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16 22:15:26Captain C

為什麼孩子不聽話,講不聽?

為什麼孩子不聽話,講不聽?

 

教養孩子絕對是父母雙方都要盡力的,而且口徑一致,步調、說法都要一致,才可能有好結果。

 

為什麼孩子不聽話? 絕對不是孩子的問題,問題出在父母教養的態度和方式。想想看,孩子小時候是多麼地信任你,你說什麼,孩子就做甚麼,那個可愛的小精靈是那麼地貼心,那麼地溫順聽話,甚麼時候變成了說話頂撞,說不聽、叫不動的小冤家似的呢?

 

如果是這樣,父母就要反省了,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一定發生過父母雙方教養態度不一致的時刻,這個時刻,你們是怎麼處理的?有幾種可能,1. 父母雙方各自堅持,小孩無所適從,最後不了了之。(在這種請況下,孩子要聽誰的呢?聽誰的都會有問題,得看孩子的年紀,七八歲以前比較依賴媽媽,可能會聽媽媽的,但是又怕爸爸生氣。)2.父母雙方有一方打圓場,比方說,媽媽讓步了,「你聽爸爸的好了。」在這個情況下,小孩更加無所適從,因為,焦點已經在聽誰的,而不是應該怎麼做?為什麼?等等是非道理。3.父母雙方形成冷戰,雖然不再對孩子堅持,孩子可能暫時不受到管教束縛,但是後果是更嚴重的。

 

舉例說明,小孩在外用餐時,許多餐廳都有電視供顧客邊吃飯邊觀賞電視,在家吃飯時,小孩也端著餐具想去客廳看電視,媽媽認為吃飯時不可以看電視,爸爸認為吃飯看電視沒什麼不對,就像吃飯時聽音樂一樣,而且現在平板這麼方便,在餐桌上放小孩喜歡的電視節目無傷大雅。媽媽舉出道理,認為吃飯是一家人溝通感情的時間,應該引導孩子說說學校的情形,或全家人聊聊一天的喜怒哀樂。所以當孩子端著餐具打開電視機時,媽媽制止,但是爸爸說,「沒關係,爸爸把平板放在餐桌上,你就可以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了。顯然爸爸不知道重點所在,這時,如果夫妻間能先溝通,夫妻商量好一致的做法,例如全家在一起用餐時不要看電視,但中午媽媽和孩子用餐時可以看平板,但是還是要在餐桌上用餐等等。

 

當媽媽制止孩子端著餐具在客廳用餐時,想看卡通的孩子當然是失望的,爸爸過來告訴孩子可以看電視,但是要在餐桌上看平板,孩子當然高興照做,但如果事情這樣結束,孩子不會知道全家一起用餐是情感交流的好機會,而且餐桌禮儀也是很重要的訓練。當媽媽進行勸說,因為孩子已經達到看電視的目的,而這是媽媽不允許的,孩子當然不會把思考重點放在全家情感交流或餐桌禮儀等方面,而是認為媽媽比較嚴厲,什麼都不準等等。

 

如果這個情形發生個幾次,不一定都是聽爸爸的,久而久之,孩子聽到父母的任一方發出指令或進行管教時,一定不會馬上照做。為什麼?因為「通常」孩子從經驗中認定父母另一方一定會有不同意見,到底怎麼做,他也不知道。或是他認為先說話的這一方的指令或所做的決定,應該會被另一方否定,所以他先不反應,等到另一方發出不同意見時,孩子再見機行事。

 

就這樣,行為受到以前經驗的加強,重複幾次,重複加強之後,就形成了習慣。孩子叫不動、管不聽,怎麼說都不做,或是我行我素,因為孩子從小就養成這種思考模式的習慣─父母怎麼說,最後不一定要照做。當孩子逐漸成長,對父母的依賴減少,父母更加覺得孩子不聽話、難以管教了。

 

要孩子聽話,該怎麼做?很簡單,先做一對相愛的父母,互相溝通,彼此坦誠,以愛對方的態度先溝通,自然會教養態度一致,並且在教養過程中為對方說話,這是很重要的,有增強的作用,若是孩子起先認為某一方的指令不重要,當另一方加強過後,父母都這麼認為、這麼要求,對孩子的約束力自然增加,管教也容易成功。

 

做一對相愛的父母,教養子女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