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暗湧》─讓罪惡在思想上延續
小時候討厭沉悶的電影,搞不懂裡面的人講話為什麼要那麼慢?內容又不清不楚。最令人難以忍受的是,有時候鏡頭可以兩三分鐘動也不動﹝我記得我媽曾帶我看一部片,鏡頭就對著電梯拍了十多分鐘﹞。但是後來我才慢慢了解,電影的目的本來就不在取悅觀眾,而應該像一根尖針,戳破表面的世界,讓裡面的真實透露出來﹝我承認這是我的偏見,但我想不出什麼比這個更重要的目的﹞。
但有的時候,現實比想像中更為堅韌,甚至摸起來也是結實如真相一般,所以我們需要更細的針始穿透那些虛假的外衣。而那些緩慢的節奏、沉悶的對話與模糊的意象,就是磨針的工具。它讓電影可以銳利的突進記憶之深層、人性之幽微或世界之究竟。電影需要細膩的手法,正如告白有時要拐彎抹角一樣,因為非不如此,不能夠傳達真正的心意。
《心靈暗湧》就某方面來講,它有了一根銳利的尖針。它的題材引人入勝、運鏡頗具美感,對照式的結構也很有巧思。想比於之前我看過的一部大爛片《洞裡春光》,《心靈暗湧》的藝術手法實在高明很多,加上男主角又帥的不像話,我實在不能說這不是一部好片。特別是攝影的手法,實在令人激賞,即使是平常的畫面,也可安排十分有質感。
片中有一幕就讓我印象十分深刻。男主角那時要騎車到公園,鏡頭在車要停下來的瞬間,稍微的調整了角度,讓本來筆直面對觀眾的街道,變成斜向觀眾,所以我們的目光很自然的就向右方轉移。接著鏡頭又快速的切換到男主角往右方行進的畫面,但事實上與前一畫面之間整體的差異不大,我們的視覺因此感覺跳躍,就像電腦螢幕閃了一下。可是由於之前視覺方向的暗示,我們在腦中又仍然有連續的意象。這種連續又斷裂的安排,讓本片平添許多趣味。另外像是許多房間內的鏡頭,導演對於光暗的對比都頗費心經營,不像國片色調永遠是亮到不行,好像不把人拍的死白就不夠青春那樣。
可是我仍然語帶保留原因是,我覺得《心靈暗湧》沒有戳破表象直透真實的力道。許多本來應該極具張力的橋段,最後都不了了之。譬如教堂的神父與母親,顧家丈夫與偏執老婆、人生困頓的女神父與男主角,本都可以導致理念上深刻的衝突,可是最後卻沒有什麼特別發展。更不用說男主角與媽嗎之間,只因為重現了當年的場景,兩人就達成了和解。這一切都顯示導演在細膩的描繪經驗之外,沒有思想上的興趣。如果有,他就應該讓那些衝突的走向一個極端,以至不可調解的地步。這樣我們或許仍然得不到答案,但我們會受到震撼,然後繼續的想追問下去。而不是像看完這片之後,得到些許滿足,然後停止。
回到穿針的譬喻,有時我們即使有了精準的目光、銳利的針頭,但是如果沒有強大的動力,我們還是無法突破現實或是內心。而思想的興趣就是這種動力。我想我是被奉俊昊﹝《殺人回憶》的導演﹞慣壞了,他今年有一部片叫《非常母親》,如果妳也想知道那種衝擊內心感覺,不妨找來看看。
上一篇:《飢餓》─在肉體磨難之外
下一篇:《全面反擊》──五分鐘的震撼
前面那邊寫得很好,很想用削尖的鉛筆畫線起來。
這裡很有趣。太久都封鎖在固定的幾個版面,心血來潮逛下一下心情還真是蠻好的,謝你部落格。風格很特別。
"如果有,他就應該讓那些衝突的走向一個極端,以至不可調解的地步。"
版主的想法有點偏剖呢,依我來看,應該是這樣的走向比較能符合版主您的喜好,而不是這樣的走向會讓這部片更好吧
就這部片而言,我認為它的目的應該不是如實的刻劃某種情緒,因為這不必也不足以牽涉像宗教、罪惡與懺悔這類問題。所以我相信該片理當在理念上有所探究,然而在片中這部份又沒有得到完整的發展。
我們可以拿謎樣的雙眼比較,同樣與罪惡有關,同樣有細膩的感情刻劃。可是《謎樣》不忘將困境推至極致,這使觀者最終不是看到了一個個別的故事,而是看到人類普遍的困境。
我們可以懷疑這其實比較不符合現實﹝畢竟極端的狀況在人生中比較少見﹞,可是如果這樣的手法能夠幫助我們面對真實,那現不現實也無關緊要。
當然,這都是我以為,也許有人可以堅持該片就是傳達情緒,並且相信這足以回應宗教、犯罪與懺悔的問題。或認為就算沒有發展嚴肅的爭論,也沒什麼關係。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我們就要重新討論更基本的問題,就是什麼樣才算一個好的電影,或是好的藝術品? 2010-09-11 00:20:14
最近因為坐客運
而接觸到這部片子
很可惜沒看到結局
但這部片真的很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