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18 01:07:37咖啡海

在臉書上沒說再見的泰迪熊:以Teddy為名的網路民族誌

 

這一篇文章送給在九月一日離開我們的Teddy。很抱歉沒有辦法送你最後一程,但希望你能看到這篇文章,看到你帶給我的啟發。

我掙扎到底該把Teddy擺在第二人稱還是第三人稱的位置,有很多話想對Teddy說,但又有很多話應該把他擺在第三人稱的位置來描述。於是乎,我決定兩者採用,如果朋友們讀這篇文章時有點頭昏,還請見諒。

朋友,我們是在網路上面變熟的,卻是在人類學的路上相遇,就讓我以你為中心寫一篇關於Facebook的網路民族誌吧!

和Teddy是在臉書(facebook)上變熟的,加他好友的日子在2010年的四月。但實際上認識Teddy卻是在這十年以前的事,那時我剛考進台大人類學系碩士班,常聽到有人喊「Teddy!Teddy!」,每次回頭看都有人如其名的感覺,看到他就像看到泰迪熊一樣,如果要找一個形容詞來描述對他外在的印象,他可愛的笑容足以讓他成為一名「療傷系男子」。那時候和Teddy沒有太多互動,之後Teddy去當兵,常看著他穿著軍服回到現在已經拆掉了的洞洞館。我回到人類學系當助理後,哪時他也已經在中研院工作,但還是偶爾有機會和他在一樓陳列室外聊兩句,或是在樓下數典辦公室看到他。我想,人類學系是Teddy的羈絆、牽掛與不捨。



朋友,你是我還不及變得更好的朋友。 

我離開台灣到美國匹茲堡唸書是在2008年的秋天,到美國前還在人類學系時就看著從英國回來的盈潔用臉書和她的英國朋友保持聯絡,我那時還不以為意。沒想到,到了美國,臉書很快地就變成同一年一起到海外留學的台灣學生們的重要互動方式。而我在台大人類學系所認識的同學與朋友們,也多在2009年暑假後,一個一個地開始列上我的臉書上的朋友清單。別忘了,那年暑假之前,「開心農場」開始在台灣風行,在MSN上朋友們呼朋引伴到臉書上開農場,要去彼此的菜園偷菜。

而和Teddy成為臉書上的朋友卻已經是2010年四月的事了。那時開心農場已經退燒,大家開始思索如何運用臉書來經營人際關係,越來越多人開始擁有了自己的臉書。這時臉書的另外一個 功能「粉絲團」開始被注意到,許多公司、行銷單位甚至個人都開始有自己的「粉絲專頁」,我也在這時候注意到Teddy及他所經營的「數位典藏計畫電子報」。

四月某日,看到Teddy在臉書的朋友推薦名單上,就點選了下去,而這也讓我看到了人際關係的另外一種可能。說實話,我和Teddy本來沒有太多的互動,但我們都是愛在臉書上分享各類影片與文章的人類,所以常在彼此所分享的內容下寫些comments,或是自己與連結內容相關的經驗。記得他有段時間最常貼80年代的電腦遊戲影片介紹,有不少遊戲也曾經是我的回憶,看到有人整理自己曾經也有的經驗,慢慢地對於這個人開始有了更真實的想像,或是說「認識」。

2010年暑假,我回到台灣,一邊出田野一邊忙結婚的事之外,還回到洞洞館送洞洞館最後一程,沒想到那也是我們最後一次見面。那天,在洞洞館的頂樓,我和Teddy聊起他工作上的內容,也談到數位典藏未來發展的可能性。在這之前,我們從來沒這樣聊過,沒想到卻因為臉書上的分享、因為共同曾經在洞洞館度過一段時光,也能成為可以聊天的對象!回到美國,我們偶爾在彼此臉書上所分享的網頁訊息留言,雖然不多,但有一個人能分享自己所喜歡的數位內容,總是不錯的感覺。


 20100418  陳泰穎先生-數位典藏分享

「數位典藏與學習電子報」應該是Teddy對於台灣最大的貢獻吧!

