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如何看待珠寶展覽會
此次同台灣創意珠寶設計師協會一行會員,往日本進行5天珠寶、學校、博物館、美術館、展覽會的業界交流之旅,巧在東京池袋太陽城的秋季IJT展覽會遇見莊社長,要我來寫此次的參訪心得。我想倒不如來報告人家是怎麼從珠寶展覽會得到啟發,還有,當我們去展會參觀時,要抱持何種的心態,才能更有效率得到您所想要的?
首先,來講一下展覽會進程的發展變化。
「展覽會」它起源自德國,中世紀時的德國各都市中心位置都有教堂,教堂前會有寬敞的廣場,因此,星期天的“禮拜”也就是天主教友說的“彌撒”結束之後,都到這樣的交易市場買賣東西。教會所說的彌撒來自拉丁語:Missa,德語叫“彌些”(Messe)稱呼此市場也是這麼的叫法。
最初的彌些,是販賣現有物品的實物,可一旦交易量增加大了,實物不僅無法全部運到交易市場,也沒大批量的運送工具,更沒有可供放置的場所。就這樣,沒有辦法有沒有辦法的辦法,以樣本作下單訂購遂成為買賣認可的制度。大約在一百年前,這種展售逐漸成為畫時代的交易創舉,後來各國家發展商貿,展覽會或是交易會成為展銷主要的方式之一。
日本將展覽會說成“見本市”翻成中文的意思呢?是我們說的“樣本市場”現在是以Trade show及Exposition的略稱EXPO或Fair的外來語稱呼。古早日本地方上有所謂的「定期集市」如“三八市”即逢每月的三號、八號,農民、匠人、商人之類的,挑著載著自己的東西到某個約定的場子擺起攤位,聚成市集。
還有,從前的天津,定期在城內和東、西、南、北門各地輪流來開集,後來加上城外的總共十集,每旬一次,輪過來剛好一天一個,讓商家與買客有市可集,有市可逛。至於台灣,有每旬錯開日期開設的“○○牛墟”這樣的「定期集市」都是現在所謂「展覽會」的前身。
展覽會,主要以商談交易為前提,因此,櫃位放置著櫥窗擺設了樣品,還擺上可以洽談的目錄、桌椅、宣傳單…除讓買家來場櫥窗瀏覽秀之外,對於有興趣接洽的買家,馬上邀請入內做進一步的介紹,商討產品的品質、價格、條件等,是促進商業行為的最佳平台。
除原有的客戶外,展覽會又可開拓國內外客戶的新通路,這一點更不能忽視。企業投入了龐大的費用、時間、人員參加展覽會,不可能只是讓原有的客戶知道,你還幹這行沒有離開,沒有倒閉?想必這樣的想法也過於幼稚!至於進場的買家,也賭上自己能否繼續營業、生存下去,大家都是睜大著眼睛一心一意的尋找好商品,好的賣家對吧?所以說,參加展覽會賣家並不只有展示、買家也不只是看看而已,找尋交易契機,促成買賣業績,才是賣買雙方來會場的主要目的。無論是交易或買賣,打從心底要都有這樣的認識,因此,你才會以積極的態度來看待這等大事,參加展覽才會有戰略性的眼光及行動。
或許有人會說:「展覽會不就“路邊攤”的放大版。」話雖不錯!可我想報告的是,要將饅頭變蛋糕,裡邊是有技術含量的,而所謂的創造需求不都是從市場開發來的。
看長不看短,集思廣益擴大戰果,見樹不見林,墨守成規守株待兔,辦展者用的心力夠多、看展者去的意願增高,方能成就每一場展覽會的成功。像中國某地方舉辦“頂級”珠寶展,前去一看卻變成“鼎集”珠寶展,或台灣某城市辦的“兩岸”珠寶展,結果來的只是濁水溪南、北岸的買家,都是讓大家傻眼到不行!辦不出好成績來,自然也就無法延續下去了。
日本舉辦珠寶展,想必你我都看過人家是辦得有聲有色。他們成功的關鍵之一,有如蜜蜂一樣主動出去採蜜,不像樹木被動坐以待斃!舉辦的單位逐家挨戶尋找開發有、無意願的店家,經過如斯的鼓吹及刺激,即便無意願參展的同業“看展”勢必也是年度必須參加的廟會!
絕對有人會說:「現在不是都有網購,何必盲從附和跟隨。」我則想說展覽會並不只是洽商的場所,它還能提供歡樂與感動,猶如電視機前看球賽與到現場觀戰,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檔次!現場擺設大量的商品,可以進行觸摸、試戴、比較、交談來達成交易;換句話說,他能完全滿足人們最為基本的欲求,是網購絕對不能與之相提並論的。
所以說舉香跟拜,有拜絕對有保佑,且莫光只埋頭苦幹,有時也要抬頭熱幹!
