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 善德章第四十九
《道德經》心得
第四十九章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聖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
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 無常心
常,固定不變也,長久不變也。就是在講沒有固定不變的成見、無我見,無人無我,不執不滯。 - 德善:
德通「得」,得到也。 - 歙歙焉:
歙,收斂也。怵怵焉,為天下渾其心 - 為:
做也,引伸為治理。 - 渾其心:
渾,水多如行軍也,溷流聲也,引伸為混同。 - 百姓皆注其耳目:
百姓都只注意到自己的耳朵所聽到的,。 - 孩之:
孩兒有如赤子般地純真自然。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聖人』無常心」,就是那道德高尚,道學造詣高深的解脫者,他們是沒有固定不變的成見,無我見;他們沒有那一種自私、自利的成見,他也沒有預設立場啦!「無常心」就是說,沒有成見、沒有預設立場。然後,以百姓為心,他們的起心動念,是念念為天下蒼生,無我、無私啦!聖人已修至洞悉大道的奧妙,所以就將能心之價值看得清清楚楚,對道心與妄心之界限分析得明明白白,今因棄妄求真,所以就不會如世人一樣,再無計較貪妄之意,故絕無成見執著之心,本乎「天親自我民親,天聽自我民聽」的原則,以天下百姓整體之心為心,以百性之真得失為得失,涵天地之全德,無人、無我,不執、不滯。 「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聖人無常心,沒有自我觀念,這和一般佛家與道家所謂「無心」或「無我」的境界相似,卻又不同。因為他們只是閉觀靜坐,只求達到「無心」、「無我」境界。但老子心中的聖人,是在到達此境界後又把心打開來,聖人的心起脫了他自己的我執,而擴大到所有的百姓。就是所謂的「無為而無不為」老子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善者:指依循人性,理能制欲者。不善者:指溺於人欲,理為欲制者。全句所指善與不善皆在別人,而我常以善待之,均無分別心,故善常在我,本性善良的人,我以善相對待之,與之共免為善。其不善者,我仍以善待之,他雖不義,我以和光同聖人德化,絕不對善者親而對不善者疏,得以完善德即在此矣。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信有二意:a、對內一致,心口無分之誠信者。b、信道堅篤者。全句為,聖人以致誠待物,見人性皆誠,故不管對誠信(信道)者或不誠信(信道)者,均善待之,時時感化之,如此均能於本心上不生愛憎分別,以慈平等化世之觀念致之。聖人無常心,不論世人之善與善和信與不信,皆能因材設教,不因好惡而棄一人,由此可見聖人之對天下,是以人類之整體為著眼點,換句話說就是以大我為重。
「德善」者得仁矣,「德信」者得誠矣,聖人知止,故能定、靜,安(內聖.在明明德),安而后能慮(外王.新民而在親民),慮而后能得(至德圓滿.在止於至善)。
聖人之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聖人之為天下,戒慎恐懼,戰戰兢兢,以真心為天下,不生差別相,不均善信與否,都深化於大同,使天下沒有不善、不信之人。
「渾」,它是一種渾樸、渾厚。對一般眾生的是、非、好、壞、對、錯,都認為自己能夠分辨得很清楚。
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子。聖人即為百姓的典範,以耳朵來聽聖人之言,以眼睛來看聖人的行舉,因此聖人便如同慈母般之對待嬰兒的心來對待百姓,不存有些許成見,不但不矜不驕,而且更愛護得無微不至。聖人精神的提昇每每能與道合,而世人之所以紛爭每因我執太深(看團體照時,先找自己再找別人,即是我執的真實證明)而互不相融,故老子提出解決之道便是「無常心」,因為無常心,故能圓融無礙,暢行無阻,德化天下。
〔耶穌基督說:只有如小孩一樣純真的人,才能來到我神聖的國度。〕
總結
聖人之心湛然虛寂,對於百姓一切善惡無所分別,一切盡己盡人,人能盡己盡人,則修己治人之道盡矣,故知聖人以無常心來破人我三相、我執、法執,依此而修,則道必成德必至世也。
老子:【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佛教 :【心懷慈悲度眾生,誰說佛子不多情】
凡夫之情,係於貪著;聖人之情,係於慈悲,平等施於眾生,念念不忘眾生,是為多情,多情是佛心!
孔子曾問禮於老子,老子以「君子聖德,容貌若愚」回應;孔子讚嘆說:「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耶!」「龍」變化莫測,誰能真知!
本章重在首二句:「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但聖人所望於百姓的,不是智巧的心,而是渾樸的心,亦即是沒有機心的心,聖人既以百姓心為心,則聖人的心,亦是渾樸的心,亦是沒有機心的心。因此上下相與,以善以信,即使不善不信,聖人還是以善信對他們,希望他們同歸於善信。
何其慶幸今逢「明師」降世啟蒙,師尊無時不刻諄諄教誨,以天下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歙歙焉,不善者、不信者,就算徒兒不理睬 自甘墮落也無奈,付過千般愛在徒身上,願徒平安無恙回來,聖者於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師尊慈心,時予呼喚,好讓善者吾善之,信者吾信之,使之銘心刻骨的叮嚀呀!
上一篇:道德經 損益章第四十八
下一篇:道德經 保命章第四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