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01 18:46:10疾風行

疾風行說~矜赦之師

不厭其煩再三強調,只要是漢人寫的作品,必會出現「意境對仗(含一般對仗)」。
以下以《漢地常用成語》為例,請看:

嘉謀/善政   疾風知勁草/嚴霜識貞木   嘮嘮/叨叨   四時/八節

楚國亡猿禍延林木/城門失火映及池魚 圖窮/匕見 土龍/芻狗 執鞭/隨鐙

塗歌/里詠     夤緣/攀附     大大/方方     大含/細入

大紅/大紫     大衾/長枕     大漸/彌留     大錯/特錯

天上/人間   天造/地設   天魔/外道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失張/失志     夾槍/帶棒     奮翅/鼓翼     奴脣/婢舌

干名/采譽     好吃/懶做     妖聲/妖氣     姓石/非右

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里   委心/帖耳   委委/瑣瑣   委重/投艱

威鳳/祥麟     娉婷/嬝娜     婆婆/媽媽     婷婷/嫋嫋

嬌嬌/滴滴     嬴顛/劉蹶     孤注/一擲     字正/腔圓

學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守經/達權   安眉/帶眼   完好/無缺

宜室/宜家     家絃/戶誦     家翻/宅亂     家雞/野雉

寄田/仰穀   老圃秋容淡/寒花晚節香   寡二/少雙   小屈/大伸

就日/瞻雲     尺吳/寸楚     跼天/蹐地     屏營/徬徨

層出/疊見     山高/水長     嶔崎/磊落     席豐/履厚

其中,有幾點必需說明一下:

(1)
嘮嘮/叨叨  娉婷/嬝娜  屏營/徬徨  嶔崎/磊落

別忘了,發音,也可以形成「意境對仗」哦。

(2)
嘮嘮/叨叨  夾槍/帶棒  奮翅/鼓翼  姓石/非右  娉婷/嬝娜
婆婆/媽媽  婷婷/嫋嫋  宜室/宜家  跼天/蹐地

別忘了,字形,也可以形成「意境對仗」哦。

(3)
夤緣/攀附  大漸/彌留  奮翅/鼓翼  家絃/戶誦  家翻/宅亂
塗歌/里詠  寡二/少雙(此成語不得拆開使用,否則會形成「無義廢言」。

這就是所謂的「意境對仗/抵銷歸零」,所以不構成「同義廢言」。

(4)
嘮嘮/叨叨 大大/方方 委委/瑣瑣 婆婆/媽媽 婷婷/嫋嫋 嬌嬌/滴滴

這就是所謂的「意境對仗/抵銷歸零」,所以不構成「詞窮廢言」。
別以為「疊字對疊字」這概念很簡單,「邪教金剛乘」花了一千年都還沒發現哦 !

(5)
大紅/大紫  大錯/特錯  失張/失志  妖聲/妖氣  宜室/宜家

這就是所謂的「意境對仗/抵銷歸零」,所以不構成「詞窮廢言」。

(6)
楚國亡猿禍延林木/城門失火映及池魚 土龍/芻狗 奮翅/鼓翼 威鳳/祥麟
學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家雞/野雉

漢地成語,經常把「動物」和「人事」作緊密聯結,
可見,古代漢地的文化,極可能不存在「物種歧視」的概念。

(7)
委心/帖耳  安眉/帶眼

再次證明,漢人的文字習慣,絕不可能出現「器官」之重覆廢言。

  

   

不厭其煩再三強調,只要是漢人寫的作品,必會出現「意境對仗(含一般對仗)」。
以下以《禮記/檀弓》為例,請看:

(一)

