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破除邪妄分別
三乘菩提之常見外道法--廣論(一) 第 030集~由 正珍老師開示:破除邪妄分別
三乘菩提之常見外道法--廣論(一) 影音連結
各位學友: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常見外道法——廣論」。今天要和大家談的題目是:破除邪妄分別。
在正行分中,宗喀巴說:【所言修者。謂其數數於善所緣,令心安住,將護修習所緣行相。蓋從無始,自為心所自在,心則不為自所自在,心復隨向煩惱等障,而為發起一切罪惡。此修即是,為令其心,隨自自在,堪如所欲,住善所緣。】【此處修法者。先應思惟依止勝利速成佛等,及不親近所有過患,謂能引發現法後世諸大苦等。次應多起防護之心,謂不容蓄,分別尊長過失之心。】(《菩提道次第廣論》卷2)這當中的問題是,宗喀巴所謂的「為令其心,隨自自在,堪如所欲,住善所緣」,這個「緣」是什麼?他在吊胃口;再者,什麼是依止勝利速成佛?在這裡沒講清楚,就先說要「多起防護之心,謂不容蓄,分別尊長過失之心」。若您在學《廣論》,就應該先弄清楚「住善所緣」、「利速成佛」的內涵,才是對自己修行負責任、理性的態度,而不是如這段都還沒有弄清楚、方向不明白,就要防護自心,不容對尊長有一點點的起疑。喇嘛教的「住善所緣」、「利速成佛」,在此先不談。在 平實導師《狂密與真密》套書當中,對於喇嘛教的種種著書,還有兩部《廣論》的對照,有詳實地說明。如果您真的要修學喇嘛教密法,對喇嘛教密法的本質、修學方向、修果成就是什麼,這套書是您必定要看的。
在此對「多起防護之心,謂不容蓄,分別尊長過失之心」這一點我們來談一下。對尊長起疑,在喇嘛教三昧耶戒中是要下喇嘛教徒所專用的金剛地獄,但是這樣的施設,就如同在要求一個搭船的人,不讓他問清楚船的性質好壞,不問清楚船要行駛的方向,也不知道船長是否有證照或是黑牌,就說對這個船長不能有任何懷疑,這實在是沒有道理,也和 彌勒菩薩的開示完全相背。修行能否成就,就是在於是否能夠具足聞所成慧。《三國演義》中有說:「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見機不早,悔之晚矣。」世間法中也說:「貨比三家不吃虧。」必須要能夠多方簡擇是法、非法,另外也要看清楚自己所依止的這一個老師,自己依止他,是依於理性或是習性?如果是習性,您是為了貪、為了財、為了感情等,受制於五欲的追求?或是依著癡分被凡夫共行的群眾意識所轉,迷於大師情結、世間慈悲相?或者把修行當作休閒生活?或者也有因為此世或過去世和這位上師有過相互布施的因緣,受情執業縛,所以無法跳脫出來以如理作意的思惟,去思惟所聞的這個法是對是錯,當然就更不可能有三乘菩提聞慧的成就。
如果能以如理作意於所聞法上去簡擇,那 彌勒菩薩這一段開示,對您就很重要:【有七種第一義法涅槃品法,能令正法無退久住:一、聞所成慧。二、思所成慧。三、修所成慧。四、不為惡緣侵損依止。五、正求財法。六、無增上慢。七、於可供養不可供養補特伽羅,能善簡擇此可供養此不可供養。此中由聞慧故,於未了義能正解了。由思慧故,於未善決定義能善思惟。由修慧故,斷諸煩惱。由無惡緣侵損依止故,堪能修斷。正求財法故,速證通慧。無增上慢故,於下品所證,不生喜足。能善揀擇補特伽羅故,於諸世智、大福者等,不樂親近,亦不供養。唯樂親近供養少欲者等。】(《瑜伽師地論》卷14)
