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珠特定的數目皆有不同意義...
念佛修行最重要的在"心"....
不要執著佛珠多好多貴念了幾年...最重要的是"念出自己的佛性念出自己的佛心啊)
~~~~~~~~2011-06-21平凡念佛人筆
淨空法師法語-6.jpg
白硨磲.jpg
硨磲佛珠-1.jpg
硨磲佛珠-2.jpg
硨磲佛珠-3.jpg
佛珠特定的數目皆有不同意義。
數目不盡相同的緣由是因為各本佛經的記載有異而成。茲列表如下:
顆數 出處
1080 《金剛頂瑜珈念珠經》
108 《木木患子經》《校量數珠功德經》《金剛頂瑜珈念珠經》《陀羅尼集經
》《文殊儀軌經》
54 《校量數珠功德經》《金剛頂瑜伽念珠經》《陀羅尼集經》《文殊儀軌
經》
42 《陀羅尼集經》
27 《文殊儀軌經》
21 《校量數珠功德經》《金剛頂瑜珈念珠經》《文殊儀軌經》
18 《陀羅尼集經》
14 《文殊儀軌經》《校量數珠功德經》
另外密宗(尤其是藏傳佛教)所用的佛珠還有110顆和111顆之說。
從上面所列我們可以看出佛珠的數目在經典當中的差異很大,共有九種之多。其實
,佛珠有不同的顆數,是因為具有著不同的含義,下面就根據普遍流傳的說法,將其不
同的含義略述如後:
1、一百零八顆
是最為常見的數目,是為了表示求證百八三昧,而斷除一百零八種煩惱,從而使身
心能達到一種寂靜的狀態。百八煩惱的內容,有多種不同的說法,總的來說,六根各有
苦、樂、舍三受,合為十八種;又六根各有好、惡、平三種,合為十八種,計三十六種
,再配以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合為一百零八種煩惱,如經中所言:“諸菩薩問:雲
何百八?佛言:有所念不自知心生心滅中,有陰有集,不知為癡,轉入意地亦如是,識
亦如是,是為意三;見好色中色惡色,不自知著不自知滅,有陰有集,乃至觸亦如是;
彼經但列六根各六,雖無三世之語,而結雲百八,故知是約刹那而為三世也。……三世
三個三十六故,故有百八。”
2、一千零八十顆
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種煩惱,合成一千零八十種煩惱,“十界”表示整個迷與悟
的世界,可分為十個種類:(1)地獄界(2)餓鬼界(3)畜生界(4)修羅界(5)人間
界(6)天上界(7)聲聞界(8)緣覺界(9)菩薩界(10)佛界。
3、五十四顆
表示菩薩修行過程中的五十四個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
五十階位,再加上四善根位。分述如下:
十信指:(l)信心(2)念心(3)精進心(4)慧心(5)定心(6)不退心(7)護
法心(8)回向心(9)戒心(10)願心。
十住:(l)初發心住(2)治地住(3)修行住(4)生貴住(5)具足方便住(6)正
心住(7)不退住(8)童真住(9)王子住(10)灌頂住。
十行:(1)歡喜行(2)饒益行(3)無恙恨行(4)無盡行(5)離癡亂行(6)善
現行(7)無著行(8)尊重行(9)善法行(10)真實行。
十回向:(1)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2)不壞回向(3)等一切佛回向(4)
至一切處回向(5)無盡功德藏回向(6)隨順平等善根回向(7)隨順等觀一切眾生回向
(8)如相回向(9)無縛無著解脫回向(10)法界無量回向。
十地:(l)歡喜地(2)離垢地(3)發光地(4)焰慧地(5)難勝地(6)現前地(
7)遠行地(8)不動地(9)善慧地(10)法雲地。
四善根:指見道以前,現四諦及修行十六行相以達到無漏聖位的四種修行階位,包
