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主考)→院長大人生平簡略參考
(三天主考)→
院長大人生平簡略參考
【簡釋】院長:乃一院之長,如醫院院長、老人院院長、孤兒院院長、男或女童院院長等;院中一切大小事情,均由他主理而與各同事服務,其目的乃指導住院等人得到心身正常且健康而成長。〔天道〕乃一所學道修行院,故 院長大人乃指導吾人於學道修行中,令性心身得以正常且健康而成長也。大人:指才德並全而明白人情事理的官員, 院長大人乃才德兼備而悟道成道的仙官,其職乃三天主考,考試院長。
【分析】院長大人乃藉考題而指導吾人學道修行,令吾人性心身得以正常且健康而成長之仙官也。 〔一次 院長大人現身說法降壇時,所報佛號之冠頂謎語詩:「春雨蔽日路無人,夫子行道頭難伸,王后出巡頭戴冠,老翁垂釣渭水濱。」(乃以三天主考之名而降壇。)〕
院長大人乃吾等之師兄。祂自稱為 茂田師兄,因與 活佛恩師於過去世多次結為父子之緣,故 院長大人尊稱 活佛恩師為父,是以 院長大人於臨壇時,很慈悲的稱吾等為弟妹。
【重點】於過去世多次結為父子之緣。〔於此可知吾人之得以求道,作為白陽期天命明師之弟子,均乃宿世因緣,所謂無緣不合者也;如此上善之緣,實宜珍之重之。〕
院長大人比較為人所知之世,乃於唐朝時倒裝下世為李淵皇帝之第八公子(時 活佛恩師倒裝為李淵),姓李名元霸,字茂田(自號茂田八叟);世傳祂武功蓋世,手執銅鎚所向無敵,為父建國,立下功勞。
【簡釋】李淵:字叔德,隴西成紀人,唐朝開國主,稱唐高祖。
【重點】世傳祂武功蓋世,手執銅鎚所向無敵,為父建國,立下功勞。〔吾等亦應為天命明師建立蓮邦佛國,立下奇功;以無人無我(智)之心渡己,大慈大悲(仁)之心渡人,更以大無畏之精神(勇)衝破任何困難,智仁勇乃真武功,如此方能所向無敵者也。〕
然則又何故稱為 院長大人?此乃於 師尊師母二老大人住世時,一次 師母稟 師尊曰:「 師尊,小八行功久矣,理應賜與果位,以正名份,助辦收圓!」 師尊曰:「善哉!賜為 〔三天主考〕,以當考試院長之職。」正此時, 院長大人即借竅臨壇,向 師尊師母謝恩。(於當日,各壇無論是開乩或演乩,均由 院長大人臨壇告知此事,各前賢齊向 院長大人恭賀榮任此職。)
【簡釋】師尊:即弓長師尊。 師母:即子系師母。 小八:即 院長大人,師兄於唐時為李淵第八子,此乃父母喚親兒之稱呼;於此顯出修天道不離人道也。 行功久矣,理應賜與果位:乃言按功定果,賞罰分明,此乃天律;即指定品蓮,乃憑功而證其果位(當上職責之位)。 以正名份:出自論語:「名不正,則言不順。」意乃有了正確的名位,說話才不會被人反對;有了職位,才能發號施令。 三天主考:三天者,指理氣象三天;主者,指主理;考者,巧也,指考魔,乃吾人歷劫所作諸業而成之魔障,應緣而發,而上天則因應吾人之發心,作了如是巧妙之安排,藉考題而助吾人了愿了業也;全意乃指主理理氣象三天之考試官。 考試院長:乃 院長大人之佛號;考試者,指國家試驗人才;全意乃言 院長大人乃藉考試而指導吾人於學道修行中,令性心身得以正常且健康而成長也。 借竅:有別於外靈附體,乃指仙佛聖之靈,借領了天命之天才之玄關竅而顯用,用以教化眾生,(當中分有合靈、鎮靈、提靈而顯用,乃配以天才之修維而定。)此乃神道設教之殊勝。 開乩:指出壇公開扶鸞之聖訓。 演乩:指平時三才配演練習之聖訓。
