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3 13:01:22蔡蟳

挑擔行腳

  寶島歌王葉啟田的師父郭大誠先生,在台灣歌壇是最為貼近一般底層百姓生活的音樂家,此可從「糊塗系列」、「流浪系列」等多首膾炙人口之歌曲,押韻對仗詼諧以及附帶敘事口白,不難發現閩南話豐厚的文化底蘊,也可見到演唱者細膩的人生觀察。

 



  另外在《喝玲瓏賣什細》此歌裡頭,也能窺得「挑貨郎」真實的行銷百態。

 

「玲玲瓏瓏,玲玲瓏瓏,喝玲瓏賣什細,

街頭巷尾四界踅,今日對遮過,看您愛啥貨,

請你攏免講價,絕對無問題,

無論是胭脂水粉膨粉佮膨紗,

阮就是喝玲瓏賣什細。

(口白)

來〜唷!來看我喝玲瓏的賣什細,

不是欲賣你搖鼓佮鼎摖,是欲賣你日用品,

查某人化妝的百貨,你若欠用才緊來提,

豬肉欲當作鹹菜價,全部俗俗也賣啊!

來!偎來看俗對半,不是我塊愛彈…

來啊!一項一項來加拚,親像關公咧走麥城,便喝便輸嬴啦!」

 

  挑擔行腳伊始,主以自產自銷再以批整賣零,提籃單擔,盤山過嶺,串街走巷,喝玲瓏賣什細的跑江湖方式來進行。

 

  行商裡亦有所謂「集市」的商貿,比如以前的牛墟(在日據時期臺灣各地一度曾有八十餘處的牛墟)定期趕集開辦買賣,或者往廟埕道口…進行「早市」、「晚市」這樣子之營業活動。等到各聚落有著城牆,能夠保護百姓生命商家財產,再又累積到一定的資本之後,行商漸成為坐賈了。

 

  拙作《情深天津珠寶店》提到早先天津定期在城內和東西北門開集鼓樓的「寶泉集」逢五開集東門里的「仁厚集」逢三開集日本則有所謂的「三八市」,即每月逢三的日子農民匠人商販等,趕著飼養的動物挑著生產的東西到約定場地擺成攤子聚為市集

 

  挑擔行腳,即使在中世紀的歐洲德國,亦可見其演變。

 

  每當星期日,眾人不僅前來教堂禮拜且將生產的作物飼養的牲畜製作的器物等都帶到教堂外邊,直到「彌撒」此儀式結束順便就在教堂外面做起買賣天主教所說的「彌撒」來自拉丁語的「Missa」德語則叫「Messe後來大家拿此名字來通稱這種的商品集會。但以往沒有大型運輸工具,無法進行大批量的交易,「下單」、「期貨」因此應運而生,此即今日的商品展售會變革之前身

 

  此又讓我想到好多事情並非一蹴可及,需得相互參考學習,蛻變更佳生活模式,這些都是有其進程的。

 

  就像原本家裡開國術館的郭大誠先生,心腸極軟怕見患者痛苦表情,喜愛音樂的他,後來進入士林集英社學習北管音樂,從笛子、洞簫、鑼、到鼓等十八般樂器,音樂底蘊在此也扎下了基礎。

 

  閩南語中有句形容樂器的諺語「年蕭,月品(笛子)萬世絃」(Nî siau gue̍h phín

bān-sè hiân)說的是,學洞簫要一年學笛子要一個月學習胡琴則需長久的時間因為胡琴有賴音感的敏銳掌握不像笛或蕭對準音孔即可!拿南、北管樂器的學習規律,還有郭大師的學習過程,對照商貿發展模式亦也這般的啊!

 

延伸聆聽的歌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hNZyLle4aw

郭大誠+嘩玲瓏賣什細+流浪拳頭師+劉福助+台灣的歌

上一篇:三百六十行

下一篇:打金兒司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