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23 10:07:49機風行

疾風行說~晨策尋絕壁

(一)

不厭其煩再三強調,只要是漢人寫的作品,必會出現「意境對仗(含一般對仗)」。
以下以謝靈運( AD 385 ~ AD 433 )寫的《登石門最高頂》為例,請看:

登石門最高頂/謝靈運
晨策尋絕壁 夕息在山棲
疏峰抗高館 對嶺臨迴溪
長臨羅戶穴 積石擁階基
連巖覺路塞 密竹使徑迷
來人忘新術 去子惑故蹊
活活夕流駛 噭噭夜猿啼
沈冥豈別理 守道自不攜
心契九秋榦 目翫三春荑
惜無同懷客 共登青雲梯

其中意境對仗的部分:

「晨」策尋絕壁   / 「夕」息在山棲

疏峰「抗」高館   / 「對」嶺臨迴溪

長「林」羅戶穴   / 積「石」擁階基

「連」巖覺路塞   / 「密」竹使徑迷

「來」人忘「新」術 / 「去」子惑「故」蹊

「活活」夕流駛   / 「噭噭」夜猿啼

沈冥豈「別」理   / 守道「自」不攜

「心」契「九秋」榦 / 「目」翫「三春」荑

惜無「同」懷客   / 「共」登青雲梯

結論:
AD 400 以前,漢人的文字習慣就已經是如此,必會出現「意境對仗(含一般對仗)」。

(二)

不厭其煩再三強調,只要是漢人寫的作品,必會出現「意境對仗(含一般對仗)」。
以下以《禮記/檀弓》中的二段為例,請看:

(A)
孔子在衛。有送葬者。而夫子觀之。曰。
善哉為喪乎。足以為法矣。小子識之。
子貢曰。夫子何善爾也。
曰。
「其往也如慕。其反也如疑。」

(B)
齊大饑。黔敖為食於路以待餓者而食之。
有餓者「蒙袂輯屨」貿貿然來。
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
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
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
曾子聞之曰。微與。
「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

結論:
孔子,於 BC 479 死亡。
曾子,於 BC 435 死亡。
可見,
BC 450 以前,漢人的文字習慣就已經是如此,必會出現「意境對仗(含一般對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