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二乘聖人妄取涅槃
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二) 第 22集~由 正源老師開示:二乘聖人妄取涅槃
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影音連結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在上一集節目中,我們依 馬鳴菩薩《大乘起信論》的論文︰【法我見者,以二乘鈍根,世尊但為說人無我。】(《大乘起信論》卷2)說明了大乘的無我觀是具足人無我與法無我的現觀,就是兼含世俗諦與法界實相的勝義諦;而二乘的無我觀只在現象界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上面去作人無我的觀行,或作蘊處界的法無我的粗相觀行,本質上仍不出人無我的範疇,因為他們沒有能力觸及法界實相心如來藏的緣故,所以說嚴格而言他們沒有大乘人無我智,更沒有法無我智。
馬鳴菩薩接著開示:【彼人便於五蘊生滅畢竟執著,怖畏生死,妄取涅槃。】(《大乘起信論》卷2)是說由於 釋迦世尊只為他們說人無我,並沒有為他們宣演真正的法無我;於是他們就對於五蘊的生滅無常產生了終究堅固不移的執著,因而恐懼生死、畏懼生死,一心想著捨報要入無餘涅槃來出離生死。
平實導師在《起信論講記》中也開示:【二乘無學聖人—必定不迴心佛乘的二乘無學聖人—為什麼他們會怖畏生死?……這是為什麼呢?這也就是說,他們始終認為:「五蘊的生滅是確實有的、確實存在的,所以我一定要離開五蘊的生滅、生死。」因此而說他們對於五蘊的生滅有畢竟的執著。】(《起信論講記》第四輯,正智出版社,頁253-254。)導師的意思是說:這些必定不迴心佛乘的二乘無學聖人,他們認為一定要離開五蘊的生滅才是入無餘涅槃,才是取證無餘涅槃。
可是 馬鳴菩薩為什麼說他們是「妄取涅槃」?因為二乘聖者觀行、思惟的對象都不出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他們遵循 世尊教導,依苦、集、滅、道的四聖諦,或十因緣、十二因緣的因緣觀,如理作意作觀行、思惟,得到的結論就是五蘊、十二處、十八界都是無常、苦、空、無我,都是緣生緣滅;也知道唯有不再出生未來世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才能究竟離開生滅無常之苦,才是取證無餘涅槃。雖然他們也都接受 世尊的教誨,信受在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外,另有一個入胎識本識真實存在,而且恆不生滅。然而,由於並未親證這個真實常住的本識如來藏,無法體驗了知如來藏的真實如如的體性;像禪宗六祖惠能,在五祖弘忍為他演述《金剛經》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言下大悟,當下誦出:「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這樣實證如來藏,然後如實道出親自體驗如來藏體性的真實語,對於那些二乘無學的阿羅漢而言,根本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這樣的體驗卻是在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存在的當下,就同時能體驗到的。六祖惠能大師也是在證悟如來藏當下,對照自身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都是染汙不淨,都是生滅的,都不具有能自我存在的體性,都是動搖變異不定的;反之自心如來藏卻是清淨無染,不生也永遠不滅,具足自在的體性,是永不變異,而且能出生萬法的真實常住心,眾生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一切法,正是由於自己的如來藏所直接、間接出生或顯現的。