由這段話您就可知,善簡擇所親近補特伽羅的重要,補特伽羅就是有情。這一段話當中所說的世智,就是如現在您所看到這些開設佛學院、開設研究所,在世俗相上的名位上用心,或者是依供養三寶的款項來籌建,而所研所學都跟三乘菩提無關,甚至還在造、研破壞如來聖教的言論。而所謂的大福,如籌募捐款蓋了最高的廟、造了最大的佛、建了最多的寺院、擁有最多的信徒等等,但是所說所修的法,都和出離觀、安隱觀、第一義諦不相涉。或者有出家人還想著要世俗人來肯定,以眾生的資源,運用各種的方法管道去追求世俗人所設的各種獎項。彌勒菩薩說,具有聞思修慧的人,不但是不樂親近、更不樂供養這樣的人,更何況是把外道法說為佛法,將男女雙運說為即身成佛的最高密法。在「破除於此修軌邪執分別者」,宗喀巴所指責的是,心未趣向聖言及釋諸大教典,而在教授者的主張,這主張的內容,宗喀巴所不認可的有:【正修道時,……唯應止修,若以觀慧數觀擇者,是聞思時故。又諸分別,是有相執,於正等覺,為障礙故。……一切分別是相執故,障礙成佛,棄捨一切觀察之修,此為最下邪妄分別,乃是支那和尚堪布之規。……將護與修二事相違,是可笑處。……若以觀慧,極多思擇而修習者,則能障礙,專注一緣勝三摩地,故不能成堅固等持。】(《菩提道次第廣論》卷2)宗喀巴說這樣的說法,是在修行上極為狹劣的見解。由宗喀巴不知從何而來的片面語詞,所引文不知前提不知後語,他判為邪執,再開顯他依應成中觀空,與男女雙運止觀的修學認知為基礎而來論破,接著再來認知聞思修之間、止觀之間安立的關係,而建立了這段所謂破修道邪執的文章。但是在佛法的修證,隨著理解的程度,未到究竟位前,聞思修是要不斷來回的互相增益,不是聞思後就能夠修成。有些法理,初聞思以為能夠瞭解,但是在修證時,又會發現許多問題,所以又必須要再向真善知識請益,才能有所進展。也有許多深細的體會,不是由語言所能夠說明,一切言說教示只如指月之指,或如現在很多3C產品的說明書,不是抱著指頭就能夠認得月亮,也不是看著說明書,就表示您一定就能夠全部知道怎麼樣來操縱您所購買的3C產品。更何況深妙的第一義諦中,既無分別,也無戲論,一切名字言語道斷,這是宗喀巴、主張六識論的人,更不可能了知的。而在修道過程所要破的邪執,不論於自內心或者對外所見,也會依修學的層次而有不同的內涵提升。
所以 彌勒菩薩所傳的《瑜伽師地論》中,前後是相呼應著,法法相照。現在我僅僅舉出 彌勒菩薩所開示的兩類,一是要斷我見,正知蘊處界善巧,而要除遣的六種邪執:【當知蘊等略由六因而得建立:謂身體建立、彼因建立、身者建立、彼轉方便建立、即於彼轉勝劣方便建立、即彼受用增上建立。復略顯示六種善巧,當知為遣六種邪執,何等為六?一、依止邪執;二、自性自在等不平等因邪執;三、能持依止我邪執;四、彼死生轉邪執;五、彼淨不淨方便邪執;六、彼愛非愛境界受用主宰邪執。】(《瑜伽師地論》卷57)而會障礙整個三乘菩提的邪執,是一定要斷的。彌勒菩薩又開示:【此中復有四種邪執。何等為四?一、見邪執;二、慢邪執;三、自內邪執;四、他教邪執。「見邪執」者,謂於諸行中執我、我所。「慢邪執」者,謂於諸行中起我慢執。前見邪執,障諦現觀;後我慢邪執,障修所斷煩惱等斷。