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17 21:44:56台長

絃急調悲的胡笳第十三拍

台灣近代的古典漢文教育中,詩詞是頗受注重的一環,尤其以唐詩被受重視。不少孩子從小就被要求背頌幾首唐詩。唐詩用詞精簡,結構規律,又注重音韻,頗能表達文字之美,就某些方面而言相當適合入門。

 

但我在國中時,開始發現如《兵車行》之類的長篇古詩,比起以意境表達為主的簡短絕句、律詩,在敘事上能更為完整而充份。高中時發現質樸的《詩經》(不是老學究注釋『隱喻天子與臣下互動』的),比起用字圓熟的唐詩,更能引起內心的共鳴。大學時發現結構鬆散,甚至不太有結構的漢代古詩,代表遠古直來直往的心靈,同樣對我的吸引力遠勝於唐詩。(有人說,漢朝是中國最後一個有個人風格存在的時代)

 

但至此仍沒有脫離記頌、賞析、訓詁的封閉性思維,直到有天一首強烈文字震撼的《胡笳十八拍》,才帶來最突破性的心靈衝擊。

 

作者東漢蔡文姬,因遇上董卓之亂、匈奴進兵中原,而被擄往塞外,在景觀迥異的另一片大地、語言不通的另一種生活中,生下了兩個異族孩子。後來曹操當權,因與蔡父為舊友,贖還中原,只是二名稚子被迫留在大草原上,母子因此分離永遠不能相見。這樣的經歷作成了這首敘事詩,全篇分為十八段,每段都有『一拍、二拍、……、十七拍、十八拍』文字在其中。並有三處(我看得出來的)引用詩經為典。詩風十分強烈、主觀地表達個人情緒,或哭天喊地、或怨氣長存,卻絕不「中正平和」;敘事敘情常以毫不矯飾的『我』字出場,也在詩中多處表達向人訴說的心願,同時極生動地記述草原天地景觀。

 

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後漢祚衰

天不仁兮降亂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

干戈日尋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煙塵蔽野兮胡虜盛,志意乖兮節義虧

對殊俗兮非我宜,遭惡辱兮當告誰

笳一會兮琴一拍,心憤怨兮無人知

 

戎羯逼我兮為室家,將我行兮向天涯

雲山萬重兮歸路遐,疾風千里兮揚塵沙

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為驕奢

兩拍張絃兮絃欲絕,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越漢國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無生

氈裘為裳兮骨肉震驚,羯羶為味兮枉遏我情

鞞鼓喧兮從夜達明,胡風浩浩兮暗塞營

傷今感昔兮三拍成,銜悲畜恨兮何時平

 

無日無夜兮不思我鄉土,稟氣含生兮莫過我最苦

天災國亂兮人無主,唯我薄命兮沒戎虜

殊俗心異兮身難處,嗜欲不同誰可與語

尋思涉歷兮多囏阻,四拍成兮益悽楚

 

雁南征兮欲寄邊聲,雁北歸兮為得漢音

雁飛高兮邈難尋,空斷腸兮思愔愔

攢眉向月兮撫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彌深

 

冰霜凜凜兮身苦寒,饑對肉酪兮不能餐

夜聞隴水兮聲嗚咽,朝見長城兮路杳漫

追思往昔兮行李難,六拍悲來兮欲罷彈

 

日暮風悲兮邊聲四起,不知愁心兮說向誰是

原野蕭條兮烽戍萬里,俗賤老弱兮少壯為美

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壘,牛羊滿野兮聚如蜂蟻

草盡水竭兮羊馬皆徙,七拍流恨兮惡居於此

 

為天有眼兮何不見我獨漂流,為神有靈兮何事處我天南海北頭

我不負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負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

製茲八拍兮擬俳憂,何知曲成兮心轉愁

 

天無涯兮地無邊,我心愁兮亦復然

生倏忽兮如白駒之過隙,然不得歡樂兮當我之盛年

怨兮欲問天,天蒼蒼兮上無緣

舉頭仰望兮空雲煙,九拍懷情兮誰與傳

 

城頭烽火不曾滅,疆場征戰何時歇

殺氣朝朝衝塞門,胡風夜夜吹邊月

故鄉隔兮音塵絕,哭無聲兮氣將咽

一生辛苦兮緣別離,十拍悲深兮淚成血

 

