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19 18:59:11打狗瓶子

歷史敢是「菜底」??

歷史在歌仔戲來講,只是一個「菜底」嗎?看樣子,似乎是的比例很大。用個歷史人物的名字只是懶得再去想一個名字之用嗎?還是覺得套上歷史的角度,會使更多觀眾信服?這是看戲多年以來的心得,也是問號。以前戲台上教忠教孝,許多人的仁義道德都從戲台上來,所以戲劇也背負著教育的功能,但是時到今日,戲劇只是娛樂,功能不比以前,難道就能曲解歷史,甚至只是借用歷史人物的名字嗎?

史書上,范蠡和西施一點關係也沒有,也不會在吳國滅了以後兩人遠走高飛,但是,歌仔戲不是演他們一見鍾情就是青梅竹馬,如果無傷大雅,只是一點小變動,只要劇情安排合情合理,就當看戲,也不會有人太多苛責,但是如果只是一個菜底,要怎麼變動,要怎麼天馬行空就看編劇、戲團高興,壞人變好人,好人變壞人的不合理,那還不如用一個虛造的環境、背景,也就不用背負這麼大的包袱,更可以想怎麼演就怎麼演,要演十歲孩子可以當黑道老大,統領十萬黑衣人;或是死人可以從墳墓裡跳出來跟小生或小旦愛得轟轟烈烈,也不會有人對照歷史挑毛病,因為是虛構的故事。

用上了歷史中人,就要考據,就要負責,尤其是標榜精緻的文化場,現代人知識爆炸,資訊來源多元,不似以前,戲台上怎麼演,台下就怎麼信;現在學生抓老師包的也很多,甭論戲台上了。再也不是以前的「搬戲空,看戲戇」,而是「搬戲精巧,看戲巧精」,何況以前台下只有觀眾,跟著台上演員哭哭笑笑;現在的台下除了觀眾和粉絲以外,還有學者,當用精緻包裝的戲劇,申請到很多人民血汗錢的補助款,結果演出來只有戲台上很漂亮,看起來煞有一回事,中學課本就可以讀到的內容,結果戲文卻是亂演一通,誇張到極點,甚至讓人看不下去,這樣卻又要如何讓學有專精的學者欣賞?卻又如何讓粉絲以外的觀眾信服,又怎麼能夠讓他們覺得是好戲?

歷史不是菜底,更不是參考用,如果要演出,就要尊重歷史,圖書館裡許多書,可以查到一些史實,畢竟他們也是曾經存在過的人物,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