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12-14 00:26:59光明之湖

夢境的內容(十一)

12/11/01, P134
羅伯特指出,那些經過我們深思熟慮的事從來不會成為夢的誘因,而只有那些在白天思考不成熟或一閃而過的觀念才進入夢,這是普通正確的狀況。

沒有人敢全盤否認清醒時的一些有意義或有趣的事進入夢中,所以我們才能夠在夢醒之後可以把夢的內容毫不猶疑的對應到實際生活的一些事上,這也是由於這些所經歷的事能夠在心靈上佔有一重要的地位之故。儘管如此,我們卻不能說夢中的絕大部分是由這些重要或在生活中有一定份量的事所組成的,我們覺得如此就是因為這些事在心靈的刻印要比其它夢中微末小節來得深,在此我贊同夢中組成絕大部分是些旁枝末節的小事,但這又如何呢?在清醒時,以量來說,不也充斥著許多毫不起眼的事件嗎?比如上樓梯正踩著第四個階梯、正吃著第九口飯、不經意地瞥過某人的臉龐,實在是太多太多的瑣碎小事充盈著我們的生活中了,既然在現實生活裡,這些事極為稀鬆平常,那我們又怎能獨對夢中的蒜皮小事嘖嘖稱奇呢?如果現實與夢境是互相對應的關係,不會特別鍾情於某事件上,那麼夢境的內容大都是微末小事也是份屬當然吧,同時如果此假設成立,這就意味著夢境的經歷模式是與清醒時一樣的。

羅伯特又認為夢是思想的排泄,他說:「一個人如果失去做夢的能力,他漸漸會變得精神錯亂,因為大量不完整、沒加工完的浮淺印象就會在心靈中累積,形成一團混亂,以干擾應作為完整吸收的思想。」這意思就是說,清醒的經歷就像我們攝取的食物,在睡夢中,我們會選擇吸收哪些經歷,那些不會吸收,不會吸收的就排泄掉,即以夢的形式呈現出來,這樣的理論是呼應之前所提到的羅伯特認為夢境的組成是旁枝末節的小事,但我既然排除了這個說法,容許夢中有大事件產生,那麼夢是思想的排泄也就自然不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