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1-28 11:56:45光明之湖

我看「中華恐龍大展」

目前在兒童交通博物館展出的「中華恐龍大展」號稱是全亞洲最大的展覽,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而我一直對考古有點興趣,不敢說什麼都略知一二,但至少一些基本的觀念還有,所以展覽的第二天我就滿懷期望的去參觀了,行前我還擔心說我都已經而立之年了,還去兒童博物館參觀,會不會很奇怪啊,不過一到那之後,看到許多大人,也就安心了,但是結果還是令我很失望,這樣的展覽果然是該展出在「兒童」博物館,不才小弟我雖然只讀了「達爾文大震撼」和「彗星撞地球」兩本有關生物、地質的書,但至少還能給這次展覽些微的建議與指正。

首先這次展覽沒有語音導覽,只能看著粗淺的文字介紹,因此無法了解化石所代表的意義,也不曉得這些化石本身或被挖掘出來的歷史,更別說館方太偷懶,許多文字介紹重複性太高了,硬充場面也不是這樣充的吧。所以呢,我只能偷聽旁邊可愛的解說小妹妹對小朋友的講解而已,而且這些解說員解說得還真快,咻一下就過去了,我已經放慢腳步慢慢的在觀賞了,結果還是只需要一小時,但那解說員這樣秋風掃落葉式的講解,我看三十分鐘就清潔溜溜了。比如講到那個野牛角很漂亮,我也會講,如果我再年輕一點,再閒一點,看起來再和善一點,我也要去當解說員。

文字介紹提到侏儸紀、白堊紀等考古學名詞,一般人對這個是沒有概念的,我覺得應該在入口處就貼一張年表,標示生物學家是如何定義這些年代及這些年代發生了什麼生物學的大事,就像記載歷史一樣,這樣才容易讓人印象深刻,而且也方便在之後的觀賞對所看到的生物年代有立刻的體會。

宣傳單宣稱要揭開「恐龍之生,恐龍之死」之謎,那根本是騙人的,展出的恐龍並不是年代最早的,如何能說恐龍之生,而有關恐龍之死只是用一個大看板交代過去,又如何算是盡述恐龍之死。

既然展出的恐龍皆是在中國大陸,為何不針對這些恐龍的地域分布、年代分布或地形狀況做系統的解說,那不是很有趣的一件事嗎?這樣的展覽只有告訴我們,喔,中國大陸出恐龍,就這樣而已。

看到一種古生物叫做「彗星魚」,但是它卻被寫成「慧星魚」,對我們這些天文愛好者來說,我們對文字的正確性有莫名的潔癖,就好像看到別人把「日月食」寫成「日月蝕」,我們就會雞婆地迅速指正他人,毫不寬待,這也讓我們了解到,為何「每下愈況」會變成「每況愈下」,因為環境就是如此。

侏儸紀中期和侏儸紀晚期都是一億四千五百萬年前,這是我在兩張文字敘述裡看到的。

大看板對恐龍滅亡的敘述中提到科學家目前對恐龍滅亡有兩大主流理論做解釋,分別是「災變論」和「均變論」,這樣的說法好像是這兩種理論的產生,目的是用來說明恐龍滅亡的,沒錯!它就是給參觀者這樣的想法,但事實上是這兩種理論是用來解釋生物的演化,不單單是恐龍滅亡這件事上,看板的敘述明顯有誤導之嫌。

看完之後,真的覺得這個展覽不夠嚴謹,也才恍然大悟說,為何報紙媒體強調適合小朋友、親子家庭去看了,不過如果你只是為了看看化石是什麼東西,恐龍到底有多大及牠們的構造等等,這些絕對足夠讓你可以像小朋友一樣張大嘴驚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