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05 15:02:23平淡的幸福

攝影論壇 尊重是互相的.不尊重也可以是互相的.

用另一種比喻..如果有個車行的老板.買功能新.馬力強的車.就這樣的教給(沒太多經驗)新進員工.一個小時後就開始上路送貨.你的新車在一個星期內會出多少事?.撞到人.被車撞.倒車也撞.超速罰單.門沒關好.貨物散落一地.....如果高級器材可以解決專業人員的短視問題的話.老美的太空梭夠高級了.航空母艦的戰機夠也高級了吧?一個小時教出的一個專業人....我不覺得是好的解決之道.
所以我提出本文36歲失業的攝影師.就是希望社會在數位運作之後不要發生短視.近利的現象.深耕的文化基礎才能創造永續的經濟格局

問題是..所謂的金字塔的本身.亦就等與一個社會結構體的話.上端之所以在上端.是因為有下端在支持撐起塔頂上端.等到有一天中下層的後進後輩上來之後.以自然競爭淘汰的方式輪到他們到塔頂繼續領導之後的人.而我在提出此文的目的.就是希望未來不論輪到那一代當家.社會職場都是健康的.
但是若以另一種金字塔競爭論比喻說.請想一下上端的面積就只有這麼大.能立多少人.?
**所以本文"36歲失業的攝影師"的定位點.是指向金字塔中間的這個部分.出了問題.而塔頂的經營者.及自認爬上頂的主管們.有一天你們摔(衰)下來時.原因是什麼.....中間沒有支撐力.
給你一個想像的畫面:把埃及金字塔的頂端(好幾頓重).放在宜蘭頭城搶孤的木架上.......而你在金字塔頂.享受著刷人的權力感......
http://forum.photosharp.com.tw/FORUM/ArticleList.aspx?TopicId=111505&ForumId=40&Page=4#res1446654
圖庫的商業機制,目前似乎不太明朗,主要問題出在一般消費者的使用習慣上,對於差異和版權的不夠尊重。而建構比大型完整的商業圖庫,必須先投資一筆不小的資金,可能動輒幾百萬。目前市面上的圖庫內容似乎五花八門,但是其實類型和素材內容、人物構思都稍嫌薄弱。我覺重要的還是消費者對攝影這種創意商品的概念,需要透過媒體和各種法律釐清。業界要有健全的經紀制度和公會,使大家不至於削價競爭。大學和專門學校的職業教育,與新的證照制度的實施。

你問的議價問題.有2種.一是以圖計價.一圖120的片子可從600~1200之間.價位的標準全看你與客戶的互動.也包括你們自己對於自己攝影功力的定位.二是以包裹式的計價方式報價.也就是說這個接案.你全部報多少.預定幾個工作天完成.(不管拍幾圖多少錢).而是以攝影工作天責任制的方式完成(一天10.000~15.000).簡單的拍的快.拍的多.難的拍的慢.拍的少.底片材料另計.實報實消.亦是個很公平自然的工作法則.
你可以將兩種報價方式同時給客戶選擇.讓他們選對自己有利的計價方式.結果雙贏....
我之前是建議他用每張800到1000在計價(底片費另計),因為要把背景紙帶出去還要多租幾顆燈,甚至有可能要租大型攝影棚來拍攝,所以他之前才很猶豫不知道如何計價,想問問手札上的攝影師。請問你這兩個方式都是底片材料費另外計算的嗎?若是有燈光和棚租(因為傢俱的尺寸)的開銷,應該分開計算還是含括較好?

你所問的新的問題..涉及到與客戶的對應模式.有的老式的客戶喜歡一個單一報價.不管你內含.外加.也不想知道你因租棚又花了多少耗損成本.他只問你一個(包裹)案.要多少錢.因此耗損.毛利.材料費....你要自己用計算機加減算一算之後再加百分之7的發票稅.
另一種新客戶較能接受分開報價的模式.列個清單.透明化的報價.會使客戶對你有誠實的信任感.如(列單)1-材料費約0000 nt.2-燈光場租(建議給客戶經手.付費.此項發票稅可讓他節稅)0000 nt.3-攝影費000 nt.4-發票稅外加 5-若客戶的支票開的太遠.材料費.與攝影費.要求分開.材料費要先付.若是付現.可考慮多給他一些折扣




