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祖序云:補述格物、致知二章
呂祖序云:補述格物、致知二章
曩昔時,誤與諸經並齊曰:四書之一篇耳。於今捧視,迥與前異,不禁有今昔之感。降及末運,頻仍諸劫,濃雲毒霾,現出悽慘陰沈之幕。黎庶不窮其源,咸曰:數之所定,理不得而移之;劫之所至,人不得而挽之。溯流窮源,其弊焉在?究其劫始,乃係人人悉以儒教為腐,學經廢弛之咎耳。余因有鑑於此,繼之以思,如欲挽此浩劫,扶此狂瀾,除勸善以正人心外,非續之以根本解決不可。何曰根本解決?格物、致知二章是也。
因道脈相衍至秦,運數應隱,故慘遭離火之焚,獨失格致二章,迷入門之階梯矣!如是已歷二千餘載,無復知其源者。時值三期,道劫並降,道以覺迷,劫以警世。此
皇天之妙用,世人惜未識哉!余恭奉
皇天明命,應運補述格致二章,使殘月復圓,光照全球,咸令登仁造域者,初步有所階梯耳。此所謂根本解決,根本解決後,始知明其明德為體,實踐親民之功為用也。如是則庶幾令天下後世有所憑照云爾。
歲在
中華民國三十六年歲次丁亥元月上浣孚佑帝君序於西京乾元堂
讀序心得
大學格物、致知二章,因秦焚書抗儒,而獨失此格致二章,而這二章是儒門超凡入聖之心法真傳,為超凡入聖之梯。
今逢大道大開普渡收圓之際,呂仙祖奉命補述此格致二章,為白陽修子築超凡入聖之梯。格物為之關鍵,唯有受明師指點,授之關訣印始可明白其真意。
『格物』者格其心物與身物,天命賦咱們的靈性(天性),俱五元之元素(元氣、元性、元神、元情、元精),而成五常之德性(仁義禮智信),發乎於心謂之良心(至誠、惻隱、辭讓、羞惡、是非之心),為先天性善之元素,一落後天受後天五物(妄意、遊魂、識神、鬼魄、濁精)之蔽,發乎於情(喜怒哀樂愛惡欲),《禮記·禮運》中記載道:「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就是說,這幾種情態是與生俱來的,不學就會。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之欲也。」其中「死」不是一種欲,而「不死」才是人們的一種強烈的慾望。這種慾望也就是人們說的求生之欲。人因七情六欲而而漸失真道,由覺入迷,而流浪生死輪迴。
遊魂、識神者主心識。
鬼魄、濁精者主欲身。
欲使心識端正(正心),欲使身行為以德(修身),之關鍵在於如何誠其意,使妄意不起妄想、執著、分別,使妄意轉為至誠,這時必須得明師一指點,一誠來復,認吾真信不昧,明心見性,方能見性率性行於正道,終始能復命歸原,超生了死而永生。
『致知』者致其良知也,儒曰良知,佛曰般若,道曰妙智慧,欲格其物必致良知,欲致良知必格心物,可以說格物致知互為體用,但書經云:物格而後知致,也所謂由學而覺,由覺而復其良知般若妙慧,由格而心物空寂,復吾空慧性體。
下一篇:論語-為政篇-第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