開國後四年的1862年,日本正式走上世界舞台參加倫敦萬國博覽會,以浮世繪為中心的繪畫、瓷器、家俱等,帶給歐洲莫大的衝擊,原本尊崇原創性的歐洲則陸續出現這樣的仿造品。
最讓歐洲人驚訝的是,日本人沒將自然視為人工的對照物,卻以人工技術將其融入其中,所進行的空間處理方式,讓人理解到左右不對稱的不平衡中之平衡。此外,捕捉自然的規律與不規律,也是一種表達藝術的技巧,此也成為新藝術風格珠寶剛一開始的代表性設計。
要說歐洲受到好大的衝擊可一點也沒錯,從實施開國政策後到高度成長,東洋莞爾小國雖有經濟但無文化這樣的批評,自認優越自以為是的歐洲各國酸溜溜是如此指摘(跟後來20世紀中葉起,日本車大量傾銷歐美打得人家東倒西歪,居然造不出一台像樣的跑車之評論同樣)不過!無可否認的是,歐洲曾有過一段對日本文化十分著迷的時期,此也是不爭的事實。
日本物產受惠於英國的倫博覽會揚名海外,但更重要的一點是,政府賢明之做法是將展會留下的展示品,全部賣給倫敦的利柏提百貨店,該店後成為日本商品在歐洲的前進基地,且也成為東方商品的專賣店!
1867年法國巴黎博覽會,早先以銀器商問世的第凡內推出銀製的壺、罐(帶柄及頂部有開口)、品咖啡、品茶用具這樣的套件,結果受到歐洲尤其英國各家的追捧並獲得一等獎。自此,向來深信銀器要得歐洲做的才算入流觀念不僅被打破,也讓第凡內順利轉換至珠寶首飾的跑道,後與歐洲各大珠寶名店逐一高下。
美國雖然沒有什麼的皇家貴族,但幾經失敗吸取經驗的第凡內,圍圓打點,終於在法國巴黎博覽會後的1883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指名該司成為御用品的供應商。接著,俄羅斯皇帝、奧地利皇帝、比利時、丹麥、義大利、希臘、西班牙、葡萄牙、羅馬尼亞,甚至巴西的國王,惟恐落於人後的都指定第凡內該司為御用商。
創業未滿50年的第凡內,對從來以文化輸出國的歐洲一向輕視美洲大陸的商人,竟夠破格出世,此不得不讚嘆創辦人的查爾斯・第凡內(Charles Tiffany)自身的獨創性及前瞻性,經常努力尋求突破新事物的勇氣與決心,可說是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帳的極好寫照。
日據時期的據台政府為要宣傳政績,1935年辦過「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簡稱「臺灣博覽會」之大型活動。台灣光復不久的1948年省政府在台北也曾舉行「台灣省博覽會」。另外,2020年的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及2018年台中世界花卉博覽會,都是令人大開眼界吸收新知的一大盛事。
新產品問世以這樣的博覽會為舞台,吸引目光,廣為宣傳,來達成展銷成功計畫。好比新竹著名的「膨風茶」在臺灣博覽會上,以風味獨特而大受歡迎並在賣得極好價錢後,當頭家將消息以電報傳回茶場,茶農不敢置信之餘紛紛提及受過蟲害的茶葉,卷芯缺葉,品相不佳,哪能有高價格!根本「膨風」不是?後來此茶採用膨風茶為名。當然啦!誤打誤撞傳的傳說雖然另有好幾則,總之”膨風”也沒犯罪更不知道法律要定哪一條?愈是有著水分愈是水漲”茶”高,您要怎麼找茶也都可以的呀!