所謂研發,也不過叫一群年輕小夥子模仿別人的產品

研發叫做RD
research and develop
但是台灣電子電腦業的RD是
research how to debug
還有
research how to reduce component

research how to copy
我讀書的時候 老師是美國留學回來的碩士
之前在台灣一家家電大廠做RD
他說 他的工作就是如何把零件拿掉還能讓那台電視可以正常動作
25年前的台灣是如此 現在還是一樣
那些做領高薪的RD甚至是碩士RD
領那麼高的薪水做那什麼東西出來 說難聽點 連個玩具都做不好
要是我是那個RD 我會覺得很丟臉 領那個薪水我會很心虛
波音公司的飛機裝配工人看到747飛在天上都會很驕傲
因為那是他做的飛機
(請看DISCOVERY 747的紀錄片)
一個裝配工人而已卻能有這樣的驕傲
台灣的RD 你的驕傲在哪裡??
我以前公司(C開頭 在五股 股票上市公司)那個協理 現在是副總
以前在工研院搞數位相機的 後來去鴻友
(一付驕傲的樣子 台科大碩士 我不知道他在驕傲啥 又不是MIT的
我以前老闆還是MIT畢業的)
算是台灣做數位相機的始祖 做了那麼久 現在還是只能做出玩具相機
不知道他到底哪裡技術贏人家
還好人家日本不想玩這一塊 如果日本人下來玩 我看他事業處就不用玩了 官位也不保
賣的東西只能在有了東森痛苦一生那邊賣 騙騙錢
開發東西有問題只會提出一些鳥意見 搞的其他人照做以後後來在那邊擦屁股善後還要給他台階下
因為誰都不敢得罪大官 不論他提出的方法有多鳥
台灣喔 這些大廠繼續花大錢找碩士做玩具吧
我以前一個同事說
(他有5個以上的專利)
當一個RD 沒有半個專利在身 不配稱為RD工程師
要是台灣每個RD都能像他那樣對自己要求 現在也不會被韓國巴好玩的

--------------------------------------------------------------------------------
http://forum.photosharp.com.tw/FORUM/ArticleList.aspx?TopicId=111505&ForumId=40&Page=4#res1446654
台科大碩士會比MIT差嗎?

事實證明 那位副總是比MIT畢業的 能力還差
MIT畢業的也是台灣過去的 不是ABC
那位MIT的 當過所羅門的總經理
我說的能力不是技術上
而是在那個職位上的能力
如果真的不能找到人才帶領他們,也要能夠傾聽他們的意見。

我跟我的主管說
他只回答我 跟我說沒用 因為我不是決策者 對他說也沒鳥用
反正總歸一句 台灣一堆公司生平無大志 只求做爛貨
但是問題來了 現在中國做爛貨的成本比台灣低
台灣又沒啥可以突破的技術
所以我才說 台灣遲早要敗的
還有超過35歲就不要人家
搞的大家只好自己出來創業 中小企業一堆 分散技術與戰力
除非遇到經濟很好 不然中小企業很容易死 變成泡沫經濟的犧牲者
到頭來又變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失業找不到工作無法養家只好大家去自殺
台灣已經有貧富懸殊差距拉大的現象了

學習的時間常短..工作的時間長短..其實不代表什麼啦..反正35歲是大部分公司的制度..除非你是有人介紹進去的啦..不然就算你有一身好工夫..也沒有展現的機會..這種無形工作能力的工作就是這樣啦...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哈哈

其他國家.對於專業(攝影)工作人員.是很尊重的.
**在日本..講的是輩份倫理.學長.學弟.先到公司.後到公司.....如果那個自視驕傲.不注重團隊工作的話.只有等著被請走路.
**在美國..有次我在紐約街頭看到一位50幾歲.滿頭銀髮的攝影師.在華爾街旁.拍下一期的男性服裝雜誌.周邊的助理從30幾歲到40之間.有3.4位.個個堅守職位.因為他們知道專業是可以被尊重的.
在台灣..好不容易學到火候.剛好越過35.面試你的主管比你小.看了你的履歷表之後.很客氣的跟你說.拍的不錯.請等候通知....................

