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5 09:40:31福哥

一以貫之,忠恕之道-「怒」與「恕」天堂與地獄



「怒」與「恕」

 地獄 與 天堂


怒的剖解,為奴心,被人奴隸的心,被境轉,被外境所奴隸

怒為嗔的表現,嗔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視、怨恨和損害他人的心理。

《大乘五蘊論》中說:「云何為嗔?謂於有情樂作損害為性。」

《成唯識論》中則說:「嗔者,於苦、苦具,憎恚為性,能障無嗔,不安穩性,惡行所依為業。」

嗔是佛教所說的根本煩惱之一,與貪和痴一起被稱為「三毒」。為地獄因。

「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火燒功德林)「我慢如高山,法水不能入。」人的貪、瞋、癡、慢、疑、邪見,都是解脫的大礙,唯有勤修戒定慧,才能去除貪瞋癡。總之,要避免瞋慢之心,唯有靠自性般若水,以無生法忍來降伏之。

一般眾生心中都有三把火:瞋火、欲火、飢火。被瞋火所燒,身心都不得安寧與平靜。所謂「能忍致安」,忍能對治瞋恚,能成就一切大事。六波羅蜜其中之一就是忍辱波羅蜜。做任何事情都必須要忍,儒家也講:「小不忍則亂大謀。」順境要忍,逆境也要忍;遇到好事情,忍下來,自己就不會得意忘形;遇到不好的事情,忍下來,就不會起衝突、不容易生無明與煩惱。 不是強忍之忍,而是以自性般若水的無生法忍來降伏之。
 

  唐朝時,有位宰相婁師德,有一天皇帝下詔要他弟弟去當州牧。臨行前,婁師德就問弟弟說:「哥哥在朝廷當宰相,你又要去當州牧,這一定會引起很多人的嫉妒。如果有人對你不滿,以種種惡言來譭謗你,你該怎麼辦?」弟弟就說:「笑一笑,不理他就好了。」婁師德接著又問:「如果你不理他,他卻得寸進尺,當面污辱你,甚至吐你口水,遇到這種情形,你會怎麼處理?」弟弟回答:「我會很歡喜的把口水擦掉。」婁師德聽了卻告訴弟弟:「你實在令我憂心。」弟弟覺得很奇怪,自己這麼忍辱,有什麼不對?婁師德就講:「人家吐你口水,表示恨你恨到了極點。而你卻將口水擦掉,表示不能接受他的行為,這樣做只會讓他更生氣。最好的方法是讓口水自己乾掉,他的瞋恚自然也會慢慢化掉。」
  人要學會能「忍」,忍學會了,就能成就大事。《佛遺教經》講:「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之人也。」就是說不管別人怎麼辱罵、侮辱你,不能只是表面上忍,而且心中還要如飲甘露。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不但事業能夠成就,自己的修行也能更上一層樓。

一般人認為火災、水災、風災是一種天災地變,卻不知道天災地變是由每個人內在的貪心、瞋心、癡心所招感來的。覺悟了這個道理,每個人慢慢地將自己內在的貪心、瞋心、癡心息滅,這個世界就會風調雨順,成為人間淨土。

  瞋屬火,瞋心一起就會招感火災。瞋心不但對自己的身心有所危害,而且將來還要受到瞋心的業報。

  東漢時有位安世高,他原是安息國的太子,因為看破世間的虛幻無常,所以將皇位讓給叔叔,自己選擇出家修行這條路。由於他精進修行,不久就證得了宿命通,知道自己過去生的種種事故。由於和中國有緣,安世高決定到中國來遊化,他帶來許多佛經,並且將佛經翻譯成中文,他的文采極高,譯有多部經典。

  有一次,安世高遊化到江西廬山。廬山附近有個共亭湖,湖裡住有一條大蟒蛇,牠常常興風作浪,為害百姓。凡是想乘船過湖的人都必須要準備好貢品去供養大蟒蛇,以祈求風平浪靜;如果沒有貢品,蟒蛇就瞋心大發,狂風大作,使船隻翻覆、船上的人喪命。

  安世高聽到百姓說蟒蛇擾民的這件事,以宿命通觀察,知道蟒蛇的前世是自己的同參道友,這位修行人雖然精進用功,但是瞋心、忌妒心很重,只要有一點小事不如意,就會大發脾氣、怪東怪西。因為瞋恚這個業障,所以死後就墮入畜生道成為大蟒蛇繼續造作惡業。

  基於過去是道友之誼,安世高不忍心蟒蛇繼續造業,累世受苦,於是到這裡來為牠開示前世因緣及三世因果的道理,並且為牠授三皈、五戒。蟒蛇聽了法師的開示,起了慚愧心,立刻捨報往生,不再興風作浪為害無辜的百姓。

  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無論任何人都必須戒除瞋心,否則隨之而來的必然是三惡道的苦果。

佛法裡有句話:「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又說:「火燒功德林。」一個人無論是做學問,或是從事任何行業或是在道業上修行,都必須化除忌妒心和瞋恚心。如何化除瞋恚心呢?要明理開智慧,
用慈悲心。慈悲是化除瞋恚最好的良藥,時時反省檢討自己有沒有仁愛之心及慈悲心?仁愛、慈悲成就了,瞋心自然消除。

恕的剖解,為如心,如為真如,如如不動,不來不去,不生不滅。佛曰如來

第一個「如」字,是「像」的意思,像我們常用語詞中的「如願以償」的「如」字同一個意思。

第二個「如」字,是「真如」,也就是眾生本有、與佛不二的真心、佛性、自性理體、圓覺、本來面目等等名稱,都是同指這個真如。

「如如不動」的意思,是說:「就像真如那樣永恆不動」。

我們之所以會感覺到「動」,是因為有時間和空間的錯覺。比如現在由甲地出發,某某時間之後到達乙地,這期間就有了運動。小至原子裡的電子的運轉,大至日月星辰的運轉,都是在動。

但「真如」是超越一切時間和空間的。它豎窮三際,沒有時間的差別;橫遍十方,沒有空間的障礙。它不會由某時到某時、由某地到某地,因為在真如而言,本來就沒有所謂的時間和空間,一切時間和空間都是假相。因為它超越了一切時間和空間的假相,所以它沒有所謂的「動」。因此說它是「永恆不動」的。

「如如不動」通常是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身心狀態,沈穩安定,不會被外境所驚嚇或擾亂,所以比喻他「就像真如那樣地永恆不動」。

真如自性不但超越時間和空間,也超越了我們眾生的能所對待的概念。

真如又名為「圓覺」,因為它的覺是超越、遍滿、圓融的。在這個覺當中,沒有能、沒有所,能觀之智即是所觀之體,能所一如。

如果你還有「能觀照、思惟、感受、領悟、覺醒」的話,那就不是「覺」,而是「識」了。

怎麼說「能觀之智即是所觀之體」呢?在圓覺中,沒有人、沒有我,上無佛可成、中無法可修、下無眾生可度,沒有外境、沒有妄念。沒有妄念即沒有能覺者,沒有外境即沒有所覺者。唯一有的,是本空本寂的覺性。但既然沒有外境,那這個覺性有什麼可覺?就是以圓覺的覺智返照圓覺的本體,而覺智與覺體並不是分離的,而是同一圓覺,所以能觀之覺智與所觀之覺體無二,即是能所一如。

恕之如心是孔子的一貫真傳,建立在「忠」上,謂之忠恕之道,中心,為經緯交接處為中,亦為道德體用之核心,也是入理天不動天的天堂大道。亦是一貫聖道之核心價值,及真傳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