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斷我見略說
引用來自於: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6/3729-a16_032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 (一) 第 032集~由 正莉老師開示:斷我見略說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 (一) 影音連結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的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正在演述的單元是《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
今天我們要概略介紹「斷我見」,希望能幫助您斷我見、斷三縛結,實證聲聞解脫道的初果。接著再轉入大乘法中來參禪,這樣參禪時才能遠離六識範圍,尤其是不會落入意識離念靈知心中,那麼想要證悟第八識如來藏就比較容易了。也就是說,不論是二乘菩提或大乘菩提,都是以「斷我見」為基礎。那麼要如何斷我見呢?首先要瞭解五陰、十八界的內涵,接著要如理作意去深入觀行,實地現觀五陰、十八界,並確認統統都是生滅變異的虛妄法,這樣把五陰、十八界自我都否定了,深心之中也確實接受了全部都是虛妄的生滅法。
如果對五陰、十八界的虛妄性都瞭解了,但是心中仍然不肯認定自己所現觀的事實,也就是心中不肯轉依自己所現觀五陰、十八界都是虛妄的這種智慧,那麼就只是初果向人,還不是初果人;必須心中確實認定,並且依止於正確的現觀內容,才是解脫道的初果人,才能進入解脫道的修道位,修除我所的貪愛與執著,並修除對自我的執著,進而邁向四果的慧解脫境界。
什麼是「我見」?就是以五陰、十八界作為真實不壞法。換句話說,由於對五陰、十八界起不如理作意,認為五陰、十八界的全部或局部,是真實常住的不壞我;尤其是把識陰中的意識離念靈知心,當作是真實常住法,這就是我見。所以若有人說「時時刻刻要作自己,要把握自己」,那就是標準的我見。有時候與人起爭執,是因為不能接受自己這個五陰被毀謗、被毆打或被羞辱,誤認為五陰是真實有,尤其是誤認為我這個覺知心,是真實常住的真我,所以我有自尊,假使沒有被尊重,就要求別人尊重,認為自尊受損了。這就是我見在作祟,認為自我真實常住不壞,才會這樣計較。又譬如:小學生常說:「老師!他打我。」那是由於執著色身為我,等到年紀大一點了,看見老人家過世,知道色身會毀壞不能長久,那麼又執著意識覺知心為我,或執著時時刻刻思量作主的意根為我,以覺知的我、思量的我為身,叫作身見,又叫作薩迦耶見,又叫作我見。
我見會使得眾生不斷地從自我出發,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然後生起種種貪愛或厭惡的心行。換句話說,我見是一切眾生輪迴生死的根本,是學佛人都要斷除的,然而卻不容易斷除。我見最難斷除的部分,就是對意識的境界相不能具足了知,如果能具足了知意識的種種變相,那麼就有希望斷除我見。譬如有的人只接受有語言文字妄想時的意識是生滅法,卻不肯接受離語言文字妄念的離念靈知也是生滅法,那就是未斷我見的人,因為離念靈知正是意識的心所法,雖然住於離念境界,卻對六塵了了分明,正是意識的想陰所攝。《增壹阿含經》卷28 佛說:【云何名為想?