括:(l)暖位(2)頂位(3)忍位(4)世第一位。
4、四十二顆
表示菩薩修行過程的四十二階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和妙覺。已
見上文,茲不贅述。
等覺:又作等正覺,即指在內容上與佛相等,而實際修行上比佛略遜一籌者。如欲
詳細瞭解,請參閱(姚秦)鳩摩羅什澤《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受持品》。
妙覺:指覺行圓滿之究竟佛果,系由等覺位更斷一品之無明,而得此位。
5、三十六顆
無確切的含義,通常皆認為是為了便於攜帶,遂三分一百零八顆成三十六顆。其中
蘊含有以小見大的義理,故與一百零八顆相同。
6、二十七顆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果的二十七賢位,即前四向三果的“十八有學”與第四阿羅漢果
的“九無學”。
十八有學指:(1)隨信行者(2)隨法行者(3)信解者(4)見至者(5)身證者(
6)家家者(7)一間者(8)預流向者(9)預流果者(l0)一來向者(l1)一來果者(12
)不還向者(l3)不還果者(14)中般者(15)生般者(16)有行般者(17)無行般者(
18)上流般者。
九無學指:(l)退法(2)思法(3)護法(4)安住法(5)堪達法(6)不動法(7
)不退法(8)慧解脫(9)俱解脫。
7、二十一顆
表示十地,十波羅蜜、佛果二十一個位次,“十地”“五十四顆”一段,“十波羅
蜜”見“佛子珠”一段的介紹,茲不贅述。而“佛果”指達到最究竟成佛的果位。
8、十八顆
俗稱“十八子”,此中所謂 “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塵、六識。
六根:(1)眼界(2)耳界(3)鼻界(4)舌界(5)身界(6)意界。
六塵:(l)色塵(2)聲塵(3)香塵(4)味塵(5)觸塵(6)法塵。
六識:(l)眼識(2)耳識(3)鼻識(4)舌識(5)身識(6)意識。
9、十四顆
表示觀音菩薩與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眾生同一悲仰,令諸眾生獲得十四種無畏
的功德。十四無畏:
(1)使眾生返照自性,獲得解脫,是為無畏(2)使眾生旋轉知見,苟遇火難,火
不能燒,是為無畏(3)使眾生旋轉觀聽,雖遇大水所漂,水不能溺,是為無畏(4)使
眾生入于羅刹鬼國,鬼自滅惡,是為無畏(5)使眾生六根消複,臨當被害,刀段段折壞
,是為無畏(6)菩薩明照十方,使眾生不受藥叉、諸幽冥所害,是為無畏(7)使眾生
不受虛妄聲塵系縛,是為無畏(8)使眾生行于險路如行坦途,遇賊不受劫,是為無畏(
9)使性多淫者,不生色念,是為無畏(10)使懷忿記恨之人不生嗔恚,是為無畏(11)
使一切昏鈍無善心之人,遠離癡暗,是為無畏(12)使無子眾生,欲求男者,令得生男
,是為無畏(13)使無子眾生,欲求女者,即得生女,是為無畏(14)使眾生持觀音名
號者所得福德與恒河沙數無異。
五、佛珠的材質
用來製造佛珠的質料,可以說是不勝枚舉,無論礦物還是植物,大凡竹、木。牙、
角均可製成佛珠。但在佛典當中有記載,可用來製造佛珠的質料,卻是非常有限的,最
多也不過十餘種,實在無法與現今眾多繁雜的品類相比了。下面將佛經中所舉的佛珠質
料加以列表說明。
《陀羅尼集經》卷二:金、銀、赤銅、水精、木木患子、菩提子、蓮花子等七種。
《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卷九:菩提子、金剛子、真珠、蓮花子、金銀諸寶、及以
上諸材和合等六種。
《諸佛境界攝真實經》卷下“持念品”:香木、金俞石、銅、鐵、水晶、真珠、蓮