在美國,很自然地,似乎是在35歲之後養活自己和家人的職業,尤其像是拍電影攝影的大助很多人都做到蠻老的,常常在網站或是媒體上看到,某片助理接受訪問之類的,由言談中,很能感受到他們對自己專業的執著度.
台灣攝影師在畸形削價競爭下,只會把專業度的光榮感完全消磨殆盡,根據在上海做廣告的友人觀察,台灣已經削價到行情比上海商攝還低了吧

哎呀~人都會抱怨的
現在世界那麼亂,吐吐苦水不為過啊~悶在心裡會得內傷的

台灣廣告影片大助一班是3200小助是2500
沒記錯的話第一班8小時第2班6小時以此類推8664還是8642
一般大助是跟焦及測光,小助換片以及其他工作
記得是3∼4年前若有筆誤請包含
通常是隸屬於器材公司也有年紀很大的,非常專業
偶爾也會自己接一些片拍,但因為一成為攝影師就變freelancer
薪水會變不固定,所以有些人還是選擇專職攝助

製作公司有時也有自己的器材養自己的助理不過薪水比較低
但比較容易升起來,如果運氣,好能力夠,人際關係好的話

我相信在台灣拍得好自然會有人找你拍,但是大多數客戶是價格導向
還有遇過很滿意,但之後還要砍價的也不在少數
當然也有尊重專業懂得欣賞的客戶只是很少而已,遇到這種要多把握

我是每天都摔下來啊~~
幫雜誌社拍旅遊外稿--->>>錢有些還拿不到,而之前出差認識從國外回來的知名旅遊作家與廣告人(有得過台灣精品產品廣告設計獎等等)才跟我說:你要小心那家雜誌社,以前他跟那老闆合作過,老闆很會欺負攝影師.他又跟我說,他在美國發展,美國是非常尊重這行的人士(不管是攝影 廣告 藝術之纇的),比如他拍一張旅遊風景照片,一張至少報價100元美金,台灣的報價就給你亂開,只會壓榨你罷了.唉...誰知道洞這麼多 誰知道我當初為什麼想跳下去 誰知道商人是這樣的....幸好他拉我一把,不然我真的還要繼續摔下去.

不是每家老闆都一樣的--->>雖然有以上的經驗,但我不覺得每家都一樣啦.記得去年12月,我心血來潮,跑去新竹一家婚紗店應徵,那主管看了我拍的一些照片(包括婚紗照),就說願意培養我,雖然剛開始薪水不會很高,但會在短時間內讓我獨當一面,希望我能去那做.聽完這句話,我就覺得即便是在外敲鐘的和尚,你有一定的修行,不見得不會成佛.

RD-->>朋友在友達當RD(他也是可以申請到劍橋大學與MIT的博士班,所以台灣出去的也是人才),每個月的考績都是前三名,套句他說的一句話:覺得這份工作太輕鬆了,以前剛從黃光轉到RD,以為會有什麼挑戰,沒有想到一樣簡單.聽他的敘述,台灣是沒有所謂的"RD",他在中研院工作的時候,那環境才有所謂的"RD",什麼創新發展,還不是套一些參數在改來改去,難怪他會覺得工作沒有挑戰(他覺得台灣公司的格局就是這樣,代工嘛).