那時,Teddy總是在上班時、在三更半夜整理他所收集到的台灣數位典藏資訊,在網路上發表。有些是經過編輯後的資訊,這些變成了後來的電子報;有些則是他所收集到的各類網路內容,網站、別的電子報、新聞等,他都不吝惜自己時間地把資訊透過臉書發送給他所認識的朋友。在該電子報對他的專訪中,他也提到,在2009年之後,隨著臉書慢慢地在台灣形成一股力量,他便藉著臉書的便利性,為「數位典藏與學習電子報」成立粉絲專頁,讓更多的人可以透過臉書上的分享,為這份電子報按個「讚」,進而把資訊分享給粉絲們!現在往回看,我們可以說Teddy當時的眼光精準,這個策略著實成功。但我想更重要的是,「數位典藏與學習電子報」在Teddy的努力下,在內容上得到了無比的充實,也貼近網路使用者的需求。在這份電子報裡,我看到了Teddy對於網路文化的熱情,或也可說他一直在用網路關心著這個社會、為這個社會做一些事。Teddy的這份心在他離開中研院數典計畫之後,也跟著他到了民間公司。

Teddy最後落腳在「學學文創」,擔任「色彩部專案經理」,這段時間他在臉書上分享的多是與藝術相關的內容。在他分享的網頁裡,可以看到廖繼春老師的油畫、三峽清水祖師廟等,其實都透露著台灣人如何運用「色彩」來表達內心的情感。透過學學文創的分析整理,藉由Teddy的分享,讓我們對於台灣文化中「顏色」的運用有了更多的認識。Teddy 在臉書上的最後留言是在八月二十九日祝福他的朋友生日快樂,在那則留言下方的討論串裡,他最後寫下「正在燃燒小宇宙啊~~~這裡的人不吃飯不喝水不睡覺,八點半下班算很早離開喔~~華曼風的工作環境[至少上下班時間]是很幸福的~~^^」、「我本來有件褲子可以放一個拳頭,現在可以放兩個了XDDDD」。Teddy最後分享的一篇文章是在「學學台灣文化色彩」的網頁上,文章名為「【色彩新聞】中正紀念堂百年大變身,財神爺鬧台歷史建物七十二變」,時間是八月三十日台北時間晚上十一點零三分。

這之後,Teddy在臉書上消失了。

接下來的幾篇臉書留言是Teddy姊姊想念的文字,但我們都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而在九月十日,我們都在Teddy的臉書上看到他姊夫寫下Teddy離開我們的消息。

網路,應該是他揮灑熱血的空間啊!

更沒想到在顏色最豐富的地方上班,Teddy竟然在自己的生命畫布上畫上了最後的黑白!




 


Teddy,你怎麼可以這麼傻?我可以揍你嗎?

我是在臉書上看到Teddy離我們遠去的消息,是在美國時間的九月十號。

先是看到浩右寫下:「 昨晚做了一個愉快的夢,真實的讓我覺得睡醒後它還會是真的。早上起來卻聽到一位朋友過世的消息,為何南柯一夢的總是開心的事情,而現實中的卻總是如此的愁苦呢?」接著又看到Teddy姊夫寫下的訊息,才意識到Teddy已經有一陣子沒有在臉書上出現了,難道他真的就走了嗎?

我不敢相信這件事情,開始在臉書上、MSN上焦急地問朋友。

我問偉傑,Teddy以前的同事,才知道Teddy不告而別的方式是如此讓人難過。

雖著消息的傳開,學妹在臉書上丟訊息問我到底怎麼一回事?我也把這難過消息轉告其他也認識Teddy但沒有他臉書網頁的朋友。

接下來的這一個禮拜,Teddy在臉書上的朋友開始在他的頁面上留下不捨的文字,貼上手邊擁有的影片與影像。

我們看到了他的好人緣,大家心中的Teddy都是那麼的美好、溫柔、熱情。

我們也看到了大家對他的憤怒,為什麼不願意依賴朋友,把所有的苦都自己吞下。

有些朋友甚至懊悔遺憾竟然沒有把Teddy加入自己的臉書朋友清單裡,儘管知道我們都在他的臉書上,卻沒法加入追思的行列!

