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貝珍珠1
美麗奇特的半圓珍珠,多出自「瑪貝」此種特殊的親貝,以往此多從琉球漁民的手中購得。
其主產地,奄美大島(Amami Oshima)與加計呂麻島(Kakerroma jiima)中間的大島海峽(Oshima Strait)周圍,島嶼星羅棋布,海潮速度極快,棲息在水深25公尺處的瑪貝,受此影響,都以足絲緊緊地攀附在黑珊瑚、海松等的珊瑚樹幹,隨著海流做有節奏的晃動,嚴峻的環境下是練就出瑪貝強健的體質。
連專業漁民都很難靠近此強大海流的海底,因此”膽子小的成就不了大業”對吧?任誰更不願意將此潛水捕獲的絕技傳授他人,畢竟”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父”不是?
所以瑪貝也就愈顯稀少價昂!
在鹿兒島西南諸島的奄美到琉球列島一帶,古來為琉球國的領海,在地漁民統以”真边”(MABEL)來做稱呼,爾後業界沿其音譯遂以”瑪貝”簡稱此貝的半圓珍珠。瑪貝屬鶯貝科類,而鶯貝科又可分成鶯貝類和阿古屋貝類,鶯貝類有鶯貝、燕貝、雀貝等以小鳥為名的小型貝類,阿古屋貝類是有阿古屋貝、白蝶貝、黑蝶貝。
1893年(明26),御木本養殖出第一顆的半圓珍珠後,日本各地不管從不從事水產的人們也都躍躍欲試,瑪貝的養殖歷史因而從明治、大正到昭和年間,不管水深多寡,始終都有人嘗試進行此樣的養殖。
(●油井小島ゆいこじま,◆俵小島ひょうこじま,★大島海峽おおしまかいきょう)
1908年(明41),奄美大島所屬的油井小島(Yuikojima)與俵小島(Hyoukojima)此兩個島上,早由豬谷壯吉、池畑末吉共同開始進行養殖。然而瑪貝的天然親貝必須自海裡採集,此得花費許多的財力和人力是相當不容易,無以為繼之下,1923年(大12)他們只好將此事業讓渡給中村十作。中村雖曾於1931~1935年(昭6~10)將收獲有限的瑪貝珍珠銷往西班牙,可惜曇花一現!人工採苗尚未成功以前,僅獲得了有限的成果和少量的出口。
二戰過後,另一位名叫光塚喜一的人,接受佔領軍GHQ天然資源局Cahn博士(Dr. Alvin R. Cahn)的委託,往奄美大島進行調查該產業有無養殖的價值,結果他自己一頭栽入,1952年(昭27)往油井小島進行養殖,到頭來仍以採集不到預期的親貝數量宣告失敗。
之後,該家族的第二代不再依賴野生瑪貝,改尋求人工種苗的方式,即不再依靠天然瑪貝算是一種劃時代的構想,與此同時「鹿兒島水產試驗場」也著手此樣的研究。前途看似一片光明,可惜的是親貝存活率等問題仍無法解決,距離產業化養殖尚有一大段的距離。
另外1965年(昭40),奄美大島南部大島海峽對岸的加計呂麻島三浦地區,也建立過此樣的養殖基地,限電限水,悶熱異常,醫療缺乏,危機四伏的無人島上,亦曾有過一群抱著激情與夢想的人們,將生命與汗水獻給了此養殖事業。
隔年的1966年(昭41),田崎珍珠的田崎俊作會長於奄美大島,招集業者成立「瑪貝真珠養殖振興協會」將人工採苗的實際運用當作業者的努力目標。之後,遭逢景低迷,氣候條件惡劣,技術無法突破,會員相繼離去…只剩少數的幾家仍在奮鬥,至於進行人工採苗的也僅田崎一家公司。
一直到了1975年(昭50)人工養殖的新型瑪貝才終於真正問世,此後,夢幻中的瑪貝珍珠終於展現在世人的面前。
瑪貝的學名”Pteria penguin”為希臘語中”鳥類之翼”的意思,Penguin又是英語中的企鵝,因此瑪貝的學名「企鵝之翼」單從它的貝殼外型來看,不也像極了企鵝張開的翅膀。
瑪貝珍珠層的每一層厚度,僅才0.1~0.2µm(微米)而已,若與阿古屋貝0.3~0.4µm和淡水珍珠0.5~0.6µm的結晶相比較,擁有最薄結晶層的它,珍珠干涉色自然比起其他的要強上許多。學理來說,結晶層愈薄並規則排列,且層數也愈多的,反映在珍珠層上的厚度和干涉色則也愈好。珍珠層的厚薄及卷層數的多寡,往該珍珠進行鑽孔之際,軟硬有別的手感即最好之驗證。
從而,瑪貝的珍珠層出現有如彩虹般地格外漂亮的干涉色,業界遂將此珍稀色彩的瑪貝珍珠,稱之為「普特麗亞卡拉」(Pteria color)。
下一篇:印度阿旃陀石窟壁畫的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