我非貪生而惡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

生仍冀得兮歸桑梓,死當埋骨兮長已矣

日居月諸兮在戎壘,胡人寵我兮有二子

鞠之育之兮不羞恥,愍之念之兮生長邊鄙

十有一拍兮因茲起,哀響纏綿兮徹心髓

 

東風應律兮暖氣多,知是漢家天子兮布陽和

羌胡蹈舞兮共謳歌,兩國交懽兮罷兵戈

忽遇漢使兮稱近詔,遣千金兮贖妾身

喜得生還兮逢聖君,嗟別稚子兮會無因

十有二拍兮哀樂均,去住兩情兮難具陳

 

不謂殘生兮卻得旋歸,撫抱胡兒兮泣下沾衣

漢使迎我兮四牡騑騑,號失聲兮誰得知與

我生死兮逢此時,愁為子兮日無光輝

焉得羽翼兮將汝歸,一步一遠兮足難移,魂銷影絕兮恩愛遺

十有三拍兮絃急調悲,肝腸攪刺兮人莫我知

 

身歸國兮兒莫知隨,心懸懸兮長如饑

四時萬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不暫移

山高地闊兮見汝無期,更深夜闌兮夢汝來斯

夢中執手兮一喜一悲,覺後痛吾心兮無休歇時

十有四拍兮涕淚交垂,河水東流兮心是思

 

十五拍兮節調促,氣填胸兮誰識曲

處穹廬兮偶殊俗,願得歸來兮天從欲

再還漢國兮懽心足,心有懷兮愁轉深

日月無私兮曾不照臨,子母分離兮意難任

同天隔越兮如商參,生死不相知兮何處尋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與兒兮各一方

日東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隨兮空斷腸

對萱草兮憂不忘,彈鳴琴兮情何傷

今別子兮歸故鄉,舊怨平兮新怨長

泣血仰頭兮訴蒼蒼,胡為生兮獨罹此殃

 

十七拍兮心鼻酸,關山阻脩兮獨行路難

去時懷土兮心無緒,來時別兒兮思漫漫

塞上黃蒿兮枝枯葉乾,沙場白骨兮刀痕箭瘢

風霜凜凜兮春夏寒,人馬饑豗兮筋力單

豈知重得兮入長安,歎息欲絕兮淚闌干

 

胡笳本自出胡中,緣琴翻出音律同

十八拍兮曲雖終,響有餘兮思無窮

是知絲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哀樂各隨人心兮有變則通

胡與漢兮異域殊風,天與地隔兮子西母東

苦我怨氣兮浩於長空,六合雖廣兮受之應不容

 

雖然不是嚴格對仗,讀者應還是很容易跟上大致上兩句一組、兩句一組的節拍。但到了其中的第十三拍,是母子撕扯分離的一段,自撫抱二子號哭失聲開始,其痛椎心,情緒急轉下竟至詩句無法顧及基本的偶數句型;這是全篇唯一一處,而且事後也沒有修飾使納入圓規方矩中。每讀一次、每一次觀看文句的失形,宛如失聲痛哭之不能成調,就令我重新臨場感受一次母子分離之痛楚。

 

不是邊塞風味濃厚的第七拍、強烈問天的第八拍、字句工整的第十拍、意境悠長的第十四拍,也不是多處引用詩經所顯示的作者文學源流,反而是此處「文字缺陷」,帶給我的心靈最強烈的震動,以及深吟後的突破。什麼是文學?不再是堆砌、操作文字,而是如何表達人的心靈!不再只是閱讀、讚嘆古人的作品,以後該由自己的內心出發!

 

外記

另曾翻閱某本古中國斷代史,那種史書體裁內常有附各類人物傳記,包括「XX傳」、「列女傳」等。列女傳內容多為夫死自盡、自行毀容拒絕改嫁、侍父母至孝、兒孫多出進士之類,在現實上「名僅見於經傳」之流。但該書卻特別註記蔡文姬不守節,改嫁三夫(還包含異族)德行不足取,因為文學上出色的表現才予以個案收錄,實因特例取才不取德云云……。這段註記使我後來常常想著:何為才?何為德?何者炫世?何者留名?何者使人驚嘆?而何者終究默默無聞?

 

「才」不是能力,而是展現自我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