在2020年奧運舉辦地未發表前,日本業界對珠寶展會受限的場地是憂心忡忡,擔心若不陸續增建,東京珠寶展的規模將會落到亞洲5名之後。此次的申奧成功,有如天降甘霖旱相預告消失,據透露將來蓋的許多永久性比賽場館,都會變成展覽的場館。
東京Big Sight所舉辦的展覽會,往常帶來的經濟波及效果,如買家的交通、住宿、飲食…賣家展出櫃位的裝潢、運輸、製作、人事…諸費用,加上買賣成交的金額,每次都是二、三百億日幣在滾動,且一年起碼舉辦有4、50場,金額算下來可真是夠驚人的。
看看別國“大碗公”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規模,想想本國“淺碟型”的小菜一碟碟碟如此的市場,難道我們真要妄自菲薄嗎?不能的!盡人事取天命,可以說事在人為,聽天命不為事,光推說天命難違。
拿非洲賣鞋的故事,認為人們最終都是要穿鞋子,非洲賣鞋豈會沒有商機,從廉價的涼鞋逐步“精耕細作”不也可以嗎?就像您覺得珠寶業還有明天的話,是不要先到展覽會多看多作調查,有了這些的基本資料訊息,擇精而擔,集力而行,凡先低頭辛勤耕耘,後必抬頭歡笑收割,明天過後,何來害怕。
西德在二戰後,能自一片廢墟中復甦起來聽說歸功於展覽會,一些國家由此獲得啟發,那縮小範圍省思本業所能夠建議的是,跳出同質化、走出異質化,如:
․專做敬獻給神明的金、銀“神明牌”將此鏨花鎸刻金屬的技術,運用到寵物吊牌,上面亦可鑲嵌珠寶。
․從來繡莊繡神衣、布袋戲偶衣服的技術,怎不能採用珠寶為材料,給中國服加入新元素,夏姿之外另創TOSHIBA(東芝)啊!
․原本用珍珠綁飾的“珠花”亦可用彩寶、半寶為串珠材料,綁飾各種形狀模樣的擬人化可愛動物。
․喜慶要用到的“春仔花”難道只能用鐵絲、紙張來做,不能以貴金屬加珠寶再造新生命,利上滾利嗎?
․跳脫常見的金屬除外,鈦、鋼…找回製作工藝快要失傳的木眼金、壓制浮雕…不嘗試誰知行不行,做多做久了,您就是這方面的專家。
․漆藝裡頭許多用到的材料、技術,像是螺鈿、蒔繪、金銀箔畫…轉化到珠寶首飾來,您認為如何呢?
其實一些的工藝,無論是即將式微的傳統,或者是方興未艾的現代,我們都可以結合珠寶首飾來賦予新生命,在技術、工藝、工具、觀念、材料、用途,化千年傳統為全新感受。不僅辦展的單位要會開發新廠家,想要參展的店家更要研發新產品。
至於去看展的頭家,自珠寶業界的大拜拜裡如何吸取養分掘取所需呢?我的建議是:
․會場導覽圖---看展覽時,想必你我都有一個共同的困擾,那就是要如何看、怎麼逛?尤其在國外,會場好幾萬平米廠商又好千家,有限的時間裡,如果每家僅大略的看個10分鐘,那也要1、200個小時,看展的短短三、四天,根本無法瞧個仔細,且自己的一雙腿也無法負荷急行軍似的操練!
因此,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入口處取得會場導覽圖或手冊,花個十來分鐘事先搞懂會場的配置,勾出哪些必需及想要拜訪的廠家,再安排路線及行程。途中若看到有必要、有興趣的展出廠家、商品,將此註記在導覽圖上,列為次要的拜訪對象,才會游刃有餘,方能事半功倍。
․交涉紀錄---人的頭腦即便再好,諾大且人來人往的展覽會上,心情也變得急躁起來,如果對當時說的、看的、訂的…沒有馬上記錄下來,等回過頭來也想不起來了!且身上說不定帶著購買的款項、商品,沒保持冷靜做好後續處理工作,等回過神來東西也不翼而飛了?
所以說“好記憶不如爛筆頭”即便有沸騰也要有沉澱,還有無法手提,只能放在地上的大包包,也要用腳牢牢踩著,更不要重了調虎離山之計,最笨的方法也是最好的方法。
․手機是最好的利器---現在的手機功能相當齊全,不僅可照相也可以錄音,因此怎不運用這樣好的利器,將您看到的想到的用手機記錄下來。能記錄下來的,即是自己的無形財產,等看完展會後三五好友聚在一起,或是自家員工的碰頭會上,把這些拿出來做討論。
一人看一人得,三人看九人得,此話怎說呢?當您將看到、想到的、說下的紀錄與別人分享時,肯定其他的人會有不同或更好的想法、作法,三個人提出三個,這不就有九個!然後在去蕪存菁,保留的必屬菁華。所以說擅用群體的力量,經不同見解催化出更有創見的觀點,成為有形財產,有何不好呢?
還有,善用相機跟對方一起拍照,做好買賣公關。事後,除了不僅容易記住對方的名字、相貌、產品…用電子郵件寄發感謝信函、合照相片給對方,加深對方的良好印象,能這樣豈不更好?
․對於看展我想再提醒一下,展會必定有演講會,最新的珠寶書籍,及一些珠寶可用到的小道具。
新知識,能增加對珠寶的認識,加高加寬自我專業領域的金字塔,小道具,自用餽贈兩相宜,拿來做伴手禮,可以圓滑活化主顧雙方彼此之間的感情,送者有心,受者有意,對將來的業績肯定是有幫助。
文章末了再多叨敘一句,若想在展會上補進貨,奉勸您最好提早進場,這不外是“早早去看展,下手買的都是上手貨,晚晚去看展,上手買完只剩下手貨”且記!且記!
~本篇文章刊登於《珠寶商情》2013.12月號~
上一篇:可為珠寶・銀樓店增創效益年數十萬以上營業額的『廁所』
下一篇:木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