【重點】一:行功久矣,理應賜與果位。〔按功定果,賞罰分明,此乃天律;得品蓮之位,實乃憑功而證得此果者也;故前人有言:「真功得真果,馬虎功得馬虎果。」誠不虛也。然達此果位,即乃當上此位之職責;此乃天職,必以天心方可勝任者也。〕 二:以正名份。〔「正名」,是孔子的重要學術思想,為其「撥亂世,反之正」的原則,亦是團體秩序的必要條件,故其作「春秋」乙書全在正名份,寓褒貶,別善惡。道場中前賢、後學各有其責,名實若不相符,便不稱正名了;所謂「名符其實,份如其名」者也。〕
事後更向 師尊 師母申請設宴慶祝,蒙恩準即慈悲〔無畏施〕設齋用酒慶祝一番。當時前賢遵命辦事,席中高杯暢飲,然有一部份前賢持戒自守而滴酒不沾, 院長大人見之而問曰:「何故不飲?莫非認為不值得高興?不賞為兄之面?」一班前賢默然不語,隨後 院長大人面有怒色而曰:「誰不願飲,站於一旁!」更命人拿出藤子與祂,而向侍立一旁之前賢身上各打一藤;誰知每位被打之前賢,一藤過後,渾身舒暢,其實 院長大人所慈悲的這一藤,已令他們了卻很多冤孽,故當時每個都祈望 院長大人多慈悲幾藤;打畢, 院長大人又隨即各賜一果,之後, 院長大人向席中有飲酒之前賢責備曰:「修道首要明理,依法不依人,汝等祇曉順為兄之意而破酒戒,合理乎?實愚之甚也!」言畢退竅;事後方知 院長大人即時履行天職而考驗各人之智慧也。
【簡釋】向 師尊 師母申請:乃言其守禮守份也。 蒙恩準:乃言其領旨而為也。此兩句乃指出吾人應效法 院長大人之尊師重道也。 無畏施:指住壇服務香燈、什務、廚務等之修行人。 持戒自守:指立愿了愿。 默然不語:此乃知考而至化考之功夫。 面有怒色……各打一藤:乃逆考也。 渾身舒暢:乃消冤孽也。 祈望……慈悲幾藤:乃開智慧也。 各賜一果:乃定品蓮也。 依法不依人:依者,倚靠也,仗賴也,按照也;法者,筏也,音伐,用竹木等物造成的排子,以渡人過河;金剛經云:「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指佛法,即指道也,真理也;喻佛法普渡眾生,有如水中的舟楫(法船),以作接引眾生由此迷岸而渡登彼覺岸之工具;人者,指人情關係;全意乃言依從真理而不依附人情。 退竅:指仙佛聖之靈離開天才之玄關竅而退壇。 事後方知:乃增智慧也。 履行天職:乃盡忠職守也。
【重點】修道首要明理,依法不依人。〔 恩師云:「道者理也。不明理,焉修道,故欲修道,必先明理。明理之法無他,全在有疑必問,問而領悟而已。」故理明,方曉佛法與人情之孰輕孰重,由是可知明理之重要者也。〕
顧名思義, 院長大人既為〔三天主考〕,其職乃考選三曹,而其所出之試題,皆借人、物、事等各種因緣來考驗也;其試題有:內考、外考、氣考、奇考、順考、逆考、顛倒考、道考等。考驗乃給吾人:分真偽、消冤孽、化稟性、增定力、開智慧、定品蓮;由此可知考驗即成全,實使吾人增益其所不能也。故吾人應要知考、備考、避考、被考、化考。
【簡釋】考選:指考驗選拔。 三曹:指天、地、人三界之靈。 內考:指惡疾纏身。 外考:指政府與眾人之不容。 氣考:指恩將仇報,受盡冤屈。 奇考:指傾家敗產,妻離子散。 順考:乃凡指妻財子祿,隨心所欲;聖指前賢獎勵,後學附和。 逆考:乃凡指妻財子祿,逆心難求;聖指前人無情,後學卑視。 顛倒考:指先貧後富,先富後貧。 道考:分內外,內指道內是非人我而互相摩擦攻擊,分枝別派而爭天命奪道盤;外指道外之左道、旁門、正教之亂法與毀謗。 分真偽:指真誠與否。 消冤孽:指消冤家債主之怨恨而藉以了孽障。 化稟性:指人格昇華。 增定力:指習以為常而見怪不怪。 開智慧:指經一事長一智。 定品蓮:指證果位(當上職責之位)。 知考:指洞悉考魔之原因與類別(文烹武煉)。 備考:指心理準備與裝備考魔臨身。 避考:指不可惹考招魔。 被考:指考魔臨身而面對之應付之。 化考:指轉化考魔為修行之力量,更而達至無所執其考魔。
