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2 02:32:39蔡蟳

宇治茶

   有句好山好水好無聊的話,但這可能不適用於「宇治」這地方喔!

  自古以來,此地方是非常有名的別墅區之外,《源氏物語》第三部之故事的最後十帖,還有日本三大名茶之一的宇治茶(靜岡茶、狹山茶),都和這裡之場景有很深的連結。






(出了車站即可看到紫式部的石雕像---源氏物語作者的紫式部,為日本平安時代女性文學家,本名不詳,是後人從《源氏物語》中的紫之上所給她取的別名)



(前方的宇治橋和滋賀縣瀨田的唐橋及大山崎町的山崎橋,並稱為日本三古橋,20世紀末此才改建為鋼筋混泥土的橋墩,橋欄杆則費心地保持原樣)



  茶業在此未栽培前,此地是名人聚集的度假區。如現在日本10硬幣上頭圖像的平等院,原本是藤原道長(平安時代的公卿,他最有名的事情是讓家裡的三個女兒都成了皇后,因此有著「一家立三后」的傳世故事,不過!此則形容外戚掌權跋扈囂張至極之意涵!難怪他會寫出「此世即吾世,如月滿無缺」志得意滿的和歌來。)在京都南郊蓋的「宇治殿」,他的長子藤原賴通後將此改成寺院。



(水池映照出美麗的建築,至於湧泉所形成的水池,則隱藏著宇治之所以能出好茶的秘密。泉水可不是從宇治川引來的,至於從何而來,今天仍是個謎)






(以極樂淨土和阿彌陀如來為想像,所建成的平等院鳳凰堂)







(十三重石塔,在中之島上矗立的石塔高十餘公尺,為求土石流莫要一再發生,當年曾將漁網漁具埋於塔下表明禁止殺生,順帶祈求往來於宇治橋一切平安)



(鸕鶿捕魚”鵜飼・うかい”曾是打漁的漁獵方式 如今都成了旅遊觀光景點的表演)



(架在宇治川本流上的朝霧橋,自大津市流出琵琶湖時名的瀨田川水量驚人,等流到京都改成宇治川,再又到了大阪成為淀川,經過了大阪平原後才流入大阪灣)



(源氏物語主人翁浮舟(うきふね)和匂宮(におうのみや)兩人在宇治川上滑小舟為主題的雕刻像)





 (福壽茶園前的窯元朝日燒,現傳到第16代的掌門人正好是母校學弟,人家都打烊了,摸摸鼻子咱走吧)




     我們都知道茶的製作方式,可分不發酵、半發酵、全發酵這三種,宇治這兒的不發酵茶則又分為有覆蓋的跟無覆蓋的這兩類。

 

  所謂有覆蓋的是,當茶葉露出嫩葉後於茶園上頭用黑遮光網(以往用蘆葦或稻草)覆蓋茶樹,這樣之下茶葉會分泌多餘的葉綠素,導致新發的嫩葉顏色格外的青綠。

 

  然而,此對茶葉的影響不僅顏色上味道上也有顯著的提升。茶葉的澀味,多來自於葉子內自然產生的兒茶素,當透過遮蔽陽光這樣的做法,會使得兒茶素的分泌減少,另外讓心裡能夠平靜之氨基酸中的茶氨酸反倒增加,因此,是提昇了日文裡所說的”Umami”(鮮味)之層次感。


 (平等院表參道滿是賣茶的店舖)

   茶農們依據陽光強弱照射時間總結經驗,採漸進方式來為茶樹遮擋光線,等到茶葉在風味和顏色上達到最高峰時,再用人工的方式精心採收(當然這得是高高級的茶才如此,一般般的仍使用機器來採收)

 

  有覆蓋的點茶、玉露採收過後,再以高溫蒸氣殺青後不經過揉捻,直接烘乾又經冷凍、回溫這般厚工 的多道手續。屬於覆蓋園的點茶以石臼磨成非常細微的粉末(一分鐘轉52次每小時頂多磨出40g而已,不過現在多用機器來研磨)這就是所謂真正的抹茶(沏沫茶)了。

 

  無覆蓋的茶樹,按蒸製、釜炒製的製法不同有:煎茶、蒸製玉露茶、番茶、烤茶、釜炒製玉露茶這幾種。


   宇治川的西南面原本有條叫做折居川的河流,古來,大雨屢屢造成洪水氾濫是陸續將一旁的山土,給沖刷形成北邊的扇形地和南邊留下的台地。茶農,遂將地勢低(扇形地產的茶)帶味道濃厚的,與地勢高(裡山茶園出的茶)具香味氣高的,兩種相互調和,結果激出花,以致名滿天下。

 

  宇治茶會這樣出名除上述因素外,還有由南向北流的宇治川之功勞,她能抑制冬天寒氣形成較為暖活溫度,並造成朝霧護育茶樹;另外,現已被道路覆蓋成為暗渠的折居川向西流至"井川"合流,當年一但下雨,此川帶來大量砂礫沖刷成的砂土,對於茶樹的種植方面,起到讓樹根深入土壤、挺直、根性良好、抗燥,是造成有利的良好條件。



  具天時、地利的宇治茶,鎌倉時期(800多年前)於此被栽種,要紅的大紅大紫,不!要綠得大綠大青,自然也少不了人和這樣子的因素。室町時代起,武士階層茶會大為流行,之後,上有好者下必勝焉,幕府將軍的推波助瀾加上好多茶人的引領風潮,品牌形象極高的宇治茶,遂成為天下一品之代表了。




 (根據調查,日本人有4成多的人認為日本茶是比紅茶或咖啡好喝,最適合他們本國人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