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19 07:02:50豪哥

世界工廠的擴張刺激水電大壩建設 加速破壞珍貴天然資源

世界工廠的擴張刺激水電大壩建設
加速破壞珍貴天然資源
李育成


自從我國實施開放改革以來,境外資本包括香港的資本家,持續湧入國內投資,大興土木,成就了珠江三角洲的世界工廠地位。今天,亞洲各國,尤其是我國在擴大這個經貿發展的藍圖時,都以珠三角發展為鏡鑑。最為香港人熟悉的,莫過於"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及廣東省牽頭的"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框架協定"(簡稱"9+2")。而緊接下來的,更包括東盟-中國自由貿易區(ASEAN+1)和東盟-中日韓自由貿易區(ASEAN+3)。

顯然,大家在提出以珠三角發展為鏡鑑時,都忽視了珠三角發展已經付出了沉重的環保代價。珠三角地區的空氣質素之惡劣,有目共睹;珠三角地區的水源污染,人所共知,而且那些野生雀鳥棲息地,不斷被基建公路發展所吞噬,日益減少。

區域經貿合作變相損害自然資源

況且,中國式的粗獷型,不以人為本的發展已經造成了後患。例如大量燃煤電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加速全球暖化,而二氧化硫、氧化氮和煤灰更嚴重影響附近地區的土壤,農民生計和健康大受影響。又例如,60年代在東江中上游興建的新豐江水庫,移民問題一直沒有解決,直到最近一兩年廣東省政府才肯花錢解決這個問題。最近,港資金山集團屬下的惠州超霸電池廠被揭發洩漏有毒重金屬,除了損害工人健康,對於惠州和東江流域的環境更構成影響。

這些林林總總的生態環境破壞,一直沒有得到最高度的重視,反而當局一直只是低調處理。這種態度無助於根本解決問題,反而助長了問題擴散到其他省份。

泛珠三角合作的概念,正正就是讓環保問題隨著資本流動,擴散到內陸省份。廣東是一個經濟發達的省份,經濟快速增長,勞動成本也日益增加。珠三角一帶的經濟條件,已不能滿足追求低成本的需要。在政府和企業的推動下,內陸省份以更低成本,紛紛向廣東民企招手。內陸地區的環境承受能力的多少,誰會注意?

西電東送、雲電送粵,促成了區域一體化的環境問題。廣東省享受著內陸供應的各種資源,尤其是電力。這個發展格局,促使西部省份大肆開發自然資源,以滿足廣東的需求。筆者一直研究西部水電開發的問題,注意到水電發電已經為西部地區帶來種種問題:移民安置欠妥善、魚類生存受威脅、泥沙淤積、廢棄物污染、下游濕地乾涸等,再加上文物淹沒、風景名勝破壞,都是不可逆轉。這樣的代價,只是為了滿足城市的物質生活、虛浮繁華,給貪官更多欺上壓下的機會。雲南瀾滄江上的漫灣電站,鄰省四川大渡河上的瀑布溝,甚至到今天仍然爭論不休的長江三峽工程,都是展現這一系列問題的活生生例子,給將要修築13到21個水壩的怒江和金沙江的沿岸農民一個很好的示範,也使國內大壩論爭進一步升級。

廣東也嘗發展後果

現時,不單只是雲南,貴州、廣西甚至四川,都爭相修建水庫大壩,爭相成為西電東送的最大基地。在西部省份的領導眼中,大力開發水電是西部致富的必由之路。由於國家盛行浮誇的政績工程,各地領導為了升官發財,不惜以犧牲農民和生態作代價。這個趨勢,正好符合高污染、高耗能工業的逐步內移。 不過,位處珠江流域下游的廣東,在享受上游帶來電力的好處同時,已經開始面對新的環境威脅帶來的後果,例如今年枯水期的大旱和強鹹潮。可是,廣東省仍然沒有醒悟,只打算一味在下游修建水庫,甚至提出西水東調,繼續廣東一貫的浪費和浮誇的習性。

我在這裡不是鼓勵人不食人間煙火。事情總有解決方法。中央發改委近日推出宏觀調控措施,嚴格控制地方的過熱電力投資,而國家環保總局也同時推出措施,要求未經批准、還沒有通過環保審查的電站建設一律停工。而且,中央利用宏觀措施,推動節能、電力需求側管理和可再生能源措施,以減低污染。不過,一天地方政府不除去漏習,相關措施也難以長久維持。

區域一體化必須評估社會影響

筆者認為在推動這種區域一體化、貿易自由化之前,必須先要了解這個政策所引伸的含義,帶來什麼社會和環境成本,尤其是自然資源的損耗。區域一體化不單是政府和企業的事,也是涉及從事各行各業的生計。農民享有的水資源和土地資源受到損害,我們必須評價影響有多大。而受影響的農民漁民也應該有權參與政策的制定,對如何改善生計提出意見,對於賠償方案提出要求。

區域一體化,並不是沒有代價的,而當中更必須包括環境的代價。在推行區域一體化的同時,我認為應該把所有環境和社會的成本,反映在政策考慮範圍,而且邀請利益相關團體,例如農民、漁民和研究生態環境的團體、專家學者共同參與制訂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