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24 20:49:29福哥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釋經名〝般若〞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釋經名

             讀慈心園的前人所述解-心得分享

 般若

       般若者,是梵語,唐言智慧,為金剛自性之發用,善破一切煩惱執著,轉為妙用。此非一般學識所知之智慧,乃是吾人之良知良能,非是學解機智。經教將此般若分為實相、觀照、文字等三般若。而時下修學者,皆偏重於文字般若,尚依文解義,故難會通佛所說之實相妙義,難了悟自心金剛本性。般若者,了知緣起,自性無生,萬法皆如,真源至寂,經云:「般若無知,無所不知,如是則妙旨非知,不知而知矣。」師尊應運在此末法世代,大展宗風,直指吾人之妙心本性,使眾生能直下頓悟本來面目,以達超生了死之域,以輔經教之不足。

       般若者,善惡徑之導師,迷暗室之明炬,生死海之知楫,煩惱病之良醫,破邪山之大風,敵魔軍之猛將,照幽途赫日,警昏識之迅雷,抉愚盲之金蓖,沃渴愛之甘露,截疑網之慧劍,給孤乏之寶珠,若般若不明,萬行虛設。

       其實金剛般若者,體用不二,即體即用,即用即體。釋云:「明心見性。」儒云:「存心養性。」道云:「修心煉性。」唯此金剛般若者,自古聖聖所傳之本體,師師默付之本心,悟者自悟,冷暖白知,悟此為聖,迷此為眾生。為眾生時,此金剛般若也不失,為聖時,此也不增。金剛般若性空寂,靈明常住,諸法空相,唯此性體,不依因緣而有,故空而不空,乃妙有之體也,權言取證,則需前後際斷,中間不住,三心皆泯,遇緣而發,悟入性地,頓見本來面目。

       照性而智自明,智明而塵自越,故凡事圓修,先需開悟妙慧,心心相照,無不越塵,故若無金剛法身與般若,胡能致解脫。

       學人修道第一要明真妄,但真妄需由智慧以辨,故非般若智莫能辨其真妄而明體也,故本經為修學者開智慧,使其能以智慧斷妄證真,以了性空之旨。

       如何斷妄證真?此是方便而說,其實不求真,不斷妄,了知二法空無相,即是了 【 性空 】 之旨。故寶公云:「也無頭,也無手,世界壞時渠不朽,此是如來真實相。」

心得編輯分享

般若是印度話,翻譯為智慧,道場翻譯妙智慧,以金剛譬喻妙智慧,譬喻妙智慧是特別堅固,不易破壞。當然,妙智慧是特別有「明了」性,妙智慧是有二種作用,能見到真理、能斷除煩惱;所以,能見真理、能斷煩惱就是 妙智慧。現在以金剛譬喻般若,表示般若是特別堅固不易破壞,因般若性為空慧,真空能生妙有。 般若空慧體性清淨不染,具光明性,本人人具有佛性,本具不假外求,是因妄想執著不能証得,復其良知空慧。去一分無明妄想,復一分般若妙智慧,去十分無明妄想,復十分般若妙智慧,如儒教格物、致知。

般若類別
依般若之性質而言,可分三類:

(一)實相般若從體而立名。實相即是諸法如實之相,諸法實相是離一切相,絕諸戲論,不可取,唯證相應的。法華經說:唯佛與佛乃能究竟諸法實相。
約有三義:
1.實相無相離一切虛妄之相,無一可得。
2.實相無不相具足恆沙功德之相,無法不是。
3.實相無相無不相雖離相而本體不空,雖是足而自性本寂,所謂真空不礙妙有,妙 有不礙真空。

(二)觀照般若從相而立名。是實相理體上所起的一種智用,是行者修觀時,心光內凝, 照了諸法,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當體即空,由空妄相而見實相之謂。大般若經云:譬如燈光 ,雖不暫住,而能照了,令有目者睹見眾色。如是般若波羅蜜多雖於諸法都無所住,而能照 了,令 諸聖者見法實相。

(三)文字般若從用而立名。為諸佛菩薩從他親證實相理體,假借文字語言以開導一切有 情,使其解悟者。

另有方便般若通達一切諸法後,方便化導眾生,為分別諸法的權智。

從聽聞言教或自己閱讀經典所開發的智慧,叫文字般若,又名「聞慧」。依所解悟的道 理,實際去體驗修習,叫觀照般若,又名「思慧」。由觀照工夫的深入,親見本來面目,叫 實相般若,亦名「空慧」。
在修行者立場而言,當以觀照般若為主體。因實相般若是要求證的究竟真理,文字般若是 所要運用的工具,觀照般若則是利用工具以趣向真理所要施用的功力。
除以上三種般若外,經中還有二種般若說:「共般若」與「不共般若」。共般若是三乘所共有的 般若,即對聲聞、緣覺及七地以下之菩薩共同所淺說的,若僅對上位菩薩而說深義的是不共 般若。


般若妙用

金剛經云: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即此義也。
金剛經為般若第九會所說,乃以金剛能斷喻之,豈非以此經所說之義,尤為堅利而明,能斷根本惑業,故又如本經所云: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又般若非具大乘根性者,弗克承當,本經云: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又云: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等是也。

心經上說:「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語道破般若之妙用。


三世諸佛都是依般若徹悟真理而得佛果,因此「空慧」是成佛基因。
佛說法四十九年,而其中二十二年談般若,因恐眾生不知般若的重要性,所以花了如此多的時間,苦口婆心的為娑婆眾生說般若,務使眾生領會般若之妙義,所謂「從得道夜,至泥洹夜,常說般若。」

在佛法中,無論何乘,都得修學般若,因為般若的空無我慧,是解脫生死的不二法門。三無漏學戒定慧,其中戒定是共世間的,因為外道也有戒,也有定,雖有邪正深淺的分別,但皆名戒定,唯有般若是不共世間,而為佛、聖、仙所特有的。六度萬行中,般若度為最終之要, 譬如日出,眾冥皆照,不得妙智慧則修行不成。

總之, 佛法、大道之旨,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八萬四千法門,一一法門無非是要令眾生破迷起悟, 撥妄顯真,體悟諸法虛妄,當體皆空,了無可得,因此般若的妙用實在無量了,使人斷煩惱 ,永脫生死,直超苦海,立登彼岸。所以說:滔滔苦海內,般若為舟航。冥冥大海中,般若為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