大乘別教菩薩既然在證得如來藏而明心當下,就已現觀自身五蘊、十二處、十八界是與自心如來藏同時同處,而如來藏又是能出生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不生滅法、常住法。那當然就同時明白滅盡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後的無餘涅槃,其實就是如來藏獨自存在的境界——正是佛菩提四種涅槃中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這個結論其實就是說:眾生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存在的當下,同時就有不生不滅的涅槃境界真實存在;不是滅盡五蘊、十二處、十八界,離開了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生死才是涅槃。
大乘別教菩薩在實證如來藏,通過這樣的體驗而信受不退,就有了無生忍,一定會發起大乘人無我智;正如 平實導師開示:
菩薩從轉依如來藏的立場來看:如來藏本來不生不滅、離生離死,既然從來離生死,那又何妨有世世的五蘊在這個如來藏表面生起落謝?根本沒有什麼關係。就讓世世的五蘊生生滅滅,而我轉依不生滅的如來藏安住;如來藏既然本來就不生不死,我轉依如來藏也就是在生死當中保持不生不死啊!何妨如來藏的表面有五蘊生死輪迴不斷,我的實際還是不生不死啊!菩薩是轉依如來藏而這樣看待生死的。所以菩薩就不看重五蘊生滅現象的滅除:上輩子五蘊滅了,沒有關係,我再去入胎,從頭繼續再修學佛菩提,就這樣世世增上進修,最後就可以成就佛菩提果。如來藏本來沒有生滅,何妨有五蘊生滅呢?所以菩薩就不害怕世世的五蘊生死苦,所以對於五蘊的生滅就沒有畢竟的執著。(《起信論講記》第四輯,正智出版社,頁254。)
從菩薩這樣現量觀察所得的真實智慧,來看待二乘聖人的對於五蘊生滅無常產生了終究而堅固不移的執著,因而恐懼生死、畏懼生死,一心想著捨報後不再出生五蘊,要入無餘涅槃來出離生死,當然就覺得根本是沒有必要的!因此,馬鳴菩薩才會說這些二乘聖者是「妄取涅槃」。
而 馬鳴菩薩以「妄取涅槃」評斷一心想著捨棄五蘊,要入無餘涅槃的二乘聖者,並不是沒有經教依據的,像《思益梵天所問經》卷1中聖教說:【世尊!若有決定見涅槃者,是人不度生死。所以者何?涅槃名為除滅諸相,遠離一切動念戲論。世尊!是諸比丘於佛正法出家,而今隨於外道邪見,見涅槃決定相。】經中的意思是說:如果有一個人,他堅固決定地執持有一個法是涅槃,那這個人就不能度脫生死,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涅槃實際的意義就是除滅了一切法的法相,遠離了意識覺知心中動轉的一切想念和覺觀分別的虛妄戲論。像這樣的比丘,雖然在 佛陀的正法中出家修行,然而如今卻跟隨著外道的邪見一樣,堅定執著有一個涅槃法相可得的見解。這也就是說,像這樣「決定見涅槃」者,這樣「見涅槃決定相」者,都已經落入外道一樣的邪見中了;外道的邪見是什麼?無非就是四倒:無常常倒、常無常倒,非樂樂倒、樂非樂倒,無我我倒、我無我倒,非淨淨倒、淨非淨倒。
首先來說,眾生如果沒有如來藏,那麼滅盡五蘊、十二處、十八界,離開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生死後的涅槃,就成為空無的斷滅境界;空無斷滅就是無法,無法能說有什麼相?斷滅無法又怎能是 釋迦牟尼佛在《阿含經》中開示「寂滅、清涼、清淨、真實」的涅槃?然而,也不是像某位生前被稱為台灣佛教界導師的人,在他書中這樣說:
滅與無,是緣起幻相的一姿態,非是都無斷滅。滅與無,都不是沒有,如說:現在沒有抗日戰爭,這確是什麼也沒有了。如說:抗日戰爭已過去,沒有了,但歷史曾有此抗日戰爭,此項戰爭的影響仍在。所以即生而即滅,有而還無,與都無斷滅不同。雖念念生滅,剎那不住如石火電光,過去行業已滅而能不失,予未來以作用。月稱論師說:滅非無法,故業雖滅而仍感生死,不須阿賴耶持種(是否有賴耶,更當別論),即是此義。(《中觀今論》第四輯,正聞出版社,頁139。)
他說滅與無,都不是沒有,不是斷滅,也不是什麼都無,意思是說:諸法滅盡後的滅相或空無之相,實際上不是真的什麼都沒有。