花子、金剛子、間錯種種諸寶、菩提子等十種。
在佛教中,以“七寶”所製成的佛珠最為殊勝尊貴。七寶的名目,諸經中說法各有
不同:
•《佛本行經》講七寶為: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頗黎(水精)
•《大阿彌陀佛一地平氣和分》講:“佛言:阿彌陀佛刹中,皆自然七寶。所謂黃
金、白銀、水晶、琉璃、珊瑚、琥珀、硨磲,其體性溫柔,以足七寶相間為地”
•《恒水經》雲:“金、銀、珊瑚、真珠、硨磲、明月珠、摩尼珠”為七寶
•《般若經》講七寶為:“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硨磲、瑪瑙”
•《法華經》講七寶為:“金、銀、琉璃、硨磲、瑪瑙、赤珠、玫瑰”
•《阿彌陀經》講七寶為:“金、銀、琉璃、硨磲、赤珠、瑪瑙、琥珀”
•還有的講七寶為“珍珠、瑪瑙、硨磲、琥珀、珊瑚、琉璃、水晶”
•另外還有藏傳佛教中以“金、銀、琉璃、硨磲、瑪瑙、蜜臘、松石”為七寶的說
法
不管怎麼說,所講七寶大同小異,主要是貴金屬和寶石類。七寶象徵著高尚、純潔
、堅毅、安祥、富足、康健和圓滿,又代表著覺悟和智慧。用七寶供佛可獲無量功德。
今但以《般若經》中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琥珀、珊瑚七種為例,加以說明。
(1)金:在佛經中被稱為“蘇伐羅”。“五金”當中,金黃、銀白、銅赤、鉛青、
鐵黑各有所表,故又被稱為黃金,列為五金之長。在《翻譯名義集》中,解釋說:“金
有四義:一色無變,二體無染,三轉作無礙,四令人富,以譬法身常、樂、我、淨四德
耳。”因其具有久埋不變、百煉不輕的特性,所以歷來為人們所珍愛,以黃金製成的佛
珠更加顯示出主人尊貴的氣質。
(2)銀:在佛經中被稱為“阿路巴”,是貴重金屬之一,《說文解字》中說:“銀
,白金也。”古人以白金為銀,是從其顏色上而言的,與現代所說的 “白金”(鉑,符
號Pt)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金屬,銀色淨白而閃閃有光,但卻很容易氧化而形成一層“黑垢
”,必須要經常洗抹,才能保持光亮如新。以白銀來制做佛珠,如經久不用,便會黯然
失色,給人有一種 “時時常撚掐,勿使生垢埃”的推動作用。
(3)琉璃:在佛經中,常作“吠琉璃”,在《一切經音義》中解釋說:“所言琉璃
者,梵語寶名也,須彌山南面是此寶也,其寶青色瑩徹有光,凡物近之皆同一色,帝釋
髻珠雲是此寶。”如此看來,琉璃指的是一種青色帶光的寶石,其最大的特性,是具有
“同化”作用,即任何物品,接近了琉璃,就會被琉璃的顏色所同化。故而採用琉璃製
造的佛珠,亦代表了諸佛“同化’立德,更加被廣大佛教徒視若珍寶。
(4)硨磲:在佛經中被稱作 “牟婆洛揭拉婆”,根據《增廣本草綱目》記載,硨磲
是海中大蛤殼內白晰如玉的物質,因其殼上有深大的溝汶,猶如車輪之渠,故稱為硨磲
。只不過後世以來,將白色的珊瑚和白色貝殼製品,均通稱為硨磲了。在“七寶”當中
,硨磲是白色的代表,用硨磲制做的佛珠代表了心地的無染,同時還能時時提醒自己不
被外境所轉,豈不美哉。
(5)瑪瑙:在佛經被稱為“摩羅伽隸”,是次玉石的一類,由結晶石英、玉髓及蛋
白石的混合物構成。因玉髓有紅、黃、白、灰等各種顏色,故瑪瑙亦呈現出種種美麗的
色彩和紋理。周履靖所著的《格古要論》說:“瑪瑙以紅多者為上,其中有人物、鳥獸
形狀者最貴。有錦花者,謂之紅瑪瑙;有漆黑中一線白者,謂之合子瑪瑙;有紅白相間
者,謂之截子瑪瑙;有紅白雜色如絲相間者,謂之醬斑瑪瑙。”由此可知,瑪瑙的種類
繁多,顏色各異,用它來製造佛珠,一定是非常華美了。西藏的特產的“天珠”是瑪瑙
中的極品。
