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14 09:37:20Brsuny

虛擬偶像(有雷!)



Viktor: Our ability to manufacture fraud now exceeds our ability to detect it.
You know, it’s easier to fool a hundred thousand people than just one.

~Memorable quotes for Simone
http://www.imdb.com/title/tt0258153/quotes

出自和《楚門的世界》(The Trueman Show)同一編劇手筆,兩部電影常被拿來相互對照:「真實世界中一個虛擬的人」vs.「虛擬世界中一個真實的人」。關於後者,我在〈Visual Nightmare:我們的世界是真實的嗎?〉一文中或多或少已有觸及了,而且我私心喜歡《虛擬偶像》多一點。果真薑是老的辣,Al Pacino
將過氣導演Viktor Taransky詮釋得入木三分。有趣的是他在《魔鬼代言人》(The Devil’s Advocate)中說出”Vanity is my favorite sin.”的名言,在此片中卻也成了受虛名所惑的凡人。尤其片末那種「為了謀殺根本不存在的人而被判處死刑」的荒謬處境更是令人動容。Winona Ryder也在片中客串大牌女星一角,她去試鏡的那一段令人眼睛一亮!

Simone是擷取拼湊多位經典巨星的優點與天使容顏而創造出來的偶像,這當中的恣意調配,如嗓音「少一點梅莉史翠普,多一些洛琳白考兒」等等,卻不免讓我們這種看太多懸疑驚悚作品的人,想起島田莊司的《占星殺人事件》與朝雲的《完美情人》。且破除對追求「完美」的執念吧!曉風在〈畫布:給一個年輕人的婚禮祝辭〉中說得好:「你沒有和一位神明結婚─幸虧沒有,否則不知道對方要如何厭惡你。你是和一個凡人結婚。他愛你或深或淺,但永遠無法愛到把自己變成神明的程度─所以,你不能期待他完美。他有許多缺點,許多會把人氣死的事,他經常又犯他的老毛病,他甚至有時還說錯的是你。但你是和一個凡人結婚,一個又可愛又討厭的凡人,他有許多地方不如你的意,但是接受他吧,記住你也只是一個人,而不是天神。」

當Viktor Taransky在海濱小屋告誡他女兒Lainey Christian Taransky「不要鎮日沈迷於電腦,否則怎麼交得到男友?」的那場戲裡,我們看見Lainey正在網路上閱讀Pygmalion的傳奇,這又是一個十分有趣的安排和隱喻。在希臘神話裡,Pygmalion是個愛上自己創作雕像Galatea的國王,維納斯受這特異的愛情故事所感動,便遂其所願將Galatea幻化為真人。往後不論在蕭伯納的劇作或超現實主義畫家Paul Delvaux性別倒置的同名畫作中,Pygmalion均成為「愛上自己創作物之人」之借代,蕭伯納的劇作嗣後又被改編搬上大銀幕,恰是Simone所取材對象之一Audrey Hepburn主演的《窈窕淑女》(My Fair Lady)。然而在本片中
Viktor Taransky並未真正愛上Simone,雖然一開始他只有在「他能任意操控」的Simone身邊才感到自在,但當Simone大受歡迎搶了他的鋒頭,他對Simone便懷恨在心,而極盡所能加以詆毀,最後以病毒摧之也在所不惜了。於是乎Pygmalion的故事在此又更翻進一層,創作者與創作物間除了愛戀外,有著更複雜微妙的關係與情愫。

Simone從政之後將會如何?會比台面上的這些政客更虛假嗎?十分期待Simone能有續集!


wry 2008-01-27 21:55:06

這部片子,讓我印象一直很深刻。人們要的是那份偶像給的感覺、還是那個人而已。有點諷刺的一部片子,人們真的很容易流於群眾的崇拜之中,即使,那是一個假的人、一個完全捏造出來的人。後面Simone 葬禮的那段,大家的無措,更顯示出當明明事實就擺在眼前的時候,人們還是寧願相信以前看到的。努力的調查這個導演如何殺掉Simone的...很有趣的一部片子

版主回應
Can you believe what you see when you see what you believe?


然而,每一個人都是根據自己的主觀認知在做事的,一個人所處的客觀現實和心理印象總是會有差距。每個人對現實世界都有一些印象,這些印象加起來便構成一個信仰、過濾系統,幫助我們分析每天所碰到的事物,印象可以增進我們掌握事實的效率,但也會使我們眛於事實,做出錯誤的判斷。我們往往只注意那些我們想要看見,認為合理或習慣看見的事物;對那些不可能看不見,但卻和我們印象不符的事物,我們容易視而不見,跌入自欺欺人的迷障中(心理學家稱之為「選擇性的注意」)。
2008-01-29 12:4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