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5 00:22:41蔡蟳

習得技藝養家立命-----卓金隆

  與卓先生結緣於職業工會的理監事會上,且多次的勞教座位或旅宿都安排一起之故,與他遂熟稔起來。

 

  兩人最大的交集竟然是他提到當兵服役時,在金門太武山『勿忘在莒』的石碑下方,擔任修理軍友皮鞋的任務,聽了後的我這下來勁了!以前駐守金中師南陽坑道口的我們,一面是巡邏再者是訓練的夜行軍每走到此處,剛好都是凌晨3、4點左右,若回連隊部時間太早,部隊都會在石碑下休息半至一小時的時間,所以說起這塊老蔣題字的”俺・不來啦”因而很有話題可聊。

 

  原來卓先生未服役前即學得修鞋技藝,50年代的人們,都有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的觀念,習得一技一藝得以養家活口,也開啟他此成為手藝人的一條道路。

 

  退伍後,他從故鄉新竹北上台北景美同其兄卓柏章先生學習金工後,轉至圓環工作,再跟隨兄長回關東橋在他創設的金山銀樓工作。不料,60年代初期遇上第一次石油危機及發生製作首飾的白金材料奇缺,造成一元硬幣消失匿跡,此即不少台人圖期內有鎳的成分遂融化萃取之故。記得市面上,以紙卡蓋自家的店章充當代幣有之,塑膠仿零錢輔幣替代有之,單一只素兜圈戒指的工錢自300~400元也漲至700~800元。

 

  已結婚又有小孩的他在生活壓力下遂考慮轉換跑道,才選擇新竹素來享譽國際的玻璃行業,兩夫妻入玻璃工廠,一開始擔任玻璃溫水瓶吹內胆的工作。

 

  新竹玻璃工業肇始日據時期,日人於新竹地區發現地下蘊藏豐富的天然氣,在新竹赤土崎成立「天然瓦斯研究所」,另者,關西地區有豐富的玻璃材料---矽砂,便宜乾淨的燃料加地利之便的原料,此造就新竹著名燈泡、玻璃瓶、聖誕燈、理化醫療用玻璃…有關產業的興盛,以至新竹科學園區設立後來IT產業聚落一偶,都脫離不了上述的因素。

 

  關於「玻璃產業史話」母校學弟河口充勇先生,申請獲得日政府輔助金來台調查IT產業,茫然毫無頭緒之際曾諮詢於我,因前《科學園區》雜誌社素與園區廠家長期打交道,遂介紹該社的黃鈞銘社長給他認識此才找到突破口,論文不僅順利完成,又將訪查心得寫了《台灣矽谷尋根》乙書,對新竹此產業若有興趣的人可參考本書。

 

  對玻璃技術得心應手的卓先生,一度也應日本昭和電氣硝子工業株式會社之邀,夫妻兩人被聘請至日本大阪工作,且趁工作假日遊遍關西附近的名勝古蹟,此視野的開闊,對日後他於金工創作不能不說起到某種的作用。

 

  上天有好生之德總會為生命找出口,前述卓之兄長柏章先生,不僅長於銀樓經營,金工創作之想望非同汲汲營生的一般業者,從未間斷金工藝術的鑽研。尤其受到台灣省文獻會的注目賞識後,鏨金刻銀之創作慾望更加旺盛,風格鮮明、雕工細膩、栩栩如生的動物、器皿、植物、人物等銀器作品屢出,許多佳作也被選編入《台灣民間工藝(二)》(冠倫文化出版社)乙書。

 

  自日本返台後的卓先生適逢台灣景氣步入佳期,各種雅好風行,如與本行業較有關連的像是紅蟳手錶、皮帶頭、高級打火機…那時起他開始專門承製K金錶帶,北部及新竹業者約有數十家銀樓向他來定製。

 

  當體力不堪負荷且大環境也產生變化,69歲的他遂轉往擔任無需大量體力活的大樓管理員工作,可同其兄有著創作細胞的卓先生,不耐心底潛藏的強烈心願,含飴弄孫安養天年之際,延續以往曾有過的黃銅工藝創作,像是農具、農宅、新竹古老建築等,是陸續打製出精巧魅力令人拍案叫絕的作品來,無論多人藝術聯展或他的個展上,更受到各媒體的專題報導。

 

  筆者多次於各文化中心與他巧遇,記得最近一次是在新竹美展裡面,見他對某件有著層次感的立體畫作看得出神,探究精髓的態度深值後輩學習。

 

  對金工創作不斷求新求變的卓先生,了解他目前無非是消遣的創作性質居多,可我卻有個小小的不請之託,那是能以他所嫻熟的玻璃和金工,結合此兩項技藝跨領域作品的出現,為新竹在地特色的藝術創作起個新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