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K 2013年大河劇《八重櫻》劇集 報導34---放下槍砲、仇恨,改學知識、寬容。
吃下敗戰後的會津藩男丁大都被抓往審訊,八重的丈夫也不例外,最後定調由家老鼓吹反抗新政府軍擔負此次所有責任,吃罪自盡,會津藩被改名為斗南藩,遷往人煙稀少的青森從事開墾。
山本一家四名女人(母親、嫂嫂、八重、姪女)則寄居當初向兄長學習砲術的米澤藩(山形縣)學生家裡,兄嫂染布,小姑帶姪女沿街兜售維持家計。
尚之助寄來要與八重離婚的信件,卻未說明他想解決斗南藩糧食不足,從事米穀期貨交易身陷牢獄之事。接著兄長覺馬也派人捎來消息說,他還活著並沒死去,是讓山本家的親人欣喜不已,並請家人前往京都一同生活。
到了京都的家人才知覺馬為何音訊全無,原來他的雙眼幾乎失明且又不良於行!
與兄長久別重逢的八重,發現覺馬除擁有一屋子的書之外,交往的對象都是當初與會津為敵的長州、薩摩等敵軍,帶著疑惑及憤怒心情的她,不僅不了解且也不諒解!
經過兄長的說明,知識的獲得都是經由後妻的時榮唸給他聽,至於交往的檯面上人物,不都是要建設自己國家的人,尋找方法,何分彼此,而當今要務之急,是放下槍砲、仇恨,改學知識、寬容。
(山本覺馬寫的《管見》建言書裡頭,亦闡述了女子教育的重要性,這才感動了妹妹八重開始學習英語及各種的知識。)
1870年(明治3年)新島 襄自安默斯特大學畢業,為日本第一位自美國大學畢業的大學生,之後他再進入神學校就讀。1872年岩倉具視使節團往歐美考察途經美國東岸,新島接受歐美教育制度調查的委託擔任翻譯,隨從田中不二麻呂赴歐美各國考察教育制度外,後來還起草了教育「理事功程」的報告書。
當時跟隨使節團一同到美國的五位女小留學生當中,有位會津藩的12歲小女孩山川捨松,與新島見面的橋段中,新島亦告訴她學習新知的重要。
此五位女孩,不是來出自舊幕府就是來自所謂賊軍的子女,可見背水一戰的決心寄望出人頭地的想望,是戰勝方新政府軍所不能及的。當中最年長的山川捨松,後來除成為日本第一位自美國大學畢業的女大學生外,也修習護士的課程並取得高等的護士資格。返回日本,她除用心在紅十字會的籌設、運營及護士培養教育外,也襄助當年留學同行最年幼的津田梅子學成之後,在日本所開辦女子英學塾(津田塾大學的前身)。
嫻熟英、法、德等國語言的捨松,嫁與會津藩死敵薩摩藩的大山巖(西鄉隆盛的堂弟,留學法、德學習陸軍軍事課程)之前也有過幾度的掙扎,後來,她幫助夫君拓展外交,得有“鹿鳴館之花”的美名。
鹿鳴館為一歐風建築的社交場所,是日本政府拓展國際外交所興建。當年女性不僅很保守語文亦不行,百官攜帶女伴參加,幾乎是往紅塵尋找藝妓或娼妓。而身形優美、高雅,嫻熟外語、禮儀的捨松,對於這種的社交,如魚得水,應付得宜,給國家及夫君加分不少。
(新島襄與山川捨松對話的橋段。)
知識的重要性,不僅受西風開化較早的日本如此,日本據台後的台灣人亦是如此。如1905年第一位進入同志社就讀的周再賜,由當傳道師、醫師的父、兄支持下送往日本求學,在同志社中學、同志社大學神學部畢業後,又往美國的歐柏林學院學習,後取得芝加哥大學的神學碩士學位。
由於有此位台灣學生為榜樣,二戰前,往同志社各系統學校留學的台灣學生,是達到7、800餘位之多。
(1908年新島八重與同志社的學生往新島 襄墓園探訪,前排左一坐立的人即為 周再賜。)
有關周再賜的延伸閱讀請看本部落格連結書籤,愛玉香菜子的家(同志社台灣校友流芳錄)《同志社學界校友---1》:
mypaper.pchome.com.tw/sixsixchua/post/1239196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