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23 06:42:17咖啡海

咖啡海的不負責影評加書評~《九降風》與《精準的失控》















1996年的一個新聞事件,造就了電影《九降風》與九把刀的小說《精準的失控》。 

2008年,因為忙著出國,我錯過了《九降風》,後來聽說這部電影也預告著台灣電影的復甦。
2010
年,我按照慣例,在機場買了一本九把刀的新小說,《精準的失控》講得是時空穿越的故事。
這部電影與這本書有什麼關係嗎?如兩部作品都在講1996, 1997年的職棒簽賭事件。

不過,下文有雷,如果你還沒有讀過《精準的失控》,還沒機會看電影《九降風》,如果想保留欣賞的樂趣,我可以等你先看完小說再來讀

或許因為《精準的失控》講的是一連串的因果,一連串的事件如何因為一場車禍串連在一起,卻又有何可能回到事情的最初,改變歷史進行的方向,重新定義人的一生。 所以,當我看《九降風》的時候,自然地產生了一種投射,思考著每一個散亂的環節,是否可能會因為一個決定、一個眼神、一句話的改變,而重新將劇中七個人的故事洗牌。

這應該不能算是巧合,那一年都是九把刀與林書宇從高中轉大學的年紀,也是我的。[1]

那是一個很特別的年份,阿扁剛選上市長沒多久、阿輝伯當選第一任民選總統及伴隨而來的中國飛彈危機,再加上轟動一時職棒簽賭案,成為那年畢業生共同的記憶。對一個正要從充滿限制的學校畢業,開始迎接大學新鮮人人生的兩位來說(當然也包括我),那一段時間各種詭譎的不確定感透過各種方式滲透到了生活裡,而當他們兩位要說一個關於那個時間點的故事,當時的一切自然成為激發創意的養分。

 

電影裡高中生瘋棒球也勾起我的記憶,當時還在唸夜補校的我,雖然不是棒球迷,但身旁總是有幾位同學著迷到上課時偷偷把耳機線穿過袖子,一邊眼睛看著黑板一邊用手摀著耳朵聽棒球比賽,當球員打出一支全壘打,同學還會忘情得叫出來,反而穿了幫。幾位同學還組成棒球隊,代表學校去打金龍旗[2],雖然那時他們只贏過一場,但現在想起他們的熱血樣貌,也會想起那個年代自己的樣子。

 

棒球真的活在台灣的文化與歷史裡太深太重要,當年職棒傳出簽賭,對我的同學們,對於林書宇與九把刀也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在還未真正踏入社會之前,職業運動彷彿象徵了社會競爭的本質,而球員的努力也在告訴年輕人們只要努力,就能夢想成真,站上最高的舞台。而當公平的比賽變成了組頭賺錢的工具,代表夢想的球員形象幻滅成為黑道的打手,彷彿宣告這個世界的公平早已被破壞,人生的未來也勢必要面對人心的黑暗。也因為這樣,職棒簽賭案對於林書宇與九把刀的影像遠深過其他事件,也才成為他們電影與小說創作的題材。當時的他們或許還不懂什麼飛彈危機到底有多危險,還是阿輝伯當選在台灣民主歷程與本土化歷程中代表了什麼,但他們知道心中的英雄不再是英雄。

 

或許,林書宇與九把刀對於自己當年對於職棒的熱愛也還有緬懷,也或許,他們兩位還看到了在逆境中的台灣棒球運動還有希望,希望自己熱愛的運動不要被打倒,也希望延續自己當年曾經從這些球員身上所得到的勇氣。於是,在《九降風》裡面,廖敏雄在劇末出現表現他對於整個事件的懺悔;在《精準的失控》裡,記錄當時事件的報紙成為解救女主角悲劇一生的關鍵。我想,這也是兩位在自己作品裡的救贖,拯救那年夢想被打碎的自己。

 



[1] 林書宇1976年出生,但因為在美國唸小學,加上劇情的內容,所以我推測那也是林導演畢業前後的年份。

[2] 金龍旗是1995-2003年的全國高中棒球比賽,號稱是台灣的甲子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