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塵離塵-心無垢
在塵離塵-心無垢
何謂塵?佛家云: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由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對六塵境的貪著,而起六識的分別執著而起忘想,結果墮落入十八界,形成十八地獄的身心拆磨。人生斯世都有五欲六塵的享受、還有名聞利養的追求、還是身心種種的覺受,都是貪,由貪而著塵,是輪迴種子。
「貪」使我們的心散亂,沒有辦法證得禪定,所以它障礙我們知止得定,就是因為貪,貪欲心越強的,散亂的心越強,就越難知止得定,起心動念一直在打妄想,都離不開一個貪字。想起了舊仇新恨湧上心頭,那也是貪,因為貪不到,所以就舊仇新恨就生起來,是因為貪不到,所以瞋還是貪來的。
由瞋起報復、或損害的心,那個也是由貪而來的,所以總納歸結只有一個,就是貪,所以它是輪迴的根本,也是障礙我們沒有辦法知止得定、沒有辦法成就、沒有辦法明理開悟證果的最主要原因,就是這貪愛。
三界的貪,不管是欲界、色界、還是無色界,只要心生染著,耽著在其中、樂此不疲的,那個就是貪愛。可是欲界的貪、跟色界的貪、跟無色界的貪,它又有一些差別。欲界的貪,我們就知道,我們現在是欲界的眾生,就不外男女、飲食、睡眠,最主要的,五欲六塵,就是耽著在這個世間的種種欲望當中,這個是屬於欲界的貪。
欲界的貪,會比較偏重在物質方面,所以對那個物欲比較強,如喜歡收集寶物的、喜歡收集古董字畫的、還是什麼……,只要是世間的所謂很珍貴的、很珍奇的一些寶物,喜歡收集這些,然後耽著難捨,寧願丟掉性命也要守護他的這些東西,都是屬於欲界的貪比較重的。
有些修行人,他可以做到清心寡欲、淡泊名利,他說世間的這些欲望我都可以放下了,可是我不能放下的是對心靈的追求,所以他每天可以過著粗茶淡飯的生活,這一切的努力,只是希望得到心靈的平靜、安詳、清淨,他是走清淨的路,這個就是屬於色界的貪,他對欲界的貪已經可以慢慢的放下了,可是他追求的是精神上的一種寧靜祥和、還有清淨可求,所以那個好清淨的心,還是貪,只是他偏在色界的貪,他對男女、飲食、睡眠已經沒有這麼貪著了,每天可以過著很簡單的、沒有物欲的,就是少欲知足這樣的一個生活,那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就是希望能夠得到心靈的平靜,所以他也沒有離開貪欲。
這個是屬於色界的貪,就是精神已經昇華到對靈性解脫的追求,但是他還有追求,只要「我要、我要、我要,我要追求寧靜的生活,清淨的,這還是貪啊!所以只要有所求,有求皆苦,求不到就苦了,所以當他沒有辦法達到這樣的一個目標的時候,他也是很苦啊!只要有求都苦,那你說不求就對了嗎?沒錯!就看破、放下,所有都放下,萬緣放下,心裡無所求,一念不生就全體現了!對不對?因為我們的自性本來清淨,你現在求一個清淨就錯了!因為它本來清淨,不用求!你只要都放下,那個清淨的自性就現前,所以它不是求來的,所以你求就錯了。求,就是一種貪愛的欲望,就錯了。所以我們說它沒有辦法出三界的原因,就是它還是有所求。
修道有的人說,他都可以放下了,什麼男女、飲食、睡眠,我也可以不求靈性解脫,我也可以過著隨緣的生活,但是有一關過不了,就是情關過不了,對於那個對於情的執著,他沒有辦法放下,不管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就是那個情的執著非常非常嚴重的,可是他可以拋下物質的享受、或者靈性的追求都可以,但是講到情字的時候,他這一關就是老是過不去,這就是屬於無色界的貪,無色界的貪愛,就是情。
所以,無論欲界的欲、色界的愛、還是無色界的情,都是屬於根本煩惱的貪,它都是讓我們輪迴真正的原因,就是情、愛、欲,情、愛、欲,是三界的貪,分別以情、愛、欲來說明,只要你還有情、愛、欲,就是三界的貪,就別想跳出輪迴,因為它是輪迴的根本。
白陽在家修的因緣,雖不離這情些情、愛、欲,但能不起三毒(貪嗔痴),以真理的法音,啟開自性妙慧,使小我的情、愛、欲化為大我空性的大道心,菩薩行,去化導衆生皆入覺路。復我真性本心,在塵離塵心無垢,復明明德的德性,以〝格致誠正〞復明性德,以〝修齊治平〞圓滿外王以親民,促進大同世界於時空界,是彌勒慈心之本懷。
《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住就清淨,一住就是執著,執著就染塵,在塵離塵,心不起分別、執著,不著塵,不起妄想,真心本性自然清淨。
六塵色、聲、香、味、觸、法把所有的境界,都包括在其中,不但外境不可執著,內心也不可執著。這都是在描述本心的體性,因為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故,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還是不為究竟。
前人鼓勵我們修道要,在塵離塵-心無垢
活佛師尊訓語,教我們要三不離、三不倒、三不忘。
三不離:
不離道場
不離前賢
不離經典
三不倒:
不被貧病潦倒
不被名利考倒
不被人事考倒
三不忘:
不忘佛心
不忘金線
不忘愿立
上一篇:在家出家-清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