【重點】一:所出之試題,皆借人、物、事等各種因緣來考驗也。〔佛云:「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一切皆眾因緣和合而成,眾因緣分散而毀,所謂:「孤陰不生,獨陽不長」是也,故明因方可了緣者也。〕 二:其試題有:內考、外考、氣考、奇考、順考、逆考、顛倒考、道考等。〔此乃言考之範圍內容(主題)。〕 三:考驗乃給吾人:分真偽、消冤孽、化稟性、增定力、開智慧、定品蓮;由此可知考驗即成全,實使吾人增益其所不能也。〔此乃言考之成效(主旨)。〕 四:故吾人應要知考、備考、避考、被考、化考。〔此乃言應考之方法。〕
院長大人更蒙
皇 敕封為鎮殿將軍,鎮守理天無極宮。(而鎮殿元帥乃茂猛師兄,
亦於唐朝倒裝為李淵之子,即李元霸之兄長是也。)
【簡釋】鎮殿將軍、鎮殿元帥:乃驅魔助道之天職,外驅天魔以振道風;內驅心魔以顯道氣。 鎮守:指用武力維持安定。 理天無極宮:喻指道場,分自家道場與公家道場。
【重點】皇敕封為鎮殿將軍,鎮守理天無極宮。〔 皇者,喻吾人之自性也;吾人應以自性武力,內驅心魔以顯道氣,而維持自家道場之安定;與外驅天魔以振道風,而維持公家道場之安定者也。〕
【主題】考試院長。
【主旨】知、備、避、被、化考。
【結論】考即指考魔,考者,巧也,乃吾人歷劫所作諸業而成之魔障,應緣而發,而上天則因應吾人之發心,作了如是巧妙之安排,藉考題而助吾人了愿了業也。魔者,乃指一種阻礙力,阻撓我們向前、向上的種種力量。所謂道高,魔更高,這是相對的說法,若不修道,不明佛法,就根本不知道什麼是魔;當自己修行,懂了佛法後,就會發現魔。佛教所說的魔,分為煩惱魔、五蘊魔、死魔和天魔。所謂魔擾是由貪、瞋、癡等自我中心的執而產生的,我執越輕,離魔越遠,即使人皆難免面對死魔的降臨,但對修行者而言,已知有生必有死,若能以平常心來面對死亡,死亡就不是魔。五蘊魔的意思,是指色、受、想、行、識。第一色蘊是指我的肉體和肉體所處的環境,其餘四蘊則屬於心理活動,以及流轉於生死之間的精神主體。如果不出三界、未了生死,即在五蘊魔的掌握之下,但他不是人格化的鬼神,而是由於業力的推動。如能去除貪、瞋、癡而出三界,便能脫離五蘊魔範圍。可見此魔不在心外,也不在身外。所謂煩惱魔,是指我們的心理活動失去平衡與自主的控制;所謂心不由己,心隨境轉,事事牽掛,捨不去、放不下、求不得、丟不掉,都是出於自我中心的自私心理作祟。若能以慈悲心待人,以慚愧心待己,以理性的智慧替代感性的情緒,煩惱魔便無可奈何。至於天魔,是在修行者發起出離三界之心和大菩提心之時,魔宮震動,魔王發愁,因為即將有人出離三界,魔子魔孫減少,而佛法增長,因此,派遣魔子魔女、魔兵魔將,來擾亂修行之人,魔王也會親自出動,務期留住此人於魔力所及的範圍之內。例如釋迦世尊在菩提樹下成道之前,就有降魔的過程;所以,非大修行人,不容易受到天魔的困擾。以上除了天魔外,其他三種魔,都是屬於身心和環境的衝突與不平衡所產生的現象,乃人心所起,故云心魔。