然而,滅與無之後,究竟還有什麼呢?他說:「過去行業已滅而能不失,予未來以作用。」說:過去造作的業行結束後,還是有能量存在不滅失,會繼續產生作用去影響未來。也就是以能量這個心外的物質之法作為眾生五蘊、十二處、十八界滅去後剩下的存有,作為連結三世的不生滅法、常住法,那就成為道地的能量外道。那就是無常常倒,因為物質之法必定是有形有相、有增減、有生滅;有不少人認為能量是無形無相,其實是不對的,因為能量可以被測量它的強度,可以被導引,也會被比它更精細、堅硬的物質給阻隔,這就表示它是物質之法,那這也是無樂樂倒。物質不能生心,而非心的物質之法,何樂可言呢?它又是無我我倒,既然是生滅變異的物質,而不是能識別的心識,當然不能說是我。
最後來說,它也是非淨淨倒,因為佛法中講染、講淨,是從會不會與貪瞋癡等煩惱相應來說;能量既然是物質之法,本質上就不存在會不會與貪瞋癡等煩惱相應的問題,卻以佛法中的淨或非淨來評價它,其實都與佛法無涉,那當然就是非淨淨倒。因此,當這位已故的佛教界導師以「能量」作為眾生五蘊、十二處、十八界滅去後仍然存在的常住法時,就不能再說這是佛法了。
而他引用月稱論師「滅非無法,故業雖滅而仍感生死,不須阿賴耶持種」的邪教導,來佐助他的外道見,甚且以加上註腳「是否有賴耶,更當別論」的間接手法,來遮掩他否定第八阿賴耶識如來藏的顛倒見,卻更讓他想以抗日戰爭的例子,來說明「滅相不滅」的妄想戲論無法成立。因為依他的邏輯,中國人八年對日抗戰雖然結束了,但是日本人侵略中國的業行過去之後,並不是斷滅的空無,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還有「能量」不滅,未來就會產生酬償因果的作用,並不需要阿賴耶識來執持業種。然而,沒有阿賴耶識執持業種,造作惡業留下來的「能量」也就沒有個人專屬的收藏處,那這些「能量」留在哪裡?總不能說它遍滿虛空,否則要如何歷歷不爽地準確報償在每一個造業者未來世的身心上,成就世間人所說的「個人造業,個人擔」的因果極則?更別說成就以因果法則為核心的佛法了。
難怪《思益梵天所問經》卷1後面接著的經文中,聖教要開示:【世尊!若人於諸法滅相中求涅槃者,我說是輩皆為增上慢人。】說像這樣主張在諸法滅盡後的滅相中可以求得,也就是說可以證得不生不滅、無生無死之涅槃實相的這些人,其實就是還沒有得到真實的法,而自稱已經得到了;還沒有證得的證量,自稱已經證得的增上慢人。因為就像這位台灣佛教界的導師,以五蘊、十二處、十八界滅盡後的滅相中有能量,是不生不滅的涅槃本際的主張,顯然是意識覺知的虛幻妄想,是想像而不是實證所得的真實智慧,正是未證謂證、未得言得的增上慢人。
其次要說,真實在三乘菩提中見道的賢聖,不論解脫道中的初果以上聲聞聖者或緣覺辟支佛,乃至佛菩提道中明心不退的七住以上菩薩,進一步如理思惟,都會知道五蘊、十二處、十八界滅盡後的涅槃中的本際,涅槃的實際就是眾生第八識如來藏獨住的境界,祂是真實存有而不生不滅常住的心體之法,既不是生滅變異的物質,更不是意識思惟想像的虛構之法。
然而,三乘菩提中見道的賢聖,雖然確信有本識如來藏常恆不滅,甚至於親自驗證祂的真如性,也還是不應該堅執而落入涅槃見中,否則還是如《思益梵天所問經》中所說,是「不度生死」之人,也還是 馬鳴菩薩所訶責的「妄取涅槃」之人。這從證得大乘人無我的七住明心菩薩的如理現觀來看,就更為清楚;因為依二乘解脫道修學的阿羅漢或辟支佛入涅槃,其實就是把自己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滅盡而不再受生,只留下第八識如來藏獨存;而當他把自己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滅盡,不再受生時,他阿羅漢身心都不存在了,又怎麼「見涅槃」呢?反之,如果「有決定見涅槃者」,必定是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尚未滅盡,當然就還在三界之中而不度生死了。
至於大乘別教親證如來藏的菩薩也是一樣,轉依所證如來藏真實而如如心體時,現觀涅槃本際如來藏不於六塵萬法起覺想分別,更不反觀自己所住的涅槃境界,又怎麼會「決定見涅槃」,作涅槃想而妄取涅槃呢?
這樣說明,大家應該就清楚了。時間的關係,這一集就說明到此。
阿彌陀佛!
上一篇:(轉載)法無我之三乘差別
下一篇:(轉載)五蘊本不生滅,本來涅槃