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故事知多少---割股藏珠
最近"超買”與"走私"分不清,令人看過說明會後全都傻了眼!
主因有利可圖的情況,
起了偷天換日的歹念,
抓住明修棧道的機會,
想出暗渡陳倉的方法,
誰知天衣無縫的行動,
殺出國運昌隆的立委,
播出證據確鑿的新聞,
居然顛三倒四的充愣,
一脈官官相護的陋習,
持續高潮迭起的戲碼,
真理越辯越明的局面,
果真黎民百姓的福氣。
(采珠人在船上先把一條長繩綁住腰部,然後帶著籃子沉入水中。潛水前還要戴個用錫管做成的彎環狀空管,管口罩住口鼻,用軟皮帶子包纏在耳頸之間,以便呼吸---《天工開物》書中對當年潛水采珠的情形是做了很詳細的描述)
雙方你來我往,大家各顯絕招,此刻倒讓我想起此則「割股藏珠」的故事來。
相傳南珠產地的河浦,有顆碩大美麗的夜光珠自海底射出燦亮整個黑暗海面,珠民從此不復迷航和觸礁危險。縱使山高皇帝遠,聞訊後的大老爺毫不含糊立馬派出手下前來,太監強迫珠民下海採捕。當地生就採珠能手俠肝義膽的海生,為解鄉親父老苦役,自告奮勇冒死潛入藏有寶珠海底。
水深礁多,暗流密布,惡鯊四伏,海生幸獲珍珠公主出手搭救免於一死,愛慕海生勇敢俠義的公主,遂獻出夜光珠讓海生可交差。
得到夜光珠的太監,連夜啟程押送寶珠回京,當一行人浩浩蕩蕩經過白龍城,海面突現大片白光,太監覺得蹊蹺於是急啟珠盒查看,一看糟糕~壞囉!夜光珠居然給不見了。
無法交差的太監氣急敗壞,趕回原處逼迫珠民再度下海採珠。珠民被綁上大石沉入海底,不得夜光珠不能浮出水面,否則一律處死祭出苛政猛於虎之命令。
酷吏”以人易珠”的酷令,善良的珍珠公主眼見珠民將又遭受一場浩劫,含恨再獻寶珠。深怕寶珠又次逃逸丟差的太監,倒也想出切開自己大腿再將寶珠塞入其中的辦法。太監等待傷口痊癒認為萬無一失才再啟程,哪知大隊人馬尚未走出白龍城,突然飛沙走石,一時天昏地暗,正當眾人受驚四處逃逸之際,一道白光瞬間劃破長空射向海面。太監回過神來定眼一瞧,大腿裡的夜光寶珠已經不見了,自知死罪難逃的他當下隨即吞金自盡!
此則相傳於當地的故事,一說是發生在晉朝一說則指出在明朝。根據資料顯示,採珠作業,晉朝算是比較懂得精耕珠田的朝代,至於明朝,珍珠可謂是罄竹難書的滄桑史了。
唐開國初年高祖李淵下令編撰,為現存最早百科性質書籍的《藝文類聚》於宋代、明代各有刻本。明本載「吞而出」的妙法,即官禁珠民採珠,巧盜者蹲水底刮蚌得好珠吞而出,等離開珠池再從大便裡撿拾,縱有什麼皇天法條奈何不了。這些故事的後面,其實都在抒發對統治者歷來無理要求和反抗心理,你有你的關門計我有我的跳牆法。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又想到發現”攝政王鑽石”印度奴隸的故事來。
話說1701年,戈爾康達克里斯蒂納河畔帕特爾鑽石礦區幹活的奴隸,找到了一顆重達410克拉的鑽石原礦,設法把此給帶出礦山,想破腦袋後唯一最為安全方式,也是忍痛割破大腿將它給藏在自己的皮肉之中。逃出礦區的他找到一位英國船長,表明願意與船長分享鑽石,唯一條件是幫他逃離這個國家,表面滿臉答應奴隸要求的船長,卻在海上旅途偷走了該鑽石,並把奴隸給扔入大海。
上有你的政策下有我的對策,魯莽嘗試,貿然行事,顯然都不能成為鐵板一塊,因而初往外地求學、工作…以往匯兌不方便沒有金融卡的時代,都會將貴重東西給縫在衣服內、藏在襪子裡…路上說話草裡有人,防人之心不可少,屋裡說話隔牆有耳,害人之心不可有,算是長輩對晚輩一種的教育和關心。
(光明正大的采珠尚且得克服巨大的心理壓力及恐懼,何況是偷雞摸狗的移花接木,東窗事發坦然面對,泰山崩於前而色不改的角色,真正令人望塵莫及)
前不久看了《絲路津商---趕大營》書裡介紹,清末左宗棠部將前去平定新疆邊患,隨軍行動天津商販俗稱”趕大營”的他們,陸續從流動福利社的行商性質改營固定開設門臉的坐商方式。當營利增加後,想把資金帶回家鄉卻因路途遙遠,風險極多,十分困難,便以”回貨”方式把資金給倒回中原,為當年新疆貨幣與內地不能通用,也無便捷郵匯的一種變通辦法。
回貨為數不少,有時仍難將巨額資金全給倒回中原,所以變相想出回貨裡頭夾帶黃金暗中送回家鄉,除在棉花、羊毛裡頭夾運外,也以動物的腸衣即盛腸衣的桶內夾帶黃金。津商透過各種回貨方法,緩解攜帶巨額資金移動的困難,通過進貨和回貨,一來一往營利倍增,不過風險頗大仍要自己擔待。
仙拚仙,拚死猴齊天,人拚人,拚死台灣郎,鴨卵密密嘛有縫(Ah-nn̄g ba̍t-ba̍t mā ū phāng),無彼號尻川想欲食彼號瀉藥(Bô hit-lō kha-tshng siūnn beh tsia̍h hit-lō sià-io̍h),勢必先要審視天時,地利,人和來惦惦自己斤兩到底多少,且莫一昧相信膽子小的當不了將軍,畢竟「割股藏珠」可是沒那麼好玩的。
上一篇:珍珠成語知多少---老蚌生珠
下一篇:珍珠故事知多少---蚌病成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