革新-->>>除非有一群人,肯創作發展 肯突破台灣代工量產的格局,不然我們說再多,一樣每天都會摔下來!!!
不要覺得代工不好啦,代工也是很專業的.代工跟RD&發展品牌並不衝突...我是覺得30歲以前可以靠學經歷找到好工作.30歲以後則只能靠自己的競爭力了.如果你有明顯突出的競爭力,自然就會有舞台的.只是這樣的機會比那些給20幾歲小夥子幹的工作少很多就是了
昨天我才又跟那位RD聊過,他說他現在看到台灣開始幫大陸代工時,他真的覺得台灣該進步了,因為這是他在讀書時所不敢想像的:大陸竟然會進步到這程度,我們要幫他們代工了!!(他還覺得他公司某個副總什麼才能都沒有,還可以當執行副總,連友達這樣的大廠都這樣,他覺得其他公司要好也好不到那裡去),所以不是代工不好,而是我們的發球的機會是越來越少,大家都不會擔心嗎??還是說老二哲學是一定可以百分之百生存??acer努力多久才有今天的國際規模??我個人覺得品牌與代工是衝突的,否則為什麼許多老闆都只代工??台灣人的務實是出了名的喔.
---------------------------------------------------------------------------------------
再拉回攝影的話題,我覺得要改變台灣一些老闆的心態真的是很難,畢竟你很難跟他說這照片的深度在那,什麼叫好照片,那他會聽嗎??他是商人啊.
之前有一位攝影師(已離職了)就跟我說這行飯確實不好吃,要吃得好,還要有能力吃下去,否則會噎住.且若我想以此為業,就要想很清楚什麼是我要鎖定的目標?我要給那一群人看這照片??若連你想鎖定的對象都無法肯定你的作品,那他建議我最好不要當工作.
一張一百美金的照片,在台灣可以變成三百塊台幣,這就是台灣的待人之道(多數),也是我旅遊作家朋友跟我說,等我有一定的作品時,一定要去國外發展,否則你再怎麼努力也是被當作廉價勞工.
當我們許多藝術家及導演在國外大放異彩時,我們才會開始想起他們的好(我們才會放出一點點可憐的施捨),除非大家有一天也能跟他們一樣要成名,然後藉由成名的力量來慢慢說服社會,否則我真的很悲觀.
由於台灣人口少,喜歡看書的不多,相對的出版品銷售有限,廠商考慮到製作成本,稿酬當然不會高
這可以諒解
比較糟糕的是--相關的企業、餐廳、旅館、公司行號,採用照片的廣告或佈置,
寧可用外國--也不要用台灣的影像----打開報紙或上網--比比皆事,
大概全世界--只有台灣看的到
這些才是扼殺台灣攝影進步的最大原因




手札可以作的還很多 但限於經費可以作的真的不多 做圖庫好了 有多少人願意無償提供作品 或者 可開個專區專門收藏願意提供作品人的作品
弄個任務標單也不錯 登個攝影任務 看有多少高手接任務


開發東西有問題只會提出一些鳥意見 搞的其他人照做以後後來在那邊擦屁股善後還要給他台階下
ㄏㄏ,有同感,我的leader就曾為了"大頭"的一個想法(他早就知道不行),然後在公司熬夜一個禮拜,證明給"大頭"看真的不行,這種鳥事常常發生。
外行領導內行的情況常發生。新進人員也沒有什麼經驗,需要有經驗的來教導,不知道是人才不夠還是為了省錢,如果真的不能找到人才帶領他們,也要能夠傾聽他們的意見。

台灣缺乏研發精神,所謂研發精神就是思考問題本質的能力,為什麼要這樣做,啟發點是什麼,結論是什麼?抄襲尚未可恥,擔心的就是也不知道在抄什麼,感覺像似try then error。

另外缺乏專注的精神,許多問題需要專注去探索,棄而不捨,才能了解,台灣不是沒有這樣的精神,但往往在功利主義之下逐漸被忽視了。

昨天和金緯老版的二哥聊天,他說--高雄市有家旅館,盜用x人印在月曆上的愛河照片
翻拍使用當展示照片,正訴訟中,
盜版使用或業者貪圖偏宜,室內佈置--不採用品質佳的相紙--而採用差的噴畫
或者政府機關,將舉辦比賽、委託拍攝,取得著作財產權的照片,隨便流出,供商業使用
導致畫面一再重覆出現
也是妨礙台灣攝影進步的原因之一,
市場無需求,業者當然不會注重品質,雇用技術佳的攝影師,
只有靠消費者團結----
對無認同當地特色或不注重品質的業者---不要去消費
他們才會被迫改進,不改進只有被淘汰,也才不會劣幣驅良幣
市場有需求,只要技術夠,別說35歲,53歲都有人雇用@@
轉換跑道不可行嗎?
若在自己的領域已經失去競爭能力
是否考慮到本身技能不適合現實了?