實際上,魔障的顯現,不一定修行才會發生,在日常生活當中,不論做任何事情,遭逢阻礙、困難,也是魔。例如久不運動的人,突然去打一次球或划一次船,乃至多走一段路,都會引起全身疼痛的反應,但因為那不是修行,所以無人稱之為魔。〔飛四相可滅四魔:無我相可滅五蘊魔;無人相可滅天魔;無壽者相可滅死魔;無眾生相可滅煩惱魔。〕 所謂:「考從天降,魔從人招。」其實考乃因吾人之心願而致,凡發心必降考,乃可預料得到者也;魔乃吾人之業識而成,凡作業必招魔,乃不可預料得到者也。再深而言之,考即魔,魔即考,吾人正應藉考以消魔,方為上智者也。 活佛師尊:「真道真攷古難移,有情無情試根基,美玉經琢方成器,堅心方能步雲梯。」 今節錄性理題釋第十課以作參考:
真道逆行,順行成鬼,逆行成仙。古云:「修道如同上高杆,下來容
【簡釋】院長:乃一院之長,如醫院院長、老人院院長、孤兒院院長、男或女童院院長等;院中一切大小事情,均由他主理而與各同事服務,其目的乃指導住院等人得到心身正常且健康而成長。〔天道〕乃一所學道修行院,故 院長大人乃指導吾人於學道修行中,令性心身得以正常且健康而成長也。大人:指才德並全而明白人情事理的官員, 院長大人乃才德兼備而悟道成道的仙官,其職乃三天主考,考試院長。
【分析】院長大人乃藉考題而指導吾人學道修行,令吾人性心身得以正常且健康而成長之仙官也。 〔一次 院長大人現身說法降壇時,所報佛號之冠頂謎語詩:「春雨蔽日路無人,夫子行道頭難伸,王后出巡頭戴冠,老翁垂釣渭水濱。」(乃以三天主考之名而降壇。)〕
院長大人乃吾等之師兄。祂自稱為 茂田師兄,因與 活佛恩師於過去世多次結為父子之緣,故 院長大人尊稱 活佛恩師為父,是以 院長大人於臨壇時,很慈悲的稱吾等為弟妹。
【重點】於過去世多次結為父子之緣。〔於此可知吾人之得以求道,作為白陽期天命明師之弟子,均乃宿世因緣,所謂無緣不合者也;如此上善之緣,實宜珍之重之。〕
院長大人比較為人所知之世,乃於唐朝時倒裝下世為李淵皇帝之第八公子(時 活佛恩師倒裝為李淵),姓李名元霸,字茂田(自號茂田八叟);世傳祂武功蓋世,手執銅鎚所向無敵,為父建國,立下功勞。
【簡釋】李淵:字叔德,隴西成紀人,唐朝開國主,稱唐高祖。
【重點】世傳祂武功蓋世,手執銅鎚所向無敵,為父建國,立下功勞。〔吾等亦應為天命明師建立蓮邦佛國,立下奇功;以無人無我(智)之心渡己,大慈大悲(仁)之心渡人,更以大無畏之精神(勇)衝破任何困難,智仁勇乃真武功,如此方能所向無敵者也。〕
然則又何故稱為 院長大人?此乃於 師尊師母二老大人住世時,一次 師母稟 師尊曰:「 師尊,小八行功久矣,理應賜與果位,以正名份,助辦收圓!」 師尊曰:「善哉!賜為 〔三天主考〕,以當考試院長之職。」正此時, 院長大人即借竅臨壇,向 師尊師母謝恩。(於當日,各壇無論是開乩或演乩,均由 院長大人臨壇告知此事,各前賢齊向 院長大人恭賀榮任此職。)
【簡釋】師尊:即弓長師尊。 師母:即子系師母。 小八:即 院長大人,師兄於唐時為李淵第八子,此乃父母喚親兒之稱呼;於此顯出修天道不離人道也。 行功久矣,理應賜與果位:乃言按功定果,賞罰分明,此乃天律;即指定品蓮,乃憑功而證其果位(當上職責之位)。 以正名份:出自論語:「名不正,則言不順。」意乃有了正確的名位,說話才不會被人反對;有了職位,才能發號施令。 三天主考:三天者,指理氣象三天;主者,指主理;考者,巧也,指考魔,乃吾人歷劫所作諸業而成之魔障,應緣而發,而上天則因應吾人之發心,作了如是巧妙之安排,藉考題而助吾人了愿了業也;全意乃指主理理氣象三天之考試官。 