孔子蚤作。負手曳杖。消搖於門。歌曰。泰山其頹乎。梁木其萎乎。
既歌而入。當戶而坐。子貢聞之。曰。
泰山其頹。則吾將安仰。梁木其萎。則吾將安倣。
夫子殆將病也。
遂趨而入。夫子曰。
賜。爾來何遲也。
夏人殯於東階之上。則猶主之也。
殷人殯於兩楹之間。則猶賓主夾之也。
周人殯於西階之上。則猶賓之也。
而丘也。殷人也。予疇昔之夜。夢坐奠於兩楹之間。予殆將死也。
蓋寢疾七日而沒。

意境對仗:

(1)
孔子「蚤」作 / 賜來何「遲」

(2)
孔子:
泰山其頹乎      / 梁木其萎乎
子貢:
泰山其頹。則吾將安仰 / 梁木其萎。則吾將安倣

(3)
夏人殯於東階之上。則猶主之也。
殷人殯於兩楹之間。則猶賓主夾之也。
周人殯於西階之上。則猶賓之也。

(二)

有子問於曾子曰。問喪於夫子乎。
曰。聞之矣。死欲速朽。喪欲速貧。
有子曰。是非君子之言也。
曾子曰。參也聞諸夫子也。
有子又曰。是非君子之言也。
曾子曰。參也與子游聞之。
有子曰。然。然則夫子有為言之也。
曾子以斯言告於子游。
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
夫子居於宋見桓司馬自為石槨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
死之欲速朽。為桓司馬言之也。
南宮敬叔反必載寶而朝。夫子曰。若是其貨也。喪不如速貧之愈也。
喪之欲速貧。為南宮敬叔言之也。
曾子以子游之言告於有子。
有子曰。然。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
曾子曰。子何以知之。
有子曰。
夫子製於中都。四寸之棺。五寸之槨。以斯知不欲速朽也。
夫子失魯司寇。將之荊。蓋先之以子夏。又申之以冉有。以斯知不欲速貧也。

意境對仗:

(1)
曾子曰:
死欲速朽              / 喪欲速貧
子游曰:
死之欲速朽。為桓司馬言之也     / 喪之欲速貧。為南宮敬叔言之也
夫子曰:
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    / 若是其貨也。喪不如速貧之愈也
有子曰:
四寸之棺。五寸之槨。以斯知不欲速朽 / 先之以子夏。申之以冉有。以斯知不欲速貧

(2)
四寸之棺。五寸之槨 / 先之以子夏。申之以冉有

(三)

吳侵陳,師還出境,陳大宰嚭使於師。
夫差謂行人儀曰。
是夫也多言,盍嘗問焉。
師必有名,人之稱斯師也者,則謂之何。
大宰嚭曰。
古之侵伐者,不斬祀、不殺厲、不獲二毛;
今斯師也,殺厲與 ? 其不謂之殺厲之師與 ?
曰:
反爾地,歸爾子,則謂之何 ?
曰:君王討敝邑之罪,又矜而赦之,師與,有無名乎 ?

意境對仗:

不斬祀、不殺厲、不獲二毛 / 反爾地、今殺厲、歸爾子

請注意:
有些學者把「祀」解釋成「土地公廟旁的樹」,這顯然是錯誤的 !
依「意境對仗」原則,「祀」是一個因戰敗被割讓的「地」方,不是「樹」。
有些學者把「二毛」解釋成「老人」,這顯然是錯誤的 !
依「意境對仗」原則,「二毛」是指小孩「子」,不是「老人」。
為什麼學者會發生這樣的錯誤呢 ? 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不懂「意境對仗」。
夫差,
雖然身為一個「愛侵略他國的君王」,但是他說話依然會乖乖遵守「意境對仗」原則哦 !
為何 ? 原因很簡單,因為他是漢人。

結論:
孔子,於 BC 479 死亡。
子貢,於 BC 446 死亡。
有子,於 BC 458 死亡。
子游,於 BC 443 死亡。
曾子,於 BC 435 死亡。
夫差,於 BC 473 死亡。
可見,
BC 450 以前,漢人的文字習慣就已經是如此,必會出現「意境對仗(含一般對仗)」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