(6)琥珀:在佛經中被稱為“阿濕摩揭婆”,而在中國古書中常作“虎魄”。李時
珍《本草綱目》中“琥珀條”稱:“虎死則精魄入地化為石,此物狀似之,謂之虎魄”
。其實,這種解釋是極端錯誤的。琥珀原是一種樹脂,經過幾千萬年的埋藏,加之地殼
運動石化而成。磨擦會產生靜電,可吸附紙片等小物體,入火則燃,嗅之有香氣。琥珀
的種類相當繁多,現代的珠寶鑒評家,往往將透明而呈金黃色的琥珀稱為金珀;橘黃而
不透明的稱為蠟珀;呈朱紅色的稱為血珀;黑色而不透光的稱為翁珀;內裏夾含有木屑
、花草的稱為花珀;用肉眼垂直平視呈現黑色,在光線照射下則呈現紅亮光點的稱為璽
珀。琥珀象徵著尊貴、吉祥,且可預防驚嚇,歷來被達官貴人、富豪之輩視為珍物。用
琥珀製成的佛珠,實為佛弟子用以供佛、念佛的最佳聖物。
(7)珊瑚:在佛經中被稱作“缽擺婆福羅”,屬於一種有機質寶石。其實珊瑚是海
中的一種腔腸動物-珊瑚蟲,結合營生所分泌出的石灰質,日久成為一種共同的軀體。
因其形狀像樹枝,古人誤以為是植物,故又稱為珊瑚樹。在《翻譯名義集》中曾提到珊
瑚及其產地:“珊瑚,梵語缽擺娑福羅,外國傳曰,大秦西南漲海中,可七八百里,到
珊瑚州,州底磐石,珊瑚生其上,人以鐵網取之。”珊瑚的顏色主要有紅、白、黑三種
,因為它經歷了千百年的自然形成,許多寶石鑒評家都認為它的價值很高。以珊瑚製造
的佛珠具有驅邪、避禍、逢凶化吉的功能,一向深受人們喜愛。
佛珠的質料,除了上述的“佛教七寶”以外,可用五大類別加以劃分:
1、菩提類
菩提子,恐怕是最為人們所熟知的一類佛珠了。其實,菩提子並非菩提樹所結的果
實,而是指一種產於雪山附近,名字叫川穀的草本植物。其具體相狀是:春天長苗,莖
高三四尺,葉如黍,開紅白色花,呈穗狀,夏秋之際間結實,圓而色白,有堅殼,如琺
瑯質。因多用念佛之數珠,故又稱菩提子。木本者為其別種,我國唯天臺山有之,稱為
天臺菩提。
而現今,菩提早已是一個通稱了,代表著 “覺悟‘的含義。《大唐西域記》雲:“
菩提樹者,即畢缽羅之樹也,昔佛在世,高數百尺,屢經殘伐,猶高四五丈,佛坐其下
,成等正覺,因而謂之菩提樹焉。”
而以菩提來命名的佛珠質料,總計有三十多個品種。這其中有依產地來命名的,如
天臺菩提、天竺菩提等,有依紋理來命名的,如星月菩提、鳳眼菩提等。攜帶一串菩提
佛珠,是會給人增福無量的。《佛說較量數珠功德經》說:“若菩提子為數珠者,或用
掐念,或但手持,數誦一遍,其福無量。”
正因為菩提子有著如此深遠的含義,因此,通常將許多的佛珠皆命名為菩提,而信
仰佛教者,必有一串菩提佛珠。
菩提類佛珠又分為天竺菩提、白菩提、金剛菩提、五眼菩提、風眼菩提、天臺菩提
、星月菩提等。
2、寶玉石類
寶石,因其顏色鮮豔,質地晶瑩,光澤燦爛,堅硬耐久,而又存世稀少,故屬於貴
重一類。一般來講,比較常見的寶石種類有:水晶、橄欖石、木變石、綠松石、孔雀石
、芙蓉石、東陵石、青金石、碧璽、石榴石、金沙石等諸多品類。但這些只能算是次等
寶石,遠遠比不上金剛石、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這四大寶石名貴,因這些寶石異常
珍貴,故用這些寶石來製造佛珠,多為皇室或富紳所持用,一般之人是無法得到的。如
在《虛雲老和尚年譜》一書中,便有關於虛雲老和尚委託寬航師,將某親王所贈的“七
色九寶羅漢珠”一串,帶到香港交給岑學呂居士留念的一段記載。
玉石,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就廣義而言,包括有許多種用於工藝美術雕琢方面的礦
物和岩石。諸如大理石、壽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端硯石等均屬此範疇。而
