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17 01:42:15咖啡海

印象上海(八)-- 在上海的台灣人

這幾年去到中國,都會和在中國唸書工作的朋友聚聚,來到上海也不例外。
六字頭或是七字頭前段班的朋友來到上海,他們眼中的上海市如何呢?他們又怎麼比較上海與台灣呢?
這次旅行或許來不及多認識些上海朋友,但透過台灣人的眼來認識上海會是不錯的選擇。就像人類學者常會注意到一個社會的邊緣,在邊緣位置上的人往往擁有比較的觀點,對於一個社會的理解與詮釋往往與社會裡的核心有所不同。

在朋友口中,台灣人要適應上海一點也不難,較舒適的氣候、較優良的空氣品質、語言隔閡小、生活型態接近,都讓台灣人在這邊過得很舒適,也難怪目前在上海的中國人口已經超過了70萬人,大約是一個雲林縣的總人口數,或是三分之一個台北市。

提到對於上海的印象,他們都說,上海比台北國際化多了,一流的國際品牌都可以在這裡找得到,外國人口也非常的多。承繼著上海租界的過往,現在的上海已經成為中國最國際化的都市,外國人都來到這裡尋找機會,也在這裡定居。因為中國市場的發展,吸引了大量的外國人口,使上海的外國人口數遠遠大於台北,難怪大家都說上海「國際化」的程度遠高於台北。但表現上的「國際化」是否真的就代表上海骨子裡也跟著國際化呢?我自己高度地質疑,光是網路封鎖這一點就足以證明中國還沒辦法面對媒體上資訊的自由流動,在上海幾天差透了的網路經驗,與現在每天看到上海與北京朋友無所不用其極地翻牆上facebook,就知道上海的國際化只是商業上、貿易上,國民能否在草根的層次上與國際接軌,在未來五年或十年之間達到資訊的自由交換,都還是個大問號。

提到上海與台灣的比較。朋友們看到了中國廣大市場所帶來的機會,也更憂心的台灣發展。他們眼中的台灣似乎越來越邊緣化,國際觀薄弱、面對中國的挑戰只能被動地還擊。但提到中國的發展,他們也是憂心忡忡,社會貧富差距過度戲劇性地加大、社會價值觀的扭曲,人權的低落都讓他們質疑中國的未來十年。

不過,當我提到人的面向時,朋友們都一致地同意台灣在「人的素質」上還是優秀許多。台灣人的禮貌、理性、開放與工作態度還是最大的優勢,儘管在中國生活常被迫要口出惡言只求換得服務員的注意,或是生活上必須要面對中國的「中國主義」,台灣人還是能展現出較高的素質,面對生活與工作上的種種挑戰。

遺憾的是,當我問起未來他們想要留在中國發展還是回台灣時,朋友們都流露出對於台灣就業市場的憂心。對他們來說,在上海工作,除了薪水高,生活品質也高些,加班的時數遠低於台北,比較有自己的時間,薪水卻遠遠高出許多,儘管上海物價步低,卻還是能維持不錯的生活品質。回到台灣,所要面對的工作環境可能比中國還要差些,薪水更不可能比得上上海的水準。在我眼裡,他們都是各行各業中的菁英,良禽擇木而居的道理似乎說得通,但也無奈台灣竟然留不住他們。

人口的流動在全球化的時代裡儘是平常事,但朋友的移居卻總是讓人想了很多啊!留學在美國,似乎更能體會這些定居上海的朋友對於台灣的愛與愁,只是大環境不改變,回到台灣真的是最好的選擇嗎?我懷疑著?







 

 

 

 

 

大J 2011-06-20 13:55:00

上海~~~
物質上的國際化~~~物價更是!!

版主回應
有見識到啊! 2011-06-21 10: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