考試院長:乃 院長大人之佛號;考試者,指國家試驗人才;全意乃言 院長大人乃藉考試而指導吾人於學道修行中,令性心身得以正常且健康而成長也。 借竅:有別於外靈附體,乃指仙佛聖之靈,借領了天命之天才之玄關竅而顯用,用以教化眾生,(當中分有合靈、鎮靈、提靈而顯用,乃配以天才之修維而定。)此乃神道設教之殊勝。 開乩:指出壇公開扶鸞之聖訓。 演乩:指平時三才配演練習之聖訓。
【重點】一:行功久矣,理應賜與果位。〔按功定果,賞罰分明,此乃天律;得品蓮之位,實乃憑功而證得此果者也;故前人有言:「真功得真果,馬虎功得馬虎果。」誠不虛也。然達此果位,即乃當上此位之職責;此乃天職,必以天心方可勝任者也。〕 二:以正名份。〔「正名」,是孔子的重要學術思想,為其「撥亂世,反之正」的原則,亦是團體秩序的必要條件,故其作「春秋」乙書全在正名份,寓褒貶,別善惡。道場中前賢、後學各有其責,名實若不相符,便不稱正名了;所謂「名符其實,份如其名」者也。〕
事後更向 師尊 師母申請設宴慶祝,蒙恩準即慈悲〔無畏施〕設齋用酒慶祝一番。當時前賢遵命辦事,席中高杯暢飲,然有一部份前賢持戒自守而滴酒不沾, 院長大人見之而問曰:「何故不飲?莫非認為不值得高興?不賞為兄之面?」一班前賢默然不語,隨後 院長大人面有怒色而曰:「誰不願飲,站於一旁!」更命人拿出藤子與祂,而向侍立一旁之前賢身上各打一藤;誰知每位被打之前賢,一藤過後,渾身舒暢,其實 院長大人所慈悲的這一藤,已令他們了卻很多冤孽,故當時每個都祈望 院長大人多慈悲幾藤;打畢, 院長大人又隨即各賜一果,之後, 院長大人向席中有飲酒之前賢責備曰:「修道首要明理,依法不依人,汝等祇曉順為兄之意而破酒戒,合理乎?實愚之甚也!」言畢退竅;事後方知 院長大人即時履行天職而考驗各人之智慧也。
【簡釋】向 師尊 師母申請:乃言其守禮守份也。 蒙恩準:乃言其領旨而為也。此兩句乃指出吾人應效法 院長大人之尊師重道也。 無畏施:指住壇服務香燈、什務、廚務等之修行人。 持戒自守:指立愿了愿。 默然不語:此乃知考而至化考之功夫。 面有怒色……各打一藤:乃逆考也。 渾身舒暢:乃消冤孽也。 祈望……慈悲幾藤:乃開智慧也。 各賜一果:乃定品蓮也。 依法不依人:依者,倚靠也,仗賴也,按照也;法者,筏也,音伐,用竹木等物造成的排子,以渡人過河;金剛經云:「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指佛法,即指道也,真理也;喻佛法普渡眾生,有如水中的舟楫(法船),以作接引眾生由此迷岸而渡登彼覺岸之工具;人者,指人情關係;全意乃言依從真理而不依附人情。 退竅:指仙佛聖之靈離開天才之玄關竅而退壇。 事後方知:乃增智慧也。 履行天職:乃盡忠職守也。
【重點】修道首要明理,依法不依人。〔 恩師云:「道者理也。不明理,焉修道,故欲修道,必先明理。明理之法無他,全在有疑必問,問而領悟而已。」故理明,方曉佛法與人情之孰輕孰重,由是可知明理之重要者也。〕
顧名思義, 院長大人既為〔三天主考〕,其職乃考選三曹,而其所出之試題,皆借人、物、事等各種因緣來考驗也;其試題有:內考、外考、氣考、奇考、順考、逆考、顛倒考、道考等。考驗乃給吾人:分真偽、消冤孽、化稟性、增定力、開智慧、定品蓮;由此可知考驗即成全,實使吾人增益其所不能也。故吾人應要知考、備考、避考、被考、化考。