Teddy的臉書頁面是我們追思他的地方,是我們罵他的地方,但他不會再回我們任何的訊息,他的臉書網路時間永遠地停留在八月三十日台北時間晚上十一點零三分。

 





 

朋友,你好殘忍,用這種方式讓我們學到這一課!

因為Teddy,我才發現在這個網路時代裡,在這個社群網站的時代裡,「我上網,故我在!」這個道理。

當網路已經成為整個社會的血脈,當社群網站已經成為我們生活裡不可切割的一部分,我們不再上網如同死亡。

Teddy消息傳來的時候,我正在讀Ilana Gershon的網路民族誌The Breakup 2.0: Disconnecting over New Media。這本網路人類學民族誌討論的是人們如何在Facebook上、Twitter上和愛人分手?在網路時代裡,用email分手算是分手嗎?在Facebook上改掉感情狀態才是真正的分手嗎?當人與人的情感在「虛擬」的空間裡一點一點地建構起來,即便是在臉書上互動都有十足「真實的意義」!

Teddy的離去在網路上是如此真實,因為他也是活在網路上的人啊。

當他停止他在網路上的分享,當我們再也收不到他在網路上給我們的問候,我們這些透過網路與他維持聯絡的朋友,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網路人生的終止也是陰陽兩隔。

 

原來,我們都還沒思考到Facebook上「死亡」的問題。

我們都在社群網站相遇,但我們可能無法在社群網站上說再見,只能留下曾經訊息互動的紀錄。

七八十年之後,假如我們都還在用Facebook,當自己的朋友一個一個地告別這個世界,當facebook充斥著訃聞、告別與不捨,那這社群網站還會是現在的樣子嗎?我們要怎麼面對這樣一個曾經是如此歡樂,現在卻轉變成如此哀傷的地方啊!?

Teddy你可知道你丟了這麼大一個問題給我們啊!?

 

或許,在數位時代裡,生命有不同的形式。

你還活在你曾經努力過的數位內容裡,你還活在你每一篇的部落格文章裡、你還活在每一段有你的youtube裡,你也還活在你的臉書上。

雖然一google你的名字,就能找到你的足跡,但為何這回我們卻感覺你已經離我們好遠好遠,再也觸不可及。

雖然我們本來就在地球的各自一端,但這回卻是不同次元的相離。

我想起老蔣的話「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

你卻用殘酷的手段讓我體認到:「數位生命的意義,在創造網路繼起之訊息!」

不再發訊息在網路上的你,有看到了嗎?

 

朋友,二七那天你有回來嗎?

在另外一個次元裡的你,能夠上網看到我們對你的想念嗎?看得到我們在臉書上留下想對你說的話嗎?有看到我們想揍你嗎?

 

Teddy,傳說中擁有療傷笑容的男子,願你一路好走。

總有一天我們會相遇,到時候,我一定先揍你一頓,再抱著你說,我好想你!

 

 

 

關於Teddy在台灣數位典藏這一塊領域的努力與貢獻,大家可以參考以下連結

http://newsletter.teldap.tw/news/read_topstory.php?nid=4745&lid=544

http://blog.yam.com/huchijui/article/41800052


Teddy的部落格:http://cultureandindustry.blogspot.com/

 

本文影像依序引用自:

http://blog.yam.com/huchijui/article/41800052

http://newsletter.teldap.tw/index.php?lid=544

http://newsletter.teldap.tw/news/NewsContent.php?nid=4745&lid=544

http://www.ihp.sinica.edu.tw/~museum/volunteer/photos.php?albums_the_no=czoyOiIyOCI7&class_the_no=czoxOiI2Ijs=&the_type=czoxOiIyIjs=

http://www.codeup.org.tw/home/space.php?uid=19&do=album&picid=9

艾姬 2011-09-20 13:27:23

好遺憾...

網路其實不是我們存在的方式
能夠呼吸,才是...

Lucy 2011-09-18 09:11:55

原本是要謝謝你分享Pittsburgh希臘文化美食節資訊(是的我今天還是去了,腳痛可以忍這個不大能忍),卻先讀到你寫給朋友的弔文,非常感動,再連到他的文化部落格,看到藝霞(我音樂所有一學妹的新出爐碩論)等影片的上傳...天啊,只能說他真的很用心。謝謝你,也謝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