狹義上講,玉石僅指硬玉(以緬甸翡翠為優質代表)和軟玉(以和田玉為優質代表)二
種。由於千百年來,玉石那種象徵吉祥,可以避邪、禳災和帶來幸運的功效,以及受到
“君子比德如玉,有仁、知、禮、忠、信之道”的影響,那些採用玉石製造的佛珠,也
就越發受到人們的喜愛了。
3、果實(核)類
果實(核)類佛珠,在佛珠的大家庭中佔有很大的比例。人們隨便就可以例舉出不
少的種類,桃核雕刻、核桃雕刻、橄欖核雕刻、皤桃核、金剛子、太陽子、天薏子、蓮
子、椰蒂、緬茄、五眼六通等,簡直不勝枚舉。這其中以桃核、橄欖核為果核類的代表
,以木木患子、椰殼(蒂)為果實類的代表。
桃樹是一種落葉喬木,易植而子繁,故多為人們所廣泛種植。據傳桃木可以驅鬼,
桃梗可能禳惡,桃符可以辟邪,而桃核堅硬,可以用來雕刻成具有深刻含義的各類佛珠
。如圖所示的一串佛珠,採用陳年的桃核,一改往常的圓形,而以四大菩薩各居一角,
構成方形,中間再加以透雕梅、蘭、竹、松的技法,更加使人愛不釋手。
橄欖是一種常綠喬木,果實長圓而兩頭尖,因其味苦澀而甘,故有“諫果回甘”之
稱。橄欖核堅硬如石,是用來製造佛珠的極佳材料,所雕刻的羅漢造型生動,鬚髮皆具
,並且會隨著使用時間的增長而變得深紅發亮,是不可多得的隨身法寶。
木木患子,亦稱作無患子,木木患子。木木完子,是一種生長在高山上的喬木,枝
葉如椿樹,其葉對生,初夏之季,開黃色小花,其蒴膨大,裂而為三。結實大如彈丸,
堅黑如漆珠。因在《木木患子經》中,佛陀曾教導波流離王,貫穿木木患子作念珠。遂
使得後世的佛教徒均喜愛用木木患子來製造的佛珠,意喻秉承著佛陀的教誨,未有忘失
。
椰,古書中或作為“木牙”,“木邪”是一種生長在熱帶地區的常綠喬木。果實叫
椰子,可用來製造佛珠。據清代袁枚《隨園詩話》中說:“近來習尚,丈夫多臂纏金鐲
,手弄椰珠,餘頗以為嫌。” 趙芬在《濾月軒文集》中亦有相同的記載:“乾隆年間,
戶部侍朗趙秉沖,精選一串椰子數珠,珍比千狐之腋。” 由此可知用椰殼(蒂)來製造
佛珠在清初已很普遍,有數百年的歷史了。
4、骨類
比較珍貴的有非洲象牙製成的佛珠,次一點的有用象骨製成的。近幾年,由於動物
保護的原因,用象牙和象骨的已較少。用牛骨牛角製成的佛珠,在泥泊爾、西藏、內蒙
古等地都有流傳。在藏地則以人骨念珠最為殊勝。
5、木類
如比較珍貴的有檀木,世界上的檀木僅存有沈檀、檀香、綠檀、紫檀、黑檀、紅檀
等。
一般來說,顯宗往往不使用動物骨質作為佛珠材質,認為有殺生之嫌,我身邊就有
很多佛教信徒對骨制念珠避而遠之。另外,顯宗弟子往往對雕刻有骷髏樣式的念珠也不
太使用。但密宗弟子使用較多。
六、佛經中所說念珠功德
念珠有其功德,好的念珠,功德可以增加許多倍,不好的,念一倍就是一倍,根據
“數珠功德經”的記載如下:
•鐵者:五倍;
•赤銅:十倍
•真珠珊瑚:百倍
•木患子(無患子):千倍
•蓮子:萬倍
•帝釋青子:百萬倍(不知是何物)
•菩提子:無數倍(有草本,木本,是低價易得之珠)
《攝真實經》中,則分念珠之功德:
•香木:一分
•黃銅、銅鐵:二分
•水精、真珠:一分
•蓮子、金剛子:二分
•諸寶、菩提子:無數分
另外《瑜加念誦經》、《守護國界經》、《蘇悉地經》及《陀羅尼集經》等均有記
載。
總而言之,菩提子的功德最特殊和大。這就是佛教中,無論在家出家凡與佛有緣而
喜修佛者都喜歡用菩提子的原因!
但密宗修法或持咒,則有視法而用之說,唯鳳眼菩提子念珠可以通用,但其他念珠
,經加持後,也有以一當很多倍的功能。所以,修持佛法的同道們,如要使用珠念(因
念珠還有避邪、避煞──引用外道名詞──的功用)最好還是用菩提子,既可增加功德
,又可助長道業也。另外根據不同的修法選用不同材質與不同顏色的佛珠也很有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