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有錢方懂珠寶
有錢人與好額人(hó-gia̍h-lâng)是有區別的。
有錢人是說他的動產極多,愛怎花就怎麼花,想怎樣用就怎樣用,左手進右手出,鈔票立馬能像天女散花ㄧ斑。好額人是說不動產很多,可想要變現得要時間,在徵得同為擁有者之同意後,往往需要費些功夫。
(要去做新冠肺炎普篩,居然黃金戴滿一身的青島大媽,行情與見識,果然贏過聽到垃圾車音樂,也得戴上黃金項鍊再去丟垃圾的小資女郎)
舉個有錢人最明顯的例子是,上世紀初始到1929年經濟大恐慌前的美國人,什麼鋼鐵巨頭、金礦之王、百貨大腕…口袋現錢飽飽,頻往祖先出處的歐洲看啥買啥大肆搜購,落得了個「暴發戶」的稱號,但我們可別忘了所謂暴發戶,其實才是如假包換引領經濟前行的偉大旗手呢!
有句大家朗朗上口「三代有錢始知飲食」之俗語,此意涵真正能懂得的人或許不多,於此說明一下。
以往多數的人一開始幾乎自勞力付出開始,從事重勞動那麼流汗也多,飲食的口味自然偏重,需要不斷補充大量流失的鹽分。好了,當男主人累積到一些的財富,兒女親事是會想到門當戶對這檔的事,那麼家裡老婆原本的煮食習慣,經過洗手作羹湯新媳婦一番調和,口味開始產生著微妙的變化。
如果這個家庭的境況維持不墜,甚至更為發達,從食粗飽(tshoo-pá)到食奇巧(kî-khá),口味愈來愈淡菜色愈來愈精「三代有錢始知飲食」此話說得誠然不假。
那麼轉過頭來看看珠寶。
上世紀6、70年「客廳即工廠」的代加工年代,到台灣經濟起飛真正離開滑行跑道的8、90年,百姓跟團出國爆買,進入到21世紀,有膽有識開拓個人舒適圈,自助旅行蓬勃開創新紀元。回想這三段過程是說明著什麼呢?一吃二穿三看風景趁錢著用(it-tsia̍h jī-tshīng sam-khuànn hong-kíng thàn-tsînn tio̍h īng),經濟理論的「恩格爾係數」*¹可說得一點都不假。
換言之,現在即是第二代與第三代交替的時候。
想要真正認識珠寶倒底需要幾代人呢?一代不夠,最少勢必得要兩代以上。第一代日常購入配戴收藏的珠寶,打小時候看著長大的第二代到了某個年紀,想必偶爾會拿來偷帶一下下,有著如此經驗後,漸漸已能分辨出物品的好壞,可是,對於父母他們的喜好並不全般能夠接受。當第三代接過第二代的物品,再揉合個人的要求及興趣,珠寶盒內所呈現著的即是自己的珠寶品味。
自我的珠寶配戴方法,再也不是擺擺架子充充場面,而是可為日常用品這樣隨興來配戴。所以說珠寶,也是需三代方才懂得。
至於做為「平常使用價值」與「非常收藏價值」的珠寶,它們之間是有區別的。畢竟一開始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不管白貓、橘貓可以戴得漂亮的即是「黑貓」!隨著年齡、收入,按著時間、場合,受過篩洗、提煉,深具「非常收藏價值」甚至「可做交換價值」的鑽石、紅寶、藍寶、翡翠(祖母綠)、珍珠這五大珠寶,個人的建議是這樣:
(真正的珠寶品味,客官您看到了嗎)
鑽石---重量3ct以上,E之上的顏色,淨度VVS1以上,附帶國際知名證書。
紅寶石---2ct以上的重量,未經熱處理的,且有國際知名鑑定機構的證書。
藍寶石---10ct以上重量,未經熱處理的,附帶國際知名鑑定機構的證書。
翡翠---翡翠分級複雜,個人喜好分歧,筆者的意見是沒退黃灌膠的,大小形狀未拘,具有知名珠寶鑑定師之證書為上。(如蒙翡翠專家建議,蔡蟳不勝感激)
祖母綠---5ct以上之重量,且有國際知名珠寶鑑定機構的證書。
珍珠---9mm以上的大小,顏色未拘,附日本知名珍珠協會發行的證書。
「三代有錢方懂珠寶」若拿「阿扁與阿珍的故事」不啻為真實的案例。
祖父在麻豆開過銀樓,父親往中國大陸習醫,嫁給有"才情”的總統,如此這三部曲,良幣驅逐劣幣,確實改寫了「葛氏定律」*²實為此「三代有前方知珠寶」最好的說帖了!
*1恩格爾係數是根據恩格爾定律得出的比例數,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個指標。 其計算公式如下:恩格爾係數=食物支出金額÷總支出金額
除食物支出外,衣著、住房、日用必需品等的支出,也同樣在不斷增長的家庭收入或總支出中,所占比重上升一段時期後,呈遞減趨勢。
*2葛氏定律,依據葛氏定律(Gresham’s Law)的原則,當人們可以選擇兩種貨幣使用時,劣幣總會驅逐良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