【簡釋】考選:指考驗選拔。 三曹:指天、地、人三界之靈。 內考:指惡疾纏身。 外考:指政府與眾人之不容。 氣考:指恩將仇報,受盡冤屈。 奇考:指傾家敗產,妻離子散。 順考:乃凡指妻財子祿,隨心所欲;聖指前賢獎勵,後學附和。 逆考:乃凡指妻財子祿,逆心難求;聖指前人無情,後學卑視。 顛倒考:指先貧後富,先富後貧。 道考:分內外,內指道內是非人我而互相摩擦攻擊,分枝別派而爭天命奪道盤;外指道外之左道、旁門、正教之亂法與毀謗。 分真偽:指真誠與否。 消冤孽:指消冤家債主之怨恨而藉以了孽障。 化稟性:指人格昇華。 增定力:指習以為常而見怪不怪。 開智慧:指經一事長一智。 定品蓮:指證果位(當上職責之位)。 知考:指洞悉考魔之原因與類別(文烹武煉)。 備考:指心理準備與裝備考魔臨身。 避考:指不可惹考招魔。 被考:指考魔臨身而面對之應付之。 化考:指轉化考魔為修行之力量,更而達至無所執其考魔。
【重點】一:所出之試題,皆借人、物、事等各種因緣來考驗也。〔佛云:「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一切皆眾因緣和合而成,眾因緣分散而毀,所謂:「孤陰不生,獨陽不長」是也,故明因方可了緣者也。〕 二:其試題有:內考、外考、氣考、奇考、順考、逆考、顛倒考、道考等。〔此乃言考之範圍內容(主題)。〕 三:考驗乃給吾人:分真偽、消冤孽、化稟性、增定力、開智慧、定品蓮;由此可知考驗即成全,實使吾人增益其所不能也。〔此乃言考之成效(主旨)。〕 四:故吾人應要知考、備考、避考、被考、化考。〔此乃言應考之方法。〕
院長大人更蒙
皇 敕封為鎮殿將軍,鎮守理天無極宮。(而鎮殿元帥乃茂猛師兄,
亦於唐朝倒裝為李淵之子,即李元霸之兄長是也。)
【簡釋】鎮殿將軍、鎮殿元帥:乃驅魔助道之天職,外驅天魔以振道風;內驅心魔以顯道氣。 鎮守:指用武力維持安定。 理天無極宮:喻指道場,分自家道場與公家道場。
【重點】皇敕封為鎮殿將軍,鎮守理天無極宮。〔 皇者,喻吾人之自性也;吾人應以自性武力,內驅心魔以顯道氣,而維持自家道場之安定;與外驅天魔以振道風,而維持公家道場之安定者也。〕
【主題】考試院長。
【主旨】知、備、避、被、化考。
【結論】考即指考魔,考者,巧也,乃吾人歷劫所作諸業而成之魔障,應緣而發,而上天則因應吾人之發心,作了如是巧妙之安排,藉考題而助吾人了愿了業也。魔者,乃指一種阻礙力,阻撓我們向前、向上的種種力量。所謂道高,魔更高,這是相對的說法,若不修道,不明佛法,就根本不知道什麼是魔;當自己修行,懂了佛法後,就會發現魔。佛教所說的魔,分為煩惱魔、五蘊魔、死魔和天魔。所謂魔擾是由貪、瞋、癡等自我中心的執而產生的,我執越輕,離魔越遠,即使人皆難免面對死魔的降臨,但對修行者而言,已知有生必有死,若能以平常心來面對死亡,死亡就不是魔。五蘊魔的意思,是指色、受、想、行、識。第一色蘊是指我的肉體和肉體所處的環境,其餘四蘊則屬於心理活動,以及流轉於生死之間的精神主體。如果不出三界、未了生死,即在五蘊魔的掌握之下,但他不是人格化的鬼神,而是由於業力的推動。如能去除貪、瞋、癡而出三界,便能脫離五蘊魔範圍。可見此魔不在心外,也不在身外。所謂煩惱魔,是指我們的心理活動失去平衡與自主的控制;所謂心不由己,心隨境轉,事事牽掛,捨不去、放不下、求不得、丟不掉,都是出於自我中心的自私心理作祟。