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8 09:59:23福哥

「天人合一」之道


「天人合一」之道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莊子闡述,後被漢代思想家、陰陽家發展為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體系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應的。《莊子•達生》曰:「天地者,萬物之父母也。」《易經》中三才之道,將天、地、人並立起來:天有天之道,在於「始萬物」;地有地之道,在於「生萬物」。人不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於「成萬物」。
 
 拳家依據天人相類的傳統思想,認為"人身一小天地,天地一大人身"。"天為一大天,人為一小天。
 
 天道曰陰陽,地道曰柔剛,人道曰仁義。
 
 天人合一,或稱天人合德、「天人相應」,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哲學思想,儒、道、釋三家均有闡述。其基本思想是人類的生理、倫理、政治等社會現象是自然的直接反映。最早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漢朝董仲舒引申為天人感應之說,程朱理學引申為天理之說。
 
 中醫專著《黃帝內經》主張天人合一,其具體表現為天人相應。《黃帝內經》強調人「與天地相應,與四時相副,人參天地」(《靈樞·刺節真邪》),「人與天地相參也」(《靈樞·歲露》、《靈樞·經水》),「與天地如一」(《素問·脈要精微論》)。認為作為獨立於人的精神意識之外的客觀存在的「天」與作為具有精神意識主體的「人」有著統一的本原、屬性、結構和規律。
 
 在道家來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謂「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 (《莊子》)。
 
 古希臘、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神人合一」思想亦和中國的「天人合一」有相通之處,但本質上仍有一定差異。中國傳統的學說認為:要達至天人合一,必須經過一定的修煉才可以達成;在古希臘,「神人合一」是只有具特殊能力的「法師」(sorcerer)才可以做得到;而在基督教,他們認為世人都是上帝的兒女,人只要向在天上的父親禱告,天父就必會聆聽,無需修煉而可以「直上天庭」;伊斯蘭教的觀點與基督教近似。目前的腦部研究顯示,這些體驗與頂葉的關閉有關。
 
 中庸云:天命之謂性,人之靈性(佛性),是天所賦與,降本而流末,因之天(性)與人(身心)本即天人合一,故在三才天地人之中而論:人之命繫乎於天,天繫乎于氣,人寄居於地上,以養其命。
 
 老子說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是人類信仰的絕對法則,地法天之自然而產生了生態,生態合乎自然,則地天泰之太和之氣,萬物生生而不背其道,人合天之自然以守常,天人以合其德,地天安泰,萬物安居而祥和。奈何!人心之多慾而貪,私心自用,破壞自然,違背常道,破壞地球的自然生態,造成温室效應,氣侯反常,自然之反撲下,天災地變之災難,窮出不盡,唉!是人心之不古,道德之敗壞,使末劫之將至,不可不慎呀!
 
 天繫乎于氣,概因「氣」之中有氣與數、是謂之「天之于命,繫乎于氣數」,因而天生我命乃在於氣數。氣輕而升於天,數重而降於地,是故人不能逃出氣數之範疇與五行,亦即冥冥之中自有定數。
 
 今之學道者,只窮之於理,而忘其數(氣),氣數雖有生住異滅,盛衰之無常,但不要忘記你我還在這大氣之中而存活,故還被氣拘之下而生存,故離不開氣數之規範之,調和不離守中,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故一位修道君子,不可不學易,不可不知命;孔子說他五十以知天命,那你呢?是否知命,知天賦明德性的使命,知止盡性去了命。
 
故每天献香時的天人合一,就顯得很重要,無影山前對合同(天理對良心),審查懺悔,是否盡性,是否負起責任使命。天人合一才是修行的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