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23 08:59:12Brsuny

廢墟詠歎調

《Ruins》

「廢墟正是我們人類未來城市的型態,未來的城市即是廢墟。」

~後現代建築師磯崎新(註)

(原作:2001.4.20.晨雨.午後陰晴相間)

突然想起Hubert Robert的《羅浮大長廊廢墟的想像景致》。

如果人類文明有朝一日將被整個毀滅,而我們卻僥倖存活,那時的我們能作些什麼?在時空冷冽的邊緣凝視著殘破敗壞的廢墟?懷抱小小的希望,興建小小的新窩?我所學,所知,所經歷的一切能否助我在廢墟中存活,擁有必要的能力──至少是必要的勇氣和理由?

畢竟,如果世界末日,一切都荒蕪了,每個人都死了,為什麼我們還要活下去?難道浩劫餘生的人就沒有自殺的權利,註定要負有使命再開展一段永劫回歸的歷程嗎?

先是核子戰爭,草木皆兵,然後大冰河時代來了,到最後只有五百個「好人」活下來,從零開始。這種末世的寓言會循環幾次?

可是,如果一切終歸滅絕,又何必要輪迴?

我們所熟悉的場域和建築在歷經千百劫的成住壞空後會成為怎樣的景況呢?這樣的想像,也算是另類建築與城市美學的「白骨觀」吧?但願有滄桑斑駁的美感,而無淒楚破敗的霉味;有那麼一些落寞孤寂,但斷垣殘壁冥然兀立於夕陽下,別有一種傲然的華美色澤。是以,千萬別看輕腳邊的一磚一瓦,因為它們終將活得比人類更長久。


註:參見李清志【台北廢墟啟示錄】中國時報 E7/人間副刊 2007/03/20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Philology/Philology-Coffee/0,3406,112007032000480+11051301+20070320+news,00.html
李黎【重訪廢墟】
http://blog.chinatimes.com/lilily/archive/2007/03/20/154316.html
Hubert Robert的《羅浮大長廊廢墟的想像景致》(Vue imaginaire de la Grande Galerie du Louvre en ruines,1796)
http://cartelen.louvre.fr/cartelen/visite?srv=car_not_frame&idNotice=11099

旅人 2013-03-15 21:57:00

我們不能選擇廢墟

謝賞廢墟詩
晚安安

brsuny 2007-12-24 16:50:48

看見《我是傳奇》(I am Legend)的預告,又令我想起這篇舊作。

Orange Day~柳丁原汁 2007-04-05 16:16:22

人的文明只是和在大自然做互相的抗衡,也不外乎是一種挑戰,建築也是一樣吧,在我的感覺裡,那只是人類證明自己存在過的痕跡,向世人昭告天下的不智之舉,大自然的美,可比些人為的建築物更美<...有點在批判...>

版主回應
大自然固然美,不過我還是挺喜歡城市裡的建築。一如我在&quot北大荒一遊&quot中所言。
也許因為從小我就是城市文明的產物,我熟知城市的氣息,尋找城市的韻律,窺探城市的容顏,迷戀城市的風情,又耽溺於城市的靈魂中,意圖建構屬於自己的城市美學。
我覺得Metropolitan最令人驚異的美景之一是:高樓大廈的玻璃帷幕和天光雲影間的變換、錯落、唱和!
2007-04-12 11:4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