若能以慈悲心待人,以慚愧心待己,以理性的智慧替代感性的情緒,煩惱魔便無可奈何。至於天魔,是在修行者發起出離三界之心和大菩提心之時,魔宮震動,魔王發愁,因為即將有人出離三界,魔子魔孫減少,而佛法增長,因此,派遣魔子魔女、魔兵魔將,來擾亂修行之人,魔王也會親自出動,務期留住此人於魔力所及的範圍之內。例如釋迦世尊在菩提樹下成道之前,就有降魔的過程;所以,非大修行人,不容易受到天魔的困擾。以上除了天魔外,其他三種魔,都是屬於身心和環境的衝突與不平衡所產生的現象,乃人心所起,故云心魔。實際上,魔障的顯現,不一定修行才會發生,在日常生活當中,不論做任何事情,遭逢阻礙、困難,也是魔。例如久不運動的人,突然去打一次球或划一次船,乃至多走一段路,都會引起全身疼痛的反應,但因為那不是修行,所以無人稱之為魔。〔飛四相可滅四魔:無我相可滅五蘊魔;無人相可滅天魔;無壽者相可滅死魔;無眾生相可滅煩惱魔。〕 所謂:「考從天降,魔從人招。」其實考乃因吾人之心願而致,凡發心必降考,乃可預料得到者也;魔乃吾人之業識而成,凡作業必招魔,乃不可預料得到者也。再深而言之,考即魔,魔即考,吾人正應藉考以消魔,方為上智者也。 活佛師尊:「真道真攷古難移,有情無情試根基,美玉經琢方成器,堅心方能步雲梯。」 今節錄性理題釋第十課以作參考:
真道逆行,順行成鬼,逆行成仙。古云:「修道如同上高杆,下來容易上去難。」活佛云:「大法大隱有大顯,真道真考見真心。」語云:「玉不琢,不成器,金不煉,不值錢。」道家講文烹武煉,儒家講切磋琢磨,考者考驗其志而已。孔子厄於陳蔡,曰:「不登高山,不知顛墜之患,不臨深泉,不知沉溺之患,不臨大海,不知風波之患;芝蘭生於幽林,不因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因困窮而敗節。」既解於厄,孔子顧二三子曰:「陳蔡之間,丘之幸也,二三子皆幸也。」當知刺激乃發奮之始,成之者,豈不在斯乎!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考者,上天之成全也;比喻省府之甄別縣長,投考者,限之以資格,不得任何人皆能投考。孔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佛緣深厚之人,上天考之,苟非其人,豈皆能成天考耶!
易上去難。」活佛云:「大法大隱有大顯,真道真考見真心。」語云:「玉不琢,不成器,金不煉,不值錢。」道家講文烹武煉,儒家講切磋琢磨,考者考驗其志而已。孔子厄於陳蔡,曰:「不登高山,不知顛墜之患,不臨深泉,不知沉溺之患,不臨大海,不知風波之患;芝蘭生於幽林,不因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因困窮而敗節。」既解於厄,孔子顧二三子曰:「陳蔡之間,丘之幸也,二三子皆幸也。」當知刺激乃發奮之始,成之者,豈不在斯乎!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考者,上天之成全也;比喻省府之甄別縣長,投考者,限之以資格,不得任何人皆能投考。孔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佛緣深厚之人,上天考之,苟非其人,豈皆能成天考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