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月異的人工養珠---金色心形南洋珠
2016台灣珠寶首飾展業已結束,股票上市公司的日本長堀珠寶櫃位張貼的及所擺設的心形南洋金珠,最常被人問到為何能養出如此的形狀,那是不是開模具模造出來的?
如果您不嫌我嘮叨或賣弄,蔡蟳先拿「瞧一橋、橋一瞧」來說個事,至於此,當然不是《總鋪師》劇情裡頭所說的,魚兒們呼攏彼此搓圓捏扁的”喬代誌”啦!而是千真萬確確實有其事。
北京永定河盧溝橋、河北趙縣洨河趙州橋、潮州韓江的廣濟橋、泉州洛陽橋為中國歷史悠久的四大名橋,當中唯一的泉州洛陽橋是橫跨泉州洛陽江出海口,為一條長達一千多公尺的跨海大橋。
洛陽江的入海口水面寬廣,風疾浪高,宋朝大書法家蔡襄在泉州當知州時,為了解決此兩岸交通之不便,是集合眾人的智慧修建此橋。
首先在江中沉入大石塊形成一道石堤,石堤上再建橋墩,這些的形狀全像小船兩頭尖一斑,來減少水流對橋墩的衝擊力道,如用目前的專業術語為筏形基礎建築。
等到橋基、橋墩蓋好後,再命人在這上頭養殖牡蠣。牡蠣有兩個殼,一殼會黏在石塊或另一殼上,而一殼會蓋住自己的身體,就這樣牡蠣一個接一個的互相黏在一起,就靠著繁殖力強無孔不入的先人工後天然的方法,任由牠們繁衍來加固橋墩的『牡蠣固橋法』,給此毫無扭繫的石塊緊固成一塊。
至於鋪橋面的長條石,碩大其重無比人力不僅無法搬運,當時也無只需按鈕一開的起重機,此則運用水的浮力,將壘放在木排先筏到要鋪的位置固定,等到漲潮,省力免費的海水浮力將長石條給帶上來,接著再碼放該石條至需要擺放的位置。
第一個運用流體力學、生物學及動力學的造橋案例,能不讚嘆古人智慧豈止了得而已!
從這故事您”瞧”出人工養殖珍珠的端倪來了嗎?養珠,似乎也與洛陽橋的工法有幾分類似。
首先做為插核的圓形珠核,得要磨得非常之光滑,避免刺激到蚌肉產生不舒服,且其比重也得適切,不然會導致蚌貝不適造成排斥珠核的吐核。
接下來,用手術刀先切開貝的一小段生殖腺,由此缺口,放入從另外蚌貝身上外套膜切下製成之角狀細胞小片(通常多用沾有紅顏色的小片,一來可從小縫中清楚見到放置何處,二來此是沾有消炎的紅色藥水),接著再插入淡水貝殼加工成的貝殼小圓核。生殖巢裡放入的細胞小片同圓核緊貼一起,珍珠層,即沿著珠核逐漸形成且長成漂亮的珍珠。
海水阿古屋珍珠大約兩年(但要從人工採苗到可以收成得4〜5年),至於碩大純潔的南洋珠更得需要兩到三年(全部養殖期約6年,貝苗到可以插核需3〜4年),方可收得珠圓玉潤的珍珠成品。
另外,吊放在珠棚筏上的蚌貝,可按氣候的冷熱適度調節位於海底的深度,夏天深些,冬天淺些。
那像是長堀珠寶的”金色心形南洋珠”的形狀與顏色,又是如何養殖出來的呢?
首先,得用光滑圓整的心形珠核,除外,自帶有飽滿豐富金色貝唇的白蝶貝上,取下外套膜裁成細胞小片,工法同上述一樣插入有同樣十足金色的白蝶貝裡頭。那為何金色會有濃淡差別呢?原來”會積陰得”(非基因的)的食物人們不僅喜歡,除此已經進行如火如荼「基因改造」的東西,人們也願意接受的呀!
蔡蟳未能得到同宗蔡襄之真傳,無法將造橋心法運用到養珠之上,且也被御木本老人家捷足先登,想想「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授業解惑不也樂事一件。
上一篇:珍珠的干涉色
下一篇:珠待寒而後能瑩․寶待砥而後能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