所謂想者,想亦是知:知青、黃、白、黑,知苦、樂,故名為知。】意思是說,什麼叫作想呢?想就是了知,了知青色、黃色、白色、黑色,了知痛苦與快樂,所以並不是僅限於語言文字所作的思惟思想,才叫作想陰,只要有知,知六塵就已經落到想陰了。換句話說,舉凡識陰六識生起的知覺性,都是想陰所攝。當覺知心一念不生時,仍然是墮於想陰之中,對於定境法塵了了分明,所以我見最難斷的地方,正是識陰以及想陰的部分。想陰是識陰六識的心所法,只要有識陰六識存在,就一定有想陰的功能存在。所以斷我見的本質,就是認知以及現觀識陰六識的虛妄性,現觀識陰六識都是有生有滅的緣生法,虛妄不實。既然斷我見就是要斷除覺知心常住不壞的我見,當然得要深入瞭解識陰六識的內容。平實導師著作《識蘊真義》對於意識心的體性有很詳實的解說,若您喜歡看書,時間也很充裕,平實導師著作《阿含正義》總共七輯,配合《識蘊真義》一起看,這樣對於斷我見有很大的幫助。
另外還要強調一點,就是定力的重要性,修學三乘菩提一定要先於未到地定得自在,因為定力可以伏惑,若不是有定力伏惑的話,就算觀行具足,也無法得到斷惑與見道的功德,也就是不會有受用。意思就是說,初果的見地,得要有未到地定的功夫來支撐才能證轉,證轉與證兩者不一樣。什麼是證轉呢?證轉是說轉依成功了,見地可以運轉了,運轉就是付諸於實行的意思,這樣才是真的實證,叫作證轉。所以《瑜伽師地論》卷53 彌勒菩薩說:【若依未至定證得初果,爾時一切能往惡趣惡戒種子皆悉永害,此即名為聖所愛戒。】意思是說,如果是依未到地定的定力而證得初果,那個時候,一切能通往三惡道的種子,都將永遠斷除。也就是說,這位初果人就不會再犯惡戒,而下墮三惡道了。所以說,凡是想要證得初果而不退轉的話,就是要有未到地定的定力作為支撐,如果沒有未到地定的定力,那麼就只是一個初果向。初果向的意思,就是正要進入初果,但還不是初果,因為與初果的解脫不相應,只是乾慧而沒有解脫的功德受用;如果沒有真善知識攝受,很容易再退回到凡夫的常見或斷見之中。意思是說,自己本身要去作觀行而斷三縛結,也要有未到地定的定力,這樣證得初果才不會退轉。但是定力只能伏惑、不能斷惑,斷惑得要依靠智慧上的修學,不過還是要配合定力來證果,所以學佛人要先於未到地定得自在,您只要把正覺的獨門功夫──無相念佛、看話頭學會了,便具備了動中未到地定的定力。
另外有一個觀念也很重要,就是要瞭解證果的本質是什麼?事實上,證果不是得而是捨。譬如證初果,是因為捨掉我見、捨掉三縛結之後,施設一個名稱叫作證初果;乃至捨掉對三界愛的執著,然後施設一個名稱,叫作斷我執,證阿羅漢果。所以證果的本質就是捨而不是得。若有人說:「我已經證初果了。」,那表示他的我見還未斷,因為還有我,所以就自稱我證得初果了;這個我還在,表示微細的我見還未斷,那就不是初果人,因為證果沒有一個果可得,而是把我否定了,既然我不存在了,哪裡還有我證初果呢?所以若有人自稱「我是須陀洹,我得須陀洹果」,那麼他就不是須陀洹。同樣的道理,若有人自稱「我是阿羅漢,我得阿羅漢果」,那麼他就不是阿羅漢,因為證果的人,不是證果,才是真的證果,這個觀念非常重要。
如果只是知道證果的內涵,也知道斷我見的內涵,雖然講得頭頭是道,什麼叫作斷我見,完全瞭解了,可是斷我見的功德卻不能運轉,也就是沒有功德受用,那就不能叫作證初果,也不能說是真的斷三縛結,實際上並沒有證初果。因為「證」一定要能運轉才是真的證,叫作證轉;假使有證而不能運轉,不能產生作用,那就不能叫作證轉,對他來說那只是一個知識,叫作佛學知識。為什麼呢?因為沒有伏惑的功德,當我見斷了以後,三縛結跟著就斷,三縛結就是我見、疑見、戒禁取見,合起來叫作見惑。因為錯誤的見解而產生的迷惑,因此就使得有情不斷地在三界六道中輪轉生死,所以說,解脫道的修行,主要就是在斷我見上用心。
