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7 11:21:51藻荇交橫

喝茶與讀書



圖片來自黃武雄的臉書




當人們在A跟B這兩者選邊站時,
我喜歡思考C甚至D的可能。

 

人們用茶來笑談讀書或不讀書的差別,
我思索的是,其他的觀點呢?

 

馬庫色要我們避免成為「單向度的人」,
孔子也說,凡事沒有非怎樣不可,一定要怎樣才行。


看完圖片裡的文字,
你可以看看這則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V0LoYUFBZQ

 

懂茶的人,不讀書也能把茶講得頭頭是道;
不懂茶的人,有讀書卻只會說「好喝」的也不少。


因為有讀書或沒讀書的人,
各自又能分析成多種類型。

重點是什麼?
也許是,我們是否能在茶與自己之間,
建立最好的聯繫?
又或者是,我們是否能清楚,
讀書或不讀書,
哪條路更適合自己?

讀書或不讀書的差別,
因人、因時等因素而異,
不會像圖卡的文字那麼簡單地斷然二分。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
梔子花 2017-03-28 15:36:49

可能因為我們已經長大,
不會單純只看事物的表面,
知曉各種可能性存在,
即-老人常說的:我吃過的鹽,比你過的橋還多。
時間會累積智慧。

時至今日,已經沒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了,可為了拐騙孩童讀書,只好分類人格體現出來的氣質所在跟談吐與吸收的知識有關,是顯而易見的表徵,也代表著現在一般的社會風氣。

(臉書的盛行)=檢視的快速=眾口鑠金的力量?

版主回應
是呀!
累積智慧很重要。

能以讀書為興趣,
或把讀書當作良師益友,
就不會昧於社會風氣了,
也幾乎可說萬般皆下品了。

臉書等媒體的影響力,
值得深入研究。
2017-03-28 17:10:53
愛馬氏 2017-03-28 10:32:39

我思故我在
思考能力才是重要
讀萬卷書如不會思考
更麻煩

版主回應
是的。
雖然「我思」的「我」,
是被建構出來的。
使得「我思」的同時,
「我」反而不存在了。
但,這至少是個「代言」的過程。

至於是否有選擇「代言」的自由?
則是另外的問題了。
2017-03-28 1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