「自內邪執」者,謂獨處空閑,不正分別為依止故,執有實我,或見邪執,或慢邪執。「他教邪執」者,謂由他教起邪執著,謂此是我,此是我所,我慢行轉。又於內起不正分別,執我、我所,名內邪執,亦名非他教邪執。如是一切邪執永斷,當知是名智果。】(《瑜伽師地論》卷85)您會發現我不斷地會引 彌勒菩薩於《瑜伽師地論》的開示,因為 彌勒菩薩的開示非常地明確,而且所開示的內容,絕對和解脫道以及佛菩提道相應。而再回頭來看宗喀巴的《廣論》,具含了 彌勒菩薩所破斥的種種邪執,也和第一義諦佛菩提道的修證不相涉。
《廣論》的下士道,從念死無常、三惡趣、歸依到業果等等,都是屬於世界悉檀的部分,都是屬於世間法,不及第一義諦。《廣論》的中士道,四聖諦以及十二因緣法,可以算是對治悉檀,但也不是第一義諦,更何況《廣論》中士道所說的法義,跟聲聞菩提、緣覺菩提的正修行相違,因為認定意識是常住法,反而是跟常見外道相同,並不是真正的中士道。《廣論》的上士道,其所說的六度四攝內容,都是外門修習的相似佛法,都是世間法,和菩薩所修的六度四攝相違,當然也不是第一義諦。至於《廣論》後二章所說的奢摩他及毗缽舍那,表面上似乎與世間法中的四禪八定止觀相同,但它的內涵都只是常見與斷滅見法,不是佛法。這個後二章的奢摩他以及毗缽舍那,主要是為了鋪陳藏密雙身法而陳述,是為銜接宗喀巴另外一本《密宗道次第廣論》而說。而對於它們當中雙身法初喜到第四喜中,所謂的奢摩他、毗缽舍那,是欺瞞不知情的密宗學人,為了方便引導密宗學人漸漸地走入雙身法的邪淫境界當中。這個部分在後續的親教師講題中,會有詳細地說明。當然《廣論》所謂的金剛乘,更不可能入於四悉檀中,那都是不符合佛法的宗旨。所以可知《廣論》的三士道、《廣論》的金剛乘,都是邪謬的說法,所以我們說,《廣論》是真實的外道法。在此真誠的規勸現在在修學《廣論》的學友,大乘佛菩提道在聞法時也要簡擇善知識,由確信善知識能夠教導修習大乘第一義諦法,若真菩薩再來人,他多世行六度的莊嚴功德,必定能夠在生活當中一一的呈現出來。與他隨學的弟子,是否也能夠依六度清淨行在實修?這也是您應該要觀察的;所教導的修行方法、次第內涵是否明確?所實證的佛法是否經得起教證、理證的檢驗等等,都是在聞慧時期,您都要詳加觀察不可放過,不是如宗喀巴所說:不能對上師有任何一點懷疑。
如果您真的遇到真正的善知識,就要對自己生起信心,我今生有緣覓得了真善知識,就一定要努力修行,進而能夠破參開悟、明心證真。在正覺同修會學法的同修,於開悟破參,不是嘴巴講講的而已,首先大家要修學無相念佛,成就未到地定的定力,運轉在日常生活當中,才能夠在觀行中正斷三縛結,取證聲聞初果的功德;依取證聲聞初果、斷三縛結,就是斷掉身見結、戒禁取見結、疑見結。三結斷了,就不會再認虛妄的五蘊、意識心及意識心的變相為真實,也能夠清楚地知道三乘菩提修學的方法與內涵,知道這些都是可現見、都是內自證的法,證得此分功德後,去參禪就不會落入意識心中,才有機會悟入大乘法道所說的真心如來藏。因此在三乘菩提正法當中修學,您的一切的時間,都能夠不斷地在戒定慧當中增長而不會空過,望您能夠珍惜此世值有真善知識的因緣。
阿彌陀佛!
上一篇:(轉載)修習軌理之正明修法
下一篇:(轉載)八無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