接著「疑見」是說,由於本身的我見未斷,對於諸方大師的我見未斷也就不能如實知,叫作疑見。當我見斷了以後,疑見就會跟著斷,疑見斷了,就是不懷疑自己所斷的我見確實必須斷除。疑見斷還有一個意思,佛在經中說為「於諸方大師不疑」,也就是說,當初果人斷我見時,由於疑見斷的緣故,他就能判斷諸方大師是否已經斷我見,從諸方大師的開示或著作中,就可以判斷那位大師是否已經斷我見,並且對於自己的判斷不會猶疑不定,具有絕對的把握。
接著「戒禁取見」,這是說,外道因為不如理作意的虛妄想,所施設的種種戒法以及禁忌,譬如外道的食自落果戒、裸身戒、常坐不臥戒等等,都是誤會解脫道的修行理論,所以有種種不如理作意的邪思惟,誤以為持守那些外道戒,就可以得解脫。當我見、疑見斷了以後,那麼就能夠了知外道所施設的那些不如理的禁忌,其實都跟解脫無關,有了這種正確的了知,就是戒禁取見斷了。《雜阿含經》卷15 世尊告訴諸比丘說:【此三結盡,名須陀洹,不墮惡趣法,必定正覺,趣七有天、人往生,作苦邊。】意思是說,我見、疑見、戒禁取見這三結斷盡之後叫作須陀洹,從此以後不會再墮入三惡道中,一定會趣向正確的二乘覺悟境界,最多再經歷七次三界有的天界與人間往來受生,就可以出離三界生死苦。
斷我見、斷三縛結,除了從五陰、十八界的緣生緣滅來作觀行之外,還要有一個前提,就是要相信「假必依實」的道理,必須相信有一個真實法——如來藏恆存不滅,然後才有緣起性空之法。也就是說,生滅無常的蘊處界一切法,都必須依於不生不滅的真實心如來藏而有。凡是夜夜斷滅,然後朝朝還起的那種法,一定是假的法。也就是說,每天晚上都會斷滅,第二天早上又生起的法,一定是假的法。那假的法為什麼能夠夜夜斷滅之後,又朝朝能夠重新現起呢?背後一定有個真實法,使它能夠重新生起,因為不可能無中生有;也就是說,斷我見的一個前提,就是相信有個常住法如來藏,來維持五陰、十八界,使得滅掉五陰、十八界之後的無餘涅槃,不會成為斷滅空。
對五陰、十八界的內涵具足了知了,並如實加以觀行五陰的每一陰,十八界的每一界都是生滅變異的,再加上未到地定的功夫,心性也降伏了、調柔了,這樣才能真的斷我見。斷我見之後,接著再作四加行的觀行,四加行是從另一個層面來斷我見,雙印能取與所取皆空。四加行的目的,是要更進一步去斷除我見,不讓我見重生,也就是使得斷我見的內涵不會退轉,使得自己心得決定,趣向常住法如來藏的方向去實證。
最後再強調一點,就是斷三縛結之後,必須具足四法,才能說是真實取證,預入聖流的初果人,這有經文可以證明,我們看《雜阿含經》卷33怎麼說的:【佛告摩訶男:「是故當知四法成就須陀洹:於佛不壞淨,於法、僧不壞淨,聖戒成就,如是受持。】意思是說,斷三縛結之後,必須以四法來成就須陀洹果,哪四法呢 ?就是於佛不壞淨、於法不壞淨、於僧不壞淨,並且受持佛戒。換句話說,由於善知識的教導而斷三縛結,還必須具足成就四法,也就是願意歸依佛法僧三寶,並且願意領受佛門聖戒,才能說是真的實證聲聞解脫道的初果,稱為須陀洹。假使不願意領受三歸依,當然不是佛弟子,初果人所斷的三縛結,對他來說只是佛學知識,完全沒有絲毫的解脫功德受用,假使不願意領受佛戒,表示初果所應斷的異生性還未斷除,將來捨壽時還有下墮三惡道的可能,所以佛弟子斷三縛結以後,必須注重佛戒的守持。
時間的關係,今天講到這裡,謝謝您的收看。
阿彌陀佛!
下一篇:(轉載)十八界之六識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