http://forum.photosharp.com.tw/FORUM/ArticleList.aspx?TopicId=111505&ForumId=40&Page=4#res1446654

http://forum.photosharp.com.tw/FORUM/ArticleList.aspx?TopicId=111505&ForumId=40&Page=6#res1492293
個人被這問題困惱也有一陣子了,我是在維修貴重設備混了四年,在失業的路上混了五年,
在三十三歲那年失去人生最重要的舞台(從一家大型公司離開).
個人發現在台灣只要過了三十歲,就很難在有制度的大型公司從基層幹起了!!
到了三十五歲要送錢給人找工作更是不可能了,有些年青主管不知吃了什麼炸葯,講話非
常不客氣,會跟你講"謝謝,改天再通知的"已經是很少了,有些人事主管更是以查到過去歷史為自傲,當面羞辱更是家常便飯(也不想想把人大老遠叫去還敢如此)最嚴重的一次被一家
也是大型公司叫去,被五個人當面侮辱,但我已三十七高齡不適合打架.....
這兩年我開始對攝影產生興趣,也是陪伴我度此人生艱難時刻的"精神食糧".
在手札"觀摩"別人的佳作,然後自己也嚐試看看能否照出同樣的效果,雖能自娛不能娛人
但不也自得其樂.

設計 和 攝影
時間長久有關好壞
但觀念很重要 觀念不前進 10-20年的時間經過 還是跟經歷資遣的差不多
每個人都領悟力 及創作力也都不一樣

我非攝影專業人士..只是愛好攝影..覺得很多事不是以時間的長短來作衡量..應該是以對該件事的投入與專業專心的程度作叛斷..本身從事過生產與行銷..可能我資質較不好..所以需累積了多年的實務經驗..才敢接主管級及業務講師的職務..這樣歷經了近10年..35歲離開公司創業..以80萬創業..創業到現在也10多年..業績也穩定的連續成長10多年..現在我正在培養下一梯次的﹝可用人員﹞..我排出來的課程是7-10年...也許是跟我共事的人資質都跟我一樣..資質不是很好....都必須35歲以上才有機會當主管...才有機會負責經營每年9位數的小雜貨店吧...

我所作的工作是不容許"練工夫的",工作第一天就跟老外搞機器,一台死掉的機台不會等你練工夫的
修到半夜也得修,老板不會等你的,使用人更不給你停下來,你得熱機修,也就是機器一邊動,你一邊修
有些機器看都沒看過,也要修.(難怪當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些高貴的儀器,RD看了頭皮都會發麻
被死掉的前人搞的亂七八遭,被修好後來者(無緣見面)拆到體無完膚,如果你說你沒"經驗"(修過)
馬上就被請出場,然後回公司被老板請回家.
幹維修這行是死的很快的一行,在台灣就是這樣.就算在大型的公司也有一些這種現像
不過好很多,不是每天都是"生死存亡".
也難怪很多有"勢力"的父母要千方百計將子女送入,不要遇到,不然你就倒八輩子霉,你在
修機他在旁給你"叫",不是技術好就可以活的久,要陪公子玩遊戲還要把工作作好.
有一家"八吋""十二吋"披撒的U開頭的,這種人就很多!!


