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30 16:25:30福哥

【真如】-真實不虛」與「如常不變」

 
 
【真如】-真實不虛」與「如常不變」 

「真」是真實不虛不妄,「如」是如常不變,合「真實不虛」與「如常不變」二義,謂之真如。

真實不虛是指「空」與「無」指的是沒有虛妄,而不是連真實的本性都沒有了。「空」是本性以外的攀緣空了,「無」是本性以外的罣礙無了。六祖曰「無名可名,名於實性」,意思是說經典中的所有字句,包括空無兩字,也都是在形容一個本性而已。

因此,當這些虛妄都空無了之後,還剩下一個真實不虛的本性在,並不是什麼都沒有了。為了避免頑空者的誤解,佛家又以「真空」這個詞來補正這種可能衍生的錯誤,意思是說妄相「空」了之後,還有個「真」性存在。但這個詞又常被頑空者給誤解了,以為「比空還空」叫真空!真是苦了這些落筆的聖賢,不論怎麼寫,都有大出意料的誤解。

所謂「真如」者:是「諸法體性」之謂,亦即真實不虛,從不變異的意思。而又名「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等ˇ等異名。 也就是說:有時以「法界」說;有時以「法性」說;有時以「不虛妄性、不變異性」,乃至以「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等等以為說明諸法之體性。
 
所謂「如如」者:前一字「如」,如「例如、就如」的簡稱;後一字「如」,即「真如」的簡稱。 就如《金剛經》云: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然而「如如不動」,是說「說法者」於眾生界,不可以落入分別取捨才名菩薩,否則,即非菩薩,已落入「一切有為法」故。

總而言之,佛性與真如。能覺悟成佛之性,叫做佛性;不生不滅之實體,叫做真如。佛性與真如,同體異名。又『佛性』者,佛者覺悟也,一切眾生皆有覺悟之性,名為佛性。性者不改之義也,通因果而不改自體是云性,如麥之因,麥之果,麥之性不改。如同《華嚴經》曰:「佛性甚深真法性,寂滅無相同虛空。」《涅槃經》曰:「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如來常住無有變易。」又『佛性』者,覺性也。即諸佛所證真覺湛明之性,無染無淨,離過絕非,以其無滅無生,不遷不變,是為常住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