(超市都會把常溫即可保持新鮮的雞蛋,擺在想要促銷或極力推薦商品旁邊,雞蛋吸引來客,它可不輸噴泉或蓮蓬效果,簡直有著瀑布般的魔力。永琦百貨的台中店當年想著如何將客人帶往地下室,日本設計師、公司主管、施工廠商及翻譯的我,對樓梯的高度、寬度、弧度等,記得我們足足討論了一個下午,可見「噴泉效果」不是平白無故就會出現的)
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巴黎的老佛爺百貨開創了現代百貨公司的雛形,這種沿用博覽會展示概念的做法,未幾也風行到台灣。台北菊元(台北市衡陽路與博愛路口,地址為現今的國泰世華銀行)、台南林(台南市中西區忠義路上)、高雄吉井(高雄市五福四路與大勇路口,今日的鹽埕埔捷運站3號出口旁的華南銀行現址)百貨公司,陸續成立。
百貨公司現代化的設施有,前所未見的「流籠」(liû-lông)這樣的升降電梯,將街道商店給濃縮於大樓內;嶄新的經營手法有,商品各層分門別列、美麗親切的售貨小姐…樓頂層又附設食堂、眺望景色的庭園,甚至立一座小神社等等。
當年另有所謂「出張販賣」的方式,百貨公司派員帶著商品到各地的市鎮,租借公會堂等大場地,用類似於百貨公司的陳列販賣,將商品銷售給當地的消費者。出張販賣的銷售時間大約3〜10天不等,如此省去常設百貨公司的固定支出。此法一傳到台灣後,銷售時間則縮短至2〜3天。當龍頭百貨三越來台舉行這一活動,在地的本土百貨公司(行、店)更會與一些業者結成同盟,即使向來是競爭對手,也都嚴陣以待一同舉行聯合特賣,儼然形成一種既對抗也聯合的銷售模式。
台灣光復後,否司脫襯衫上海商人徐偉峰老闆的三弟徐之豐,向政府當局爭取在今日百貨地下樓設立超市,後成為本地許多百貨地下樓商品分布的原型。這麼一來,登上頂樓有摩天輪、雲霄飛車、旋轉木馬、海盜船等遊樂設施或電影院、茶樓餐廳的「蓮蓬頭效果」,以及地下樓設超級市場的「噴水泉效果」再又各樓層主走道連貫副走道,延遲來客的滯留時間,看是要將客流吸入再噴出或引上再溢下的漫流配置,成為了百貨公司內裝的設計模式。
(此一條冷凍冷藏櫃的配置即為超市的主動線,肩負著該店一半的營業額以上)
頂樓或地下樓層可做特產展的空間,新奇引人,周轉快速,運用得宜,愈能帶給百貨公司更多的來客並活化其他各樓層的業績,利益均霑,貢獻頗大。
高度經濟成長期那時的日本百貨公司物產展方興,當下的交通沒那麼便利,北海道物產展因而成為本州、九州各百貨公司吸引來客的一大活動盛事。將乳牛直接拉到展場讓來客擠牛乳,拿鄂霍次克海的大塊流氷讓人瞧也給人摸,給北方的狐狸擺在櫥櫃分辨何為狐哪為狸…北海道特色木頭工藝品現場雕刻,農水產品當場宰殺製作調理…實演販賣加實際體驗,即時購買或衝動購買,挺自然的,物產展也成為試水溫觀趨勢的一個實驗基地。
(興也網路,敗也網路,中國大陸的市場就如這句「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不是)
日本的百貨公司臨時性物產展,通常由中介的經紀公司安排處理,不像台灣百貨公司得自己親自招商。手底下它通常有數百家以上同樣業種的商家,安排檔期、櫃位配置、海報設計、傳單發放,幫忙搬運、住宿安排,甚至國外的海外通關、保全都可一手包辦。
他們還有項本土百貨沒有的外商(がいしょう・Gaisho)業務,主要針對公司行號和個人客戶,與守株待兔的櫃位銷售不同,亦可稱為「外賣」現在大家都熟知的模式。外商這樣的單位,主要針對購買昂貴產品的企業客戶和個人客戶提供商品和服務,好些做為老顧客的大戶因不願與他人擠在一起頻受干擾,保留隱私的將商品給轉換到自家場地,進行特殊的款待深受主顧客的歡迎。許多與時尚相關如珠寶、服裝,外商模式極為暢旺。
從「造街」成為立體式的百貨公司,到「造鎮」塑造休閒式的購物中心,又稱特賣會的物產展,得不斷的挖掘新東西保持新鮮感,嘴來試吃、耳聽吆喝、眼能視吃、鼻聞味道、手摸溫度、心情彭湃,五感擬真,方能帶給一逛再逛的客人不易厭倦一來再來。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網路銷售往往也會帶來許多無謂的糾紛)
時代在變化,快速崛起的電商省卻多餘的通路、成本,傳統店商因而收的收、倒的倒、轉業的轉業!但還是有些商品得要能看得見、親手摸得著,客人方才願意掏錢買單,人與人交流的溫度甚至也是維繫著回頭客的一大關鍵。不過!生意認得清,生意賣得精,生意做到同行想不到的地方,也才是生意得以持續成長的最大關鍵,無論任何的「通路」也都得嘗試看看,尤其您每天都得用上2、3個小時的智能手機,怎不好好善用它!
看得到摸得著的「人叫人千聲不語,貨叫人點首自來」VS.看不到摸不著的「人叫人快人快語,貨叫人召之即來」如今未可同日而語,現今不像往年白來。尤其您還有「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店面為依託,怎不用此成為自家舉辦物產展的通路呢?
想讓訊息暢通的方式,部落客、臉書、推特、Youtube…讓大家都可隨時吸收貴店的最新訊息認識您家的最新商品,之外,Podcast(播客,iPod+Broadcast的組合語)亦是樹立您的專業形象、建立領域公信力的新方式之一。需要教育的消費者、拓展陌生的消費者、建立店家之品牌專業、維繫老客戶們情感交流,播客這樣的電商不僅是很好行銷管道,也是有效的一種展示平台。
博覽會、物產展、外商部,從今往後不都可在自家店鋪來鋪陳展示了呀?
延伸閱讀:
https://mypaper.pchome.com.tw/carawayseed711/post/1380729728
世事重重疊疊山人生曲曲彎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