有時後我想想攝影的環境還不是大家無形中搞壞的.
當自己成為一個經營者之後.
所必須要維持各種開銷支出.就必須嚐試各種經營策略.
如何減低成本.獲得最大利潤.當然包含精簡人事成本.削價競爭等等....各種方式.
所以要想從事這行及永續經營這行必須要有體認.別抱太大憧憬.
還是必須在現實生活跟理想目標找出個平衡點.
試問你今天把案子發出去真的不去care製作費.(以數家都是差不多技術水準的攝影公司去發案)
做出來的東西其廣告效益沒達到你心目中的業績標準.那麼下次你還願投入多少製做費???
所以嚕~價格雖不是唯一.但卻是每個人的夢魘吧.
台灣這塊島國的攝影環境就是如此.適者生存.不適者~走低價位或淘汰....
這就是市場機制.也牽引每個人的生活環結...
有本事的人那一個不是追求更好的環境(移民或轉行)..根本不會去想改變環境.
以上是10多年在這圈的感想..
----------------------------
試著報價 假設我發一個案子給你報價.
台灣某家大賣場的每期DM型錄內頁商品攝影案子.簽一年約.
每次檔期約5-7天拍攝時間不含封面.(去背景跟單純背景同價)攝影報價不含道具人物或搭景.
數量約400張120或20MB數位檔都可
請問你現會報單張多少.或總價.
----------------------
參考價格 約9年前一張我們以1張$700-800執行
晚點我在說現今大概價格為多少.
PS 同業別打我
應該是和建築物外拍的價格一樣慘,1張300-400---這是偶聽朋友說的,還有價可報--就不錯了@@
另一位朋友經營藝廊,前年還有一些複製畫可賣和相框可做
去年連框都少很多,原因是有貿易商將毫無台灣特色--印刷的圖片附相框,一併從便宜的國家進口
提供國內營業場所美化用--只要看看台灣餐廳和旅館的佈置,是採用什麼東西,就很清楚
恆春半島的旅館,有些更有趣---
房屋外型是台式、日式的,大廳佈置的--確是
1.巴里島的工藝品、花卉版畫、西洋印刷的複製畫
2.老板去大陸旅遊,帶回來的水墨、刺繡
3.廣告商、室內設計師推銷的夏威夷、馬爾地夫沙灘風景有椰子樹的噴圖‧最近流行希臘風
還有人佈置希臘風景照片@@
4.更節省的是什麼都不佈置,牆壁空空蕩蕩
反正房屋是向當地老百姓租的,合約一到期,賺飽了,就走人
小弟去過美、大陸、東南亞,也常看日本旅館介紹的電視節目,特別留意他們的佈置
都沒這種現像--日本風景區的旅館-依小弟觀察--
以佈置自己國家的繪畫最多、當地風景照片和手工藝品其次、書法居第三
真該來台灣學習如何佈置@@
當1個國家的相關行業,需要佈置美化時,卻不用自己國家具當地特色的美術品
都會區還可以接受,風景區如果也是一樣,只是讓外國觀光客看笑話,
消費者不要去這些地方消費,才是最好的辦法!
他們才會被迫採用--具當地特色的繪畫、攝影、雕塑和手工藝品,
從事攝影等藝術工作,有了市場,才能更有發展,只要技術夠、品質好
年齡不是問題



主要仍是消費大眾不重視-----
-----------------------------------------------------------------
+1,除了不重視,消費大眾也不管業主提供的是否合適,照單全收
----------------------------------------------------------
消費者喜歡什麼?業主就提供什麼?
-----------------------------------------------------------
有關使用美術品佈置方面,小弟認為主要是--業主對美學的認知有問題
1.便宜就好---管他是否有美感或地方特色,使用國外體材--印刷的圖片和噴畫一堆,或根本不用就是例子
2.喜歡花俏---例如船帆石的旅館,好幾家採用電腦合成,海面有帆船或海鷗飛翔,甚至將燈塔加入,根本不真實
3.個人喜好---業主喜歡什麼就佈置什麼,沒考慮是營業場所,要符合實際需求

別說1般營業場所,墾丁有2家5星級的旅館,1家大廳入口,掛的是西洋抽象畫
1家通道,掛的是牡丹花國畫和書法,都是原作,還有英文簽名和用印
價格應該比委託國人畫風景油畫、水彩或照片貴,
政府官員常去住,也沒聽說--認為不合適,建議他們改進
應該都是沒人有意見,業主才高興佈置什麼,就放什麼
造成今日台灣風景區營業場所,佈置的亂像
連帶的---造成本土美術品,銷售市場的萎縮,更沒人願意投入

*補充
別以為營業場所--佈置具當地特色影像的--都是好商家@@
→認定政府機關多1事,不如少1事
1.翻拍政府機關出版品
2.用畫質不夠的相機,自己拍,
導致照片顆粒粗、模糊不清甚致有馬賽克現象
3.拿台灣現成風景照片,請人工便宜國家的畫家畫油畫,好壞也不管
這3種現象,也是1堆
其實不止台灣,每個國家,都需要攝影圖片宣傳商品和營業場所佈置,市場算很大
業主在消費者的要求和監督之下,不得不注重品質和選用標準,
也因此才會委託專業的去拍,市場變大之後
攝影公司的老板,招募人材拍照
成品不夠好--無法交件,